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技術誕生之初,曾受到藝術界明確的否定與反對,其中流傳最廣的即為法國著名詩人波德萊爾(CharlesBaudelaire)在1859年的巴黎沙龍中的一篇名為《現代公眾與攝影術》的文章中表達的對攝影藝術性的貶低與否定,成為著名的攝影史料。有趣的是,曾有學者研究與辨認,從1855年到1866年,波德萊爾進了7次攝影棚,現存共有15幅照片,在同時代作家中非常少見。其中六七張照片均為法國著名攝影師納達爾拍攝。
納達爾拍攝了大量19世紀中期在巴黎生活的重要科學家、藝術家、作家、演員的名人肖像。從赫克托·柏遼茲到莎拉·伯恩哈特,從大仲馬到奧諾雷·杜米埃。
納達爾在法國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精力旺盛,有極強的成功欲。他敏銳地觀察到攝影這一新媒介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名人的關注。美國傳記作家貝格利(AdamBegley)曾為納達爾寫了一本傳記,他說:“納達爾之所以能夠關注到當時的名人文化,部分原因是他喜歡名人,并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名人。他很自戀,但也很迷人。”
納達爾的原名為Gaspard-FélixTournachon(1820年4月5日—1910年3月20日),納達爾是朋友對他的昵稱。父親在納達爾13歲時破產,四年后去世,那時起,納達爾基本就只能靠自己了。他放棄了學業,開始寫作與繪畫。納達爾想寫作,并稱自己為文人。然而他卻在繪畫方面獲得了更大的成功,1848年,他的作品首次出現在法國的LeCharivari(以諷刺漫畫為主),開始為多家報紙提供漫畫及文字。令他聲名大噪、家喻戶曉的是他在四幅超大的石版畫上描繪了1200位名人。版畫一出版,他就轉向了新的方向。
他請人教弟弟攝影,并幫助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攝影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是一門吸收最高智識的科學,也是一門提高聰明智慧的藝術。1853年,他從漫畫轉向攝影,決定利用攝影技術,創作具有自己獨特見解的攝影作品。



納達爾的工作室與眾不同。內部藝術化的裝潢、門上不掛招牌等細節,使他與巴黎街道上其他的攝影工作室有所區別。納達爾的人像攝影作品也沒有當時商業攝影工作室常見的浮夸廉價的陳設裝飾,他的作品中使用的道具、背景和人物服飾則相對雋永經典。
2019年2月3日,巴黎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Nationale)舉辦了“納達爾家族:攝影藝術的傳奇”(Nadars:APhotographicLegend)展覽,聯合策劃人拉科斯特(AnneLacoste)說:“當時大多數肖像攝影工作室都會用底色背景,配上很多的裝飾品。他們往往把重點放在穿著上。但納達爾不同,工作室背景幕布用的是中性的顏色,注重人物的臉部神情,試圖通過神情來傳達人物的個性特征。”
納達爾在運用光線方面也有獨特技巧,他能讓被攝人物的臉部明亮,從背景中凸顯出來,看起來鮮活生動。這是他同時代的同行們未曾達到的。其中一張照片是年輕的伯恩哈特小姐,她身著一件簡單的長袍,納達爾運用攝影技巧,凸顯了她臉龐的可愛特征,令當時的觀眾著迷。相比之下,當時更知名的是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和馬奈。照片中的他們流露出驕傲,圖中馬奈把手放在臀部,暗示著面對藝術批評時心里的蔑視。赫爾曼(KarenHellman)是蓋蒂博物館攝影展策劃人,也是展覽目錄的撰稿人,他說:“納達爾有一種技巧,能和被拍攝人建立起精神聯系。當人們看到肖像作品時,會感覺到與作品中人物的交流,這是前所未有的。”
納達爾的肖像攝影被許多偉大的國家攝影收藏機構收藏。他認為攝影是一個私人的個性劇場,一個他和他信任的同伴之間親密、即興、合作表演的舞臺。他的名氣散發著一種魔力,足以遮掩其攝影事業的商業本質。傳言在納達爾位于圣拉薩區的工作室拍一次人像照,當時要價30法郎、50法郎甚至高達100法郎。1860年,納達爾搬到卡普辛大道35號一個巨大工作室內。1874年,印象派第一次畫展就是在這里舉辦的,參展的畫家包括莫奈、德加、雷諾阿、皮薩羅和莫里索。
當納達爾聲名鵲起、達到巔峰時,他的興趣轉向了熱氣球飛行并于1858年成功地拍下了巴黎美景的鳥瞰圖,這是世界上第一張航拍照片。當時使用的是火棉膠濕版技術,必須在熱氣球上搭建一個完整的暗室,納達爾為此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納達爾和他的伙伴(包括當時剛剛出版過書的凡爾納)制造了一個有12層樓高的熱氣球,用來宣傳他們的冒險,取名為“巨人”(LeGéant)。為了進行宣傳,他與妻子歐內斯汀(Ernestine)站在工作室裝配好的氣球纜車中拍攝了宣傳照。
在第一次航行時,這個“飛行器”在距巴黎僅25英里的地方墜落。1863年10月18日,納達爾再次出發,在到達目的地德國之前,由于降落太快,熱氣球被大風拖拽,差點撞到了火車。該事件登上了全球新聞頭條,這也激發了凡爾納的靈感,激發他寫下了《從地球到月球》(1865年出版),書中主角阿爾丹是一位勇敢無畏的冒險家,人物原型正是納達爾。
在生命晚期,納達爾出版了《當我是一名攝影師》(QuandjétaisPhotographe),書中講述了1870年巴黎被普魯士人圍困時,納達爾組織了一支氣球艦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航空郵件服務。
1886年,納達爾與兒子Paul一起訪問了原法國科學院院長、著名化學家謝夫羅爾(MichelEugèneChevreul)。這次專訪共拍攝了21幅照片。5天后,這組題為《納達爾采訪百歲化學家謝夫羅爾》的人物專訪照片,連同談話記錄一起刊登在《畫報》(LeJournalIllustré)雜志上,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此次報道被稱為第一次圖文報道,甚至被稱為第一次媒體采訪。此后,這種圖文的采訪樣式,被很多媒體人沿用。2012年,澳大利亞ABC制作了一部紀錄片,以早期電影的風格再現了當時的采訪內容。在鏡頭前,納達爾和謝夫羅爾討論了攝影、色彩理論、莫里哀和巴斯德、科學方法、熱氣球飛行者的瘋狂想法,當然還有如何活到100歲。
納達爾還是利用人造光進行攝影的先驅。1859年,他利用一種煤氣燈的人造光拍攝了巴黎的地下陵墓與下水道,曝光時間大約為20分鐘。
納達爾的想象力、智慧和自發性,就像他多彩的生活、持續不斷的激情與冒險精神一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特質,那是現代主義的開篇。在那個時代,自由且不愿被約束的自我表達是最本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