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要求河北 “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加快綠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河北經濟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環節,出臺 《河北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強省行動方案》,并配套7個專項行動方案,構建新型能源強省 “1+7”體系,全力推進我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張家口獲批唯一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承德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冀北地區列入國家 “十四五” 九大清潔能源基地,我省已初步形成京津冀區域綠色電力主要供應基地,風電光伏總裝機規模持續居全國前列。但對標國家能源工作規劃部署和先進地區發展態勢,我省新能源產業還需進一步增強產業鏈韌性,從源頭進行補鏈、強鏈和延鏈,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創新引領,進行高效補鏈。要通過創新打通堵點、暢通痛點、補上斷點,有力保障產業體系正常運轉,確保關鍵時候不掉鏈子。一是融合創新力量。依托能源領域優勢企業,加快與京津合作步伐,協同設立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專項計劃,組建創新聯合體,設立一批新能源研發創新平臺,聯合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 “卡脖子”技術,以新能源產業前沿領域研究新突破提升產業鏈韌性。二是吸納培養人才。聚焦新能源技術需求,引進一批能推動和引領產業技術創新發展的頂尖人才或院士團隊,加強省內高校新能源相關學科建設,構建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三位一體”的人才流動機制, 激發新能源產業升級新動能,為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撐。三是加強成果轉化。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機制,建立規范高效的產學研合作平臺,打通信息共享渠道,豐富應用場景,推進京津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在冀轉化。
二、增強集聚效應,著力推進強鏈。要加強協同合作,深入開展上下游、企業間、企地間合作,招強引優,增強產業聚集效應,共創良性聚集生態,把產業鏈做大做強。一是統籌新能源產業規劃布局。整合全省新能源優勢資源,根據各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定位,優化新能源產業鏈規劃布局,健全產業配套機制,完善新能源產業結構。二是發揮鏈主企業優勢精準招商。構建 “政府+鏈主企業+產業園”模式,由鏈主企業牽頭開展新能源產業鏈招商攻堅突破行動,多維度推介我省新能源投資環境優勢和產業建設成果,推進項目向我省聚集,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聚集新高地。三是" “五端”發力共創產業聚集生態。立足 “政策端、資金端、空間端、研發端、合作端”,構建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例如在空間端,提升專業園區建設品質,引導鼓勵新能源企業集中建設;在合作端,加強與共建 “一帶一路” 國家新能源產業合作,提升省內新能源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突出產業升級, 大力支持延鏈。要推動新能源產業延伸、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業鏈結構、提升產業鏈價值,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基礎支撐。要加強新能源電力配套電網和跨區域輸電通道建設,形成多層級多落點交直流深度融合的新能源外送格局,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電站建設,合理配置風電光伏等電站儲能裝置,增強綠色電力消納能力。二是強化產業配套。推動產業鏈協同對接平臺建設,根據2023年5月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實行產業協同鏈長負責制,提升區域協作網絡綜合密度和跨區域地方協作程度,采取競爭立項和組閣揭榜相結合的方式推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落地。三是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新能源產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將機器視覺、智能倉儲、智能物流等先進技術引入風電光伏設備領域,推進建設一批數字化轉型項目。
(作者為民建省委副主委、秦皇島市委主委,秦皇島市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