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微妙之處在于,當你越是有著討好他人的意識出現,越是容易被人看輕。”你以為擁有好脾氣,就能交到好朋友,殊不知,你越是脾氣好,越容易被人忽略。
人際交往的本質,不在于你脾氣有多溫和,而在于你自身的強弱。正如李嘉誠所說:“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要做一個仁慈的獅子。”否則,脾氣越好,越沒人把你當回事。
有句扎心的話,是這樣講的:別人對你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自己的態度。他們知道你脾氣好,即使對你不耐煩,你也不會生氣。久而久之,你無邊界的善良和包容,就會變成他們肆意掠奪你能量的理由。
網友@布拉格的鏡像,也是位好脾氣的女孩。在宿舍里,舍友睡覺,她盡量輕聲細語;當自己睡覺、舍友喧嘩時,她雖介意,但也不想掃人家的興。舍友熬夜學習,哪怕燈光刺眼,讓她難以入睡,她依然為別人著想:人家在學習,打擾人家不好。但當她開夜燈時,舍友卻堅決地告知她:“你不要開燈熬夜,太亮了!還是早點休息吧。”于是,她只好乖乖關燈睡覺。都知道她脾氣好,所以誰心情不好了,都敢朝她吼幾嗓子……她本想和氣換和諧,不承想卻換來了得寸進尺。

生活就是這樣,你越溫和,別人越妄為。人與人交往,是由無數場小小的博弈組成的。當別人第一次做出讓你不舒服的事情時,你選擇了妥協或忍讓,接下來,別人便會變本加厲地對待你。因為人性的真相就是,一旦試探到你的底線,態度就會大轉變。你強,別人就尊重;你弱,別人就輕視。面對傷害你的人,學會露出自己的鋒芒,表達自己的不滿,守好自己的邊界和底線。如此,你便能教會他人,怎樣與你和睦相處。
楊絳先生曾說:“你有不傷害別人的教養,卻沒有不被傷害的氣場,若沒人護你周全,就請你善良中帶點鋒芒。”
你可以好心,但要有底線;你可以給予,但要有分寸。要不然,農夫與蛇的故事,便會頻頻上演。
電視劇《人世間》中,周秉昆是個好人,卻總遇到得寸進尺的朋友。周秉昆得知好友肖國慶夫婦下崗沒地方住的消息后,便把自己家的老房子免費借給他們住。他盡心盡力幫忙,可沒想到,他想搬回自己家的老房子住時,肖國慶的妻子吳倩卻對他冷嘲熱諷,并要求他給肖國慶找份工作,才肯搬走。不得已,周秉昆只好給肖國慶找了份工作,才搬進了自己家。
“得寸進尺”效應講到,當你開始接受他人提出的要求時,為保持留給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你一般會再次接受他人的要求。也就是說,善良的你幫助別人后,別人再請求時,你會選擇一幫再幫。本來是你的好心,卻無意中助長了他人的囂張氣焰。
電影《授權》中,女主剛開始給人看得很憋屈。她工作上兢兢業業,卻因為好脾氣,經常受到老板不公平的對待。生活中,她無數次充當閨密的“情緒垃圾桶”,可當自己心情差,想傾訴時,閨密卻玩手機敷衍她。她忍無可忍,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她指責領導偏心袒護;她責罵閨密不把她當回事。原本以為,她會被老板、閨密憎恨,可結果是,領導對她變得尊重了,閨密也不再敷衍她了。當你溫柔待人,別人把你不當回事;當你兇悍示人,反而被別人溫柔以待。遇到欺負你的人,該發脾氣時發脾氣,該翻臉時就翻臉,別怕得罪人。學會正面回擊,才是守護善良和底線最好的策略。
玫瑰長出尖刺,并非想傷害別人,而是想保護自己。你可以給予芬芳,但被冒犯時,必須懂得回擊。
作家@謝可慧的同事綿綿,是一位干活勤快脾氣又好的女孩。她每天早早到公司,會主動幫同事燒熱水;工作之余,會幫同事拿快遞、印資料、取餐……外出談業務時,有同事即便跟她不順路,她也會繞路送過去。同事們很喜歡她的溫柔和好脾氣,同時也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她的付出。
后來有件小事,改變了大家對綿綿的看法。有次,路上堵車她遲到了,因此清晨的熱水沒人燒。事后,竟有同事嚴厲地指責她:“為什么那么晚到,知道會堵車就早點出門,大家都喝不上水!九點半,還要接待客人,沒有水怎么辦?”沒想到,一向溫柔的她,直接懟了回去:“我覺得大家好相處,無所謂誰干得多干得少。但部門是大家的,不是我一個人的,燒水也是。我可以幫大家燒水,但這不是我的義務。好了,我以后不燒水了。”從那以后,她仍幫同事復印、拿快遞,但不再給大家燒水。最關鍵的是,也沒人再為燒水一事跟她吵嘴。
俗話說:“虎露威嚴蛇必善,鶴若亮爪鷹也慫。”一旦有人得寸進尺,懂得發脾氣是最有效的反擊。很認同這句話:“和尊重一個好脾氣的人比起來,人們更容易尊重一個會發脾氣的人。”
觸到你的利益,敢拒絕;碰到你的底線,露鋒芒;冒犯你的原則,敢憤怒;辜負你的好心,懂翻臉。學會發脾氣,建立清晰的界線,別人才不會肆無忌憚地冒犯你。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時,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獲好的關系。”不好惹并非讓你刁鉆刻薄,而是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想要改變別人對你的態度,首先得改變自己。做不到的事懂得拒絕,得寸進尺的人敢于回擊,受到委屈時及時表達不滿……善待自己,別人才會善待你。
成年人的社交潛規則:把自己當回事,別人才會把你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