






本市今日發生一起重大的蛋糕失竊案,一名不法份子偷偷咬了廖同學的奶油巧克力蛋糕。廖同學請來本市最著名的“三年二班超自然偵探社”幫忙調查。“三年二班超自然偵探社”根據蛋糕竊賊在現場留下的三條重要線索“蛋糕上的牙齒痕跡”“屋子里的奇怪腳印”“掉落現場的鱗片”推斷:蛋糕竊賊的真實身份是一頭異特龍……
多名同學對這一結果表示抗議,并要求撤銷“三年二班超自然偵探社”的班會資助金。
求助
因為一次錯誤的判斷,本社目前遭遇解散危機。現向社會各界人士求助,尋找一種能解決問題、找出盜賊的方法。
三年二班超自然偵探社
中文全稱:脫氧核糖核酸
釋義:存在于生命有機體細胞中的特有的生物大分子,包含著生命體特有的遺傳信息。
結構:雙螺旋結構
通俗的大白話:DNA就是每個人的基因鏈,會遺傳,人體內的大部分細胞都能提取DNA。
特性:除了同卵雙胞胎之外,世界上不可能出現兩個DNA完全一樣的人類,檢測每個人的DNA信息,就能進行個體識別。
20世紀80年代前,法醫一般通過血液、骨頭、聲波和指紋鑒定罪犯和受害者,但這些鑒定方式很難將鑒定對象與其他所有人區別開來,做出毫無爭議的身份鑒定,直到“DNA指紋技術”橫空出世。
“DNA指紋技術”并不是檢測指紋判斷嫌疑人,而是根據DNA的獨特性,來識別不同的人,就像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指紋那樣。發明這項技術的人,是英國遺傳學家亞歷克·杰弗里斯。
1984年,杰弗里斯在研究遺傳疾病時,猜測遺傳病人的基因也許有什么特別之處,能隱藏在DNA的某一部分中不斷遺傳。隨后,他在研究中意外發現,在DNA序列的某些區域,存在一些會重復的序列,而每個人重復的次數是不同的,就像是這個人的特殊標志。
能不能從DNA鏈條中提取并觀察這個序列呢?杰弗里斯開始嘗試尋找檢測的方法。
研究過程不算漫長卻非常復雜,但結果卻有些意外,杰弗里斯成功提取了序列,卻看到了有點類似商品條形碼的圖譜,不同人的DNA,檢測得到的圖譜條帶深淺寬度各不相同,就像人的指紋一樣,于是,杰弗里斯就將這個檢測方法命名為“DNA指紋技術”。
“DNA指紋技術”很快就派上了用場。1985年,杰弗里斯等人利用了父母和孩子具有顯示相似DNA圖譜的現象,解決了一個親子鑒定爭議;1986年,“DNA指紋技術”第一次應用在刑事案件中,幫助警方找到殺害兩名少女的兇手。
聽說偷吃蛋糕的是大鬧天宮的美猴王
我是乙,就是殺死甲的壞蛋,嘿嘿,但是我在犯罪現場留下了我的DNA信息。這可不能怪我,因為人走到哪里,都會留下DNA信息。
我是丙,負責偵破此案的警察。看到犯罪現場后,我的破案方法是:
1.進行犯罪現場DNA采集:罪犯留下的血液、唾液、毛發、骨骼或其他可提取DNA的生物信息;
2.尋找嫌疑人,采集DNA:通過口腔拭子采集每名嫌疑人的唾液、頭發,與犯罪現場的DNA進行比對;
3.若兩者一樣,則稱其指紋相配,證明該嫌疑犯就是作案的罪犯,反之則否;
4.當無法獲取嫌疑人的DNA樣本時,警方可以通過嫌疑人親屬的DNA進行對比,尋找嫌疑人的真實身份。
甲:感謝DNA指紋技術找到殺死我的壞蛋!
丙:瞧,有了DNA,破案就是如此簡單!
乙:我錯了,嗚嗚嗚嗚嗚嗚,我是罪有應得。
看看下面這些問題,你能答對多少?
1.DNA的全稱叫什么?
A.有氧核糖運動" " B.脫氧核糖核酸" " C.脫氧無糖核桃
2.DNA的結構是什么?
A.球型結構" " B.雙螺旋結構" " C.單螺旋結構
3.DNA不能用來做什么?
A.親子鑒定" " B.確認犯罪嫌疑人" " C.偷吃同桌蛋糕
4.孩子與父母的DNA( )。
A.完全相同" " B.完全不同" " C.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5.哪里無法采集到人體的DNA?
A.血液" " " B.頭發" " "C.汗液
DNA檢測的理論比較復雜,但觀察DNA圖譜并不算困難,我們來測試一下:
請你根據左側的DNA指紋圖案,比對另外三個DNA指紋圖案,找出留下DNA信息的人。
最關鍵的來嘍!三年二班超自然偵探社采集了蛋糕上的唾液DNA信息,但3名嫌疑人都拒絕提供DNA,只好采集了他們父母的DNA信息。現在輪到你出手了,利用剛剛學會的知識,比對DNA指紋圖案,找出真正的蛋糕大盜吧!
提示:子女只能繼承父母各自DNA的一半!
最終的結果令人震驚,偷吃蛋糕的嫌疑人C,竟然就是廖同學自己!原來,蛋糕盜竊案是廖同學對三年二班超自然偵探社的新年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