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常說,要放下對他人的偏見,客觀地去看待他人。然而,比起對他人的偏見,對自己的偏見往往更需要被重視。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行為,而他的行為,則決定了他的結局。只有消除對自己的偏見,才能讓人生進入新的境界。
俞敏洪說:“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更加糟糕。一個狂妄的人也許能夠抓到本不屬于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永遠會失去本來就屬于他的機會。”
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低,那么,當他做事情的時候,就會畏首畏尾,生怕會把事情搞砸了。真正明智的人,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們能夠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既不會浪費機會,也不會盲目行動。
蘇格拉底在彌留之際,想要找一位優秀的接班人。于是,他把自己的助手叫到身邊,對他說:“我如今時日不多,你能幫我找到一位優秀的繼承人嗎?”助手滿口答應,然后開始四處尋找。可是他找的那些人,蘇格拉底都不是很滿意。
正當助手垂頭喪氣時,蘇格拉底對他說:“ 你為何不想一想,自己就是那位優秀的繼承人呢?”此時,助手才恍然大悟。
我們把“謙卑”當成一種美德,但是,如果一個人“謙卑”過了頭,其實是對自己變相地打壓。人生海海,沒有誰的生活會是一帆風順的。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么,當他面對各種挑戰的時候,就只會想著逃避、想著去依賴他人。
正所謂“自信人生二百年”。當一個人認識到自身的實力、充分信任自身的實力時,他才可以發揮出潛力,做出平時難以做出的成績來。
很認同一句話:“這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金子。”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并不是他們懶惰、無能,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年輕人非常喜歡寫作,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作家。可是他投稿無數,卻都石沉大海。幾年下來,他不僅一事無成,甚至還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位編輯的來信,上面寫道:“看得出來,您的確非常勤奮,但是很遺憾,您并不適合寫作。不過,我從您的來稿中發現,您的鋼筆字越來越好了,您不妨換一個方向。”年輕人聽了之后恍然大悟,轉而開始學習書法。結果,很快便在書法上嶄露頭角。
在很多人看來,半途而廢是自己放棄了自己。然而,一個人如果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盲目堅持,那么到最后,就只會是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只有及時回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領域去發力,才能讓自己更快、更輕松地做出成績。
有時候,堅持并不一定是美德。在該放棄的時候,選擇放棄,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斷尾求生”的果敢與魄力。余生不長,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價值。
網友@素素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害怕自己不能融入公司的團隊,于是,對于同事的各種請求,總是有求必應。結果,卻讓自己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盡。
為了討好同事,辦公室有什么活兒,她總是搶著干。明明自己乳糖不耐受,但是看到一個同事找不到人拼單點奶茶,還是勉強點了一杯。結果喝了不到半小時,便開始一次次跑廁所。
可如此討好,換來的卻是同事們私下聚餐不叫她,旅行帶禮物也沒有她的份,甚至幫忙之后,也得不到一聲感謝。素素向自己的小姨訴苦,小姨卻說:“你都沒把自己放在眼里,別人怎么會把你放在眼里?”
一個人如果低估了自身的魅力,那么他就會認為,只有不斷地“服務”別人、“討好”別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喜歡。然而,這樣的行為,不但不能贏得他人的喜歡,反而還會讓自己身上本有的魅力黯然失色。
很多時候,我們的恐懼與焦慮,并不是外界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們對自己存有“偏見”,認為自己是弱小的、無能的。當我們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可能就會發現,外界的許多問題都變得簡單起來。
愿你我,都能走出對自我的偏見,活出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