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該條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該條例設專章規定了“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情形。準確把握其尺度,對于認真遵照執行相關規定具有重要意義。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既要遵循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黨紀面前一律平等,實事求是,民主集中制,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五大原則,又要遵循適用紀律和適用法律有機融合,黨紀政務處分相匹配理念。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成為極少數。要準確把握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情形,把執紀與執法統一起來,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原則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四條所規定的內容,既是對違紀黨員紀律處分的基本遵循,也是對違法犯罪黨員進行紀律處分的重要原則。
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原則。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決定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新時代十年堅持不懈的強力反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們對反腐敗斗爭的新情況新動向要有清醒認識,對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要有清醒認識。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形勢,反腐敗絕對不能回頭、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須永遠吹沖鋒號。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全面從嚴治黨,要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嚴的基調是前提,為營造嚴的氛圍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決心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全面從嚴,一嚴到底。嚴的措施是落實嚴的基調和氛圍的手段和方式。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大黨獨有難題,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豐富、完善和發展全面從嚴治黨的措施。嚴的氛圍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體現。只有形成嚴明的紀律、嚴謹的態度、嚴密的作風,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要把紀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在黨員違紀之前,加強紀律教育,使其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在黨員輕微違紀之時,及時提醒誡勉,避免錯得深錯得遠;在黨員嚴重違紀之后,嚴肅處理,使紀律立起來、嚴起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面從嚴治黨,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深化運用“四種形態”,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使干部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顧慮,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黨紀面前一律平等原則。黨的紀律是全體黨員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矩,具有普適性。每一名黨員都必須對黨章黨規黨紀心存敬畏,刻印于心、踐之于行,不越雷池半步。黨紀面前一律平等,意味著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所有黨員,無論黨齡長短、職務高低,都必須平等地受到黨的紀律約束,遵守黨的紀律,享有黨章規定的權利,履行黨的義務;違反黨紀,都必須受到追究,黨內決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決不允許有凌駕于黨紀之上的任何特權。黨紀面前一律平等,其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就在于規定了黨的紀律的同一標準,必須一個標準執行到底,不能搞選擇性執紀,不能搞雙重標準,下不為例。
實事求是原則。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黨紀處分違法犯罪的基本遵循。黨的紀律處分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為準繩,準確把握不同程度的違紀行為、違紀行為與非違紀行為、此違紀行為與彼違紀行為的界分,區別不同情況,做出恰當處理,輕重適度,不枉不縱,堅決維護紀律權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查處違紀問題必須堅持有什么問題查清什么問題、發現什么問題查清什么問題,不能裝聾作啞、避重就輕,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何人不得隱瞞、簡化、變通。”實事求是原則,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嚴格執行紀律,又要在弄清所犯錯誤基本事實的基礎上,根據錯誤的性質、情節及本人的認識和態度,進行相應的紀律處分,做到寬嚴相濟。
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黨的根本組織紀律。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是保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保證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法寶。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經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不允許任何個人或者少數人擅自決定和批準。上級黨組織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做出的處理決定,下級黨組織必須執行。要堅決反對和防止獨斷專行,堅決反對和防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只有堅持民主集中制,黨才能風清氣正、充滿生機活力,黨的事業才能蓬勃發展;反之,黨內矛盾和問題就會滋生蔓延,黨的風氣就會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會遭遇挫折。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則。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也是我們黨政治成熟的重要標志。“懲前”是為了“毖后”,“治病”是為了“救人”,這是我們黨正確對待和處理犯錯誤同志的科學態度和有效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懲治,治是根本,懲是為了治。要通過加強紀律建設和紀檢工作,管住紀律、看住權力,使干部向高標準努力,不犯或少犯錯誤特別是嚴重錯誤,這才是黨組織對黨員、干部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則,要求處理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應當實行懲戒與教育相結合,不能對黨員的小錯誤小問題視而不見,得過且過,甚至包庇縱容,也不能無原則斗爭,置之于死地絕境。要做到監督執紀執法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以實現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要始終保持“懲”的力度,積極探索“治”的途徑,充分發揮“救”的效能,達到“處理一人、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不能把懲前毖后和治病救人割裂開來,不能只懲治不救人,也不能為了救人卻有病不治,懲前毖后不是最終目的,治病救人才是其最終目的。
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指導思想
對違法犯罪的黨員,應當做到適用紀律和適用法律有機融合。紀律是治黨之戒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紀律和法律本質目標一致。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既要體現紀嚴于法、實現紀法分開,又要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實現紀法銜接。在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要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把執紀與執法貫通起來,統一于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踐中。首先,要堅持紀嚴于法。“破法”始于“破紀”,只有遠離紀律紅線,才能守住法律底線。要把紀律挺在前面,以嚴明的紀律管黨治黨,筑牢不可觸碰的紀律底線。其次,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樹立法治意識,實現監察法與刑事法、監察程序與刑事訴訟程序的緊密銜接,既要審查違紀問題,又要調查違法犯罪問題;既要防止以紀律處分代替法律制裁,又要防止以刑事處罰代替黨紀處分。對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的黨員,原則上先做出黨紀處分決定,并按照規定給予政務處分后,再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既維護紀律的嚴肅性,又精準執行法律,做到不枉不縱。再次,對涉嫌違紀、違法、犯罪三類案件應實行差異化處理,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程序合規、處理恰當。應當構建在黨委統一領導下的,紀檢監察機關與公、檢、法機關協同聯動機制,確保紀與法銜接,法與法貫通。
