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我省是農業大省,但仍存在科技創新驅動力不強、農業產業體系不完善、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等問題。為此建議:
一、聚焦鄉村產業振興需求,在科創重心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前瞻布局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力。聚焦優異種質資源挖掘、生物有機肥應用、優質耕地培育等重大領域,聯合國家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開展原創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現更多原始創新,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源頭供給。二是加大農業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競爭力。聯合涉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進行生物育種、智能農機裝備、鹽堿地綜合利用、節水旱作農業等技術研發,突出鄉村產業實用技術的自主創新。三是做強現代農業園區,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力。創建更多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提升省級現代園區量級,突出市縣農業園區地域特色,打造 “立足河北、輻射京津、面向全國、鏈接世界”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吸納更多先進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四是謀劃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提升科技研發聚合力。聯合國內外先進涉農科研力量,謀劃并組織實施一批現代種業創新工程、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治技術工程、農業科技園區創新成果轉化與輻射工程、縣域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工程等農業科創工程,聚集更多優質創新資源。
二、聚焦鄉村產業創新鏈條,在關鍵節點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以創新驅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增值。聚焦農業龍頭企業和特色產業基地,以科技創新、工藝創新、流程創新和集成應用推進 “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增值行動,打造京津中央廚房和預制菜基地。二是塑造河北農業高端品牌。以 “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為契機,加快畜禽養殖、鮮蔬果品、特色漁業規模化優質產區建設,以產業規模化匯聚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創新資源,形成鄉村產業鏈創新鏈聚合發展新態勢,打造更多河北名優 “土特產”。三是拓展鄉村產業新業態。加速農業與旅游、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體驗農業、康養農業、直播帶貨等新業態, 激發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 延長鄉村產業價值鏈。
三、聚焦鄉村產業創新要素,在特色資源開發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發展新型設施農業。加大視頻采集、溫濕感應、傳感監測等智能設備及全程溫控、智能分揀等智慧冷鏈技術投入,提高設施農業發展質量。二是打造數字農業應用場景。聚焦智能種植、數字養殖、智能采摘,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農業應用場景,促進農業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和農業產業鏈高效協同。三是建設數字冷鏈物流網絡。運用5G、物聯網、大數據搭建多層級數字冷庫倉儲網絡和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加強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與城市冷鏈集配中心、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有效銜接。
四、聚焦鄉村產業振興政策,在增強支持合力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爭取優質人力資源供給。大力培養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業帶頭人、科技農戶和新型職業農民。建立人才返鄉激勵機制,吸引科技人才、退休干部、退役軍人、新知青年等群體回鄉創業就業。二是支持構建鄉村產業服務綜合體。發展 “科技小院”、創新驛站、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及一站式農業科技成果交易市場等線上線下同步服務平臺,支持農業生產服務組織開展專業化的統測統配、統供統施、品牌推廣等農產品產銷服務,構建全方位科技強農服務體系。三是構建多元化利益分享機制。探索完善土地經營權入股、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等利益鏈接機制,構建創新創業新模式,最大化盤活低效或閑置資源資產,讓農民分享更多鄉村產業增值收益。
(作者為民革省委副主委、承德市委主委,承德市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