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違紀違法的事,你將悔恨終生。”最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警鐘60秒》欄目播出重慶市供銷合作社黨委原書記、原主任梁從友面對鏡頭的懺悔。梁從友自調入供銷合作社工作后,由于工資待遇相比之前掉了一大截,于是心理發生扭曲,對一些老板在融資上提供幫助,收受他人的“感謝費”……假如人生可以重來,想必梁從友會在一次次面對他人行賄時毅然決然地選擇“拒絕”。但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在“現場直播”,正是這一次次量的積累,使他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近年來,許多被查處的領導干部對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為追悔莫及。“我很后悔,這個不應該打到個人的賬上面。”江蘇省儀揚河糧食中心庫原主任呂孝廷非常懊悔;“從我自身來說,我們要是規規矩矩的,也不至于犯這個錯誤,現在懊悔也沒有用。”江蘇省儀征市陳集糧站原站長高時林面對鏡頭說出隱藏已久的心里話;“從我的這個案件來說,現在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和罪行,痛悔不已,這個是真的非常痛苦。”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書記周江勇也十分后悔……想必這些人的懺悔應該都是發自內心的,也應該是真誠的,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破法多始于破紀。一些領導干部由“好同志”淪為“階下囚”,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并不是一開始就墜入違法犯罪的深淵。但,人生沒有“如果”,時間不會重來。“理想信念是不能動搖的,初心不能忘記,要警鐘長鳴,這是我血的教訓。”周江勇的深刻教訓,從反面說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貴州省政協原主席王富玉對組織缺乏敬畏之心,紀法意識淡薄,而且僥幸心理嚴重,黨的十九大之后不收斂不收手,就連他的弟弟都勸他收手,他卻仍然膽大妄為。事實證明:只有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堤壩,守紀律、講規矩,才能不被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所迷惑,才不會被“圍獵”而成為別人案板上的魚肉,更不會重蹈別人的覆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紀律規矩是‘頂梁柱’,沒有了這兩樣,必然背離黨的宗旨,做人做事就會走偏走邪,思想就會百病叢生,人生就會迷失方向。”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培根在《習慣論》中寫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堅定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說教”層面,需要紀律規矩這樣的“硬約束”。守紀律、講規矩,對領導干部既是約束更是愛護,既是限制更是保護。
古人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扎緊制度的籬笆,就是要讓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融入每位黨員的血脈、刻在每位干部的心中,而且還要依律行事、照章辦事,不得越雷池半步。任何時候黨紀國法都不能成為“橡皮泥”“稻草人”,任何人都不要心存僥幸,奢望法外施恩。無論是因為“法盲”導致違紀違法,還是故意違規違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則就會形成“破窗效應”。周江勇、王富玉、孫力軍等人的違法犯罪事實再次證明:違紀違法問題無論隱藏得多久、積累得多深,都有暴露的那一天,而且要付出的代價會越沉重。只有自覺守紀律、講規矩,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為官,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才能安安心心過好每一天,讓人生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人生沒有“彩排”,守規矩才是正道。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多姿多彩,生活質量可以千差萬別,但“底線”不能碰、“紅線”不能踩。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嚴守紀律“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時刻把好權力的“方向盤”,才能讓人生更有意義,上對得起蒼天、下對得起百姓,進一步厚植黨的執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