對違法犯罪的黨員,黨紀政務處分相匹配。黨紀政紀處分相匹配,是對違法犯罪的黨員紀律處分的基本要求。黨員違法犯罪,不僅損害自身形象,也損害黨的整體形象。黨紀政紀處分應當根據黨員違法犯罪的性質和程度,給予相應的處罰。對于輕微的違法犯罪行為,可以給予警告、嚴重警告等處分;對于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應當給予開除黨籍、撤銷職務處分。黨紀政紀處分相匹配,有助于維護黨的形象和紀律,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盡量做到使嚴重違紀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成為極少數。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要把紀律挺在前面,更多運用前三種形態,善用第一種形態,用紀律管住大多數,讓第四種形態成為極少數,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狀況。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們對反腐敗斗爭的新情況新動向要有清醒認識。要挺紀在前,當出現問題苗頭時,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咬耳扯袖,及時提醒,將其遏制在萌芽狀態;當問題逐漸顯露時,給予黨紀輕處分,讓違紀者懸崖勒馬;當問題日益嚴重時,給予違紀重處分和重大職務調整,促其迷途知返。對嚴重違紀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極少數”,要刮骨療傷,猛藥去疴,嚴懲不貸。
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情形
對涉嫌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有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浪費國家資財等違反法律涉嫌犯罪行為的,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具體處理要看涉嫌違法犯罪的性質和程度。對于故意違法犯罪被判處刑罰的黨員,一般應當開除黨籍。但是,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不開除黨籍。黨員被依法留置、逮捕的,黨組織應當按照管理權限中止其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黨員權利。根據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處理結果,可以恢復其黨員權利的,應當及時予以恢復。
對違法不構成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有刑法規定的行為,雖不構成犯罪但須追究黨紀責任的,或者有其他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違反治安管理等違法行為,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應當視具體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對違反國家財經紀律,在公共資金收支、稅務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管理、金融管理、財務會計管理等財經活動中有違法行為的,應當視具體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黨員有嫖娼或者吸食、注射毒品等喪失黨員條件,嚴重敗壞黨的形象行為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分四種情況做出相應處理。其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處刑法規定的主刑(含宣告緩刑)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處刑法規定的主刑的,表明該黨員已經背離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喪失了黨員條件,無論是輕刑還是重刑,無論是實刑還是緩刑,都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其二,因犯罪被單處或者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剝奪政治權利主要適用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與共產黨員的稱號顯然不相符,無論是單處還是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黨員,都應當開除黨籍。其三,對過失犯罪黨員的處分。根據刑法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因過失犯罪被判處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因過失犯罪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被判處管制、拘役的,一般應當開除黨籍。對于個別可以不開除黨籍的,應當對照處分違紀黨員批準權限的規定,報請再上一級黨組織批準。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內決不允許有違法犯罪分子的存在,決不允許黨員帶著黨籍蹲監獄。因此,黨員一旦因犯罪被判處刑罰,就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然而,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及客觀危害性與故意犯罪畢竟不同。考慮到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有的過失犯罪,主觀過錯很小,而且與黨性修養和立場并無直接的內在關聯。因此,對個別過失犯罪的黨員,可以不開除黨籍。根據紀律處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黨員依法受到刑事責任追究的,黨組織應當根據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是公職人員的由監察機關給予相應政務處分或者由任免機關(單位)給予相應處分。其四,犯罪情節輕微的黨員的紀律處分。黨員犯罪情節輕微,人民檢察院依法做出不起訴決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做出有罪判決并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黨員犯罪,被單處罰金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程序
黨員違法犯罪,可能是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的,也可能是其他有關機關先行發現的,所以,對違法犯罪黨員的處理程序,包括以下兩種情形的處理程序。
第一種,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有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程序。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的,原則上先做出黨紀處分決定,并按照規定由監察機關給予政務處分或者由任免機關(單位)給予處分后,再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這是挺紀在前,紀嚴于法。黨組織對違法犯罪黨員的黨紀處分并不以有關國家機關的處理結論為前提,一經查實,便可以進行黨紀處分。如果經過有關國家機關認定,該黨員不構成違法犯罪,或者行為性質輕于紀律處分認定的行為性質,紀律處分不當,可以按照申訴途徑辦理。如果黨員被依法留置、逮捕又不能及時做出黨紀處分,應當中止其黨員權利。黨員有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要按照規定由監察機關給予政務處分或者由任免機關給予處分,既要執紀,又要執法。違法,則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這里的“有關國家機關”,既包括司法機關,也包括有關行政機關。
有關國家機關先行發現黨員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程序。黨員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刑事責任追究的,黨組織應當根據生效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給予紀律處分;是公職人員的,由監察機關給予相應政務處分。黨員依法受到政務處分、行政處罰,應當追究黨紀責任的,黨組織可以根據生效的處理決定認定的事實,給予黨紀處分。對于司法機關查辦的黨員涉嫌犯罪案件,如果該黨員被依法留置、逮捕,應當根據相關司法文書,中止其黨員權利。
此外,根據現有規定,紀律處分不存在追究責任時效的問題。對違反黨紀應給予紀律處分的行為,不需要以有關國家機關對黨員的違法犯罪行為做出處理決定作為前置條件。如有關國家機關未對黨員的違法犯罪行為做出處理,無論違法犯罪行為是否超過追訴時效期限,只要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都可以視情節輕重給予紀律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