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站在克孜爾石窟前,應該能真切體會到魯迅筆下的悲劇重量。
躲過了一千多年來的時光沖刷,卻在近代被人為暴力掠奪,如今流散世界各地。
克孜爾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克孜爾鄉境內,地處天山南麓、蔥嶺以東,介于阿富汗巴米揚石窟和敦煌石窟之間,現存洞窟349個,壁畫近1萬平方米,以及少量的彩繪泥塑遺跡,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其表現了從公元3~9世紀佛教藝術在龜茲地區的杰出創造和高度成就,是西域地區現存最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洞窟類型最齊全、影響廣泛的佛教石窟遺存。它以獨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畫風格,明顯揭示出佛教經西域地區向東傳播的歷史軌跡,以及在傳播過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過程,是古代文化交流的結晶。其從不同側面展示了這一時期內龜茲佛教文化的產生、發展、繁盛和衰落過程,也為特定的歷史進程、文化傳統、宗教藝術、民族民俗、音樂舞蹈的發展與演變提供了豐富的證據。尤其是壁畫的獨創性和多樣性,成為龜茲藝術的突出成就之一, 具有歷史的和審美的突出普遍價值, 曾對河西、隴右、中原乃至中亞佛教石窟藝術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是“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突出普遍價值。

從19世紀末開始, 這里先后來了俄國人、日本人、德國人和法國人。他們都沒有空手而歸,尤其以德國人的“收獲”最多。德國皇家吐魯番探險隊最初是由當時德國柏林民俗學博物館印度事務部主任阿爾伯特·格倫威德爾組織的,考察時間從1902年11月~1903年3月,重點在高昌故城。格倫威德爾主張就地研究,因此當時的“收獲”主要是那里發掘出梵文及回鶻、蒙古、古突厥、漢、藏語文的寫本, 還有泥塑、壁畫、木雕、木板畫以及大量的摩尼教、景教文物,共計46箱文物,每箱重約37.5公斤。

這一次的“收獲”,在德國漢學界引發大轟動,當局還特別組織了一個委員會,由“軍火大王”克努伯和德皇以個人名義提供資助,在這以后,他們盜取的中國文物都用克努伯兵工廠的炮彈箱盛裝。
1961年3月,克孜爾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克孜爾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個重要遺產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使這座承載世界文明,在佛教傳播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作用的千年古寺,展示在世界面前。下面我們分別從克孜爾石窟所表現的佛教思想、建筑、雕塑、繪畫、樂舞、服飾和民俗等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大小乘佛教的激蕩是克孜爾石窟壁畫的一個顯著特征??俗螤柺弑诋嬛谐錆M了歌頌贊美佛陀的內容,如對同時代六位外道哲學家的降服以及表現全身交替出水火的神變像??邇纫材苷业酱蟪朔鸾痰嫩欅E,尤其是那更為神奇的化現千佛的景象,證明了大乘思想在古龜茲的流傳。

克孜爾石窟包括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僧房窟、龕窟、異形等窟洞類型及由上述洞窟類型組合形成的多種洞窟組合形式。其中, 最具特點的是中心柱窟和大像窟。

石窟是佛教藝術的綜合體, 由石窟建筑、雕塑、壁畫三位一體組合而成??俗螤柺叩袼?,主要以彩繪泥塑、木雕、石雕等藝術形式來表現佛、菩薩、天人等佛教內容,與石窟建筑和壁畫融為一體,烘托出清凈、莊嚴的宗教氛圍。在藝術表現與風格上以本土和中原藝術為基礎,融合犍陀羅、笈多及薩珊波斯藝術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龜茲雕塑藝術風格,曾對我國河西地區及中原佛教造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克孜爾石窟作為中國現存最早、影響廣泛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其壁畫藝術的形成與發展路徑,基于兩大因素:一是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蘊,二是以包容的姿態對外來文化進行兼收并蓄與融合??俗螤柺弑诋嫳容^多的受到犍陀羅、秣菟羅、笈多佛教藝術及波斯文化的影響。同時,中原文化的影響也很深刻。

眾多的樂舞形象構成了克孜爾石窟壁畫的獨特魅力,尤其是那絢麗的天宮伎樂圖,眾天神站在天宮欄楯之間,奏樂起舞,贊美佛陀。壁畫反映的樂器類型十分豐富,匯集了來自印度、中亞、西亞等地區以及中原和龜茲本地的樂器。


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繪制了許多反映當時龜茲民眾生產和生活的場面, 如犁地、牛耕、制陶和毛驢、駱駝馱運的情景,以及眾多著龜茲服飾的供養人和普通勞動者形象,使我們對古代龜茲社會生活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克孜爾石窟作為絲綢之路承載世界文明,以及多元文化融合交匯、佛教傳播進程不可替代的歷史典范,歷經千載,雖然滿目蒼桑與斑駁,但其跨民族、跨文化的包容性與兼收并蓄的多元化創造,依然當之無愧地成為造福人類文明和文化藝術發展承前啟后的搖籃。( 綜合整理報道) ( 策劃/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