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古文觀止》中讀到《叔向賀貧》一文,深有感觸。
《叔向賀貧》一文選自《國語》中的《晉語》,講的是晉國大夫叔向向晉卿韓宣子賀貧的故事。故事是這樣說的:
叔向見到韓宣子,韓宣子正為自己清貧而苦惱,叔向反而向他表示祝賀。韓宣子說:我有卿的官職,卻沒有人們想象的適合卿地位的那么多的財產,無法在財產方面和卿大夫們進行對等交往。我感到很苦惱,你為什么卻向我表示祝賀呢?
叔向回答說,從前我國的上卿欒武子,雖然外面沒有符合上卿地位的足夠多的土地,家里沒有足夠的符合上卿身份的祭器和財物,他卻能始終保持自己的德行,模范遵守國家的法令,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為國家和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使其德行美譽在諸侯中得到傳播,戎狄也都能歸順他,一生沒有什么大的災難,沒有什么遺憾的;他的兒子桓子,驕奢淫逸,是應該遭到懲罰的,因為人民感念欒武子的恩德,使其得到了善終;桓子的兒子懷子,改掉了桓子的惡習,而像其祖父欒武子一樣修德,按理說應當免于災難了,卻因為桓子犯下的惡行而在晉國站不住腳,被迫流亡到楚國。
以前的晉卿谷昭子,論他的財富抵得上晉王室的一半,他家的仆人抵得上晉國軍隊的一半,依仗其擁有的財富和受到的寵榮,在國中驕橫異常。結果,自己被朝廷處死,他的宗族也被誅滅。不然,那八位姓谷的貴族,五位是大夫,三位是卿,他們官職可以說得上是高極了,財富可以說得上是多極了,但一朝被誅滅,卻沒有人同情他們。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的德行不好??!
現在,你有欒武子那樣的清貧,我認為你也能奉行他的美德。因此,我要提前向你表示祝賀。如果你不憂慮自己的道德不立,而憂慮財物不足,從而使自己甚至是子孫后代處于危險境地,我哀悼你還來不及,怎么能向表示祝賀呢?
韓宣子聽了,就恭敬地向叔向行跪拜的大禮說:我韓起(宣子)在將滅亡之際,幸虧依靠你的忠言而得以保全下來。不僅我自身承受你的這份恩惠,就是從我的祖宗桓叔以下,都感謝你的恩惠啊!
其實,這篇文章我在上中學時就學過,但由于當時年齡小,感受不深。如今再讀這篇文章,則有不同的感受。
叔向勇于向上級進諫的精神令人可敬。在古代的官制中,大夫的職位是低于卿的。當韓宣子,一位晉國的卿,因為貧困而感到憂慮時,叔向不僅不避嫌,反而主動前去表示祝賀。這種舉動,無疑是大膽至極,更是可敬至極。他的勇氣和智慧,使得這次簡單的祝賀變成了一次深刻的進諫。叔向的行為,不僅僅是對韓宣子的個人勸誡,更是對整個社會的警示。他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地位,我們都應該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向上級進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為國家和人民的福祉作出貢獻。叔向的精神,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榜樣,激勵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敢于站出來,勇于擔當。
叔向見解的深遠令人佩服。從欒武子的清貧有德澤及無德的兒子桓子,到無德的桓子的惡行禍及修德的兒子懷子;從其財產半王室、仆人半三軍的谷昭子,恃富寵泰于國,身死族滅的事實,說明修德勝于聚財的道理,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財富和地位,而在于他是否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在當代社會中,我們也應該追求這種成功觀,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韓宣子的勇于改過精神值得當今社會效仿。韓宣子在面對叔向的批評時,沒有因為叔向的地位低于自己而傲慢對待,反而以一顆謙遜的心去傾聽、去理解。當得知自己的不足時,他沒有逃避、沒有掩飾,而是真誠地接受并感謝叔向的建議。這種聞善則喜、勇于改過的精神令人敬佩,我們應該學習韓宣子的勇于改過精神,以開放的心態去傾聽他人的意見,以謙遜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為大名縣政協委員、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兼],縣衛生健康局三級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