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境逆境,本是人生之常態。有的人高興起來便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失去常態;有的人遭遇挫折后,也會“失意忘形”。尤其是有極少數黨員干部,因為主觀或客觀緣由違反黨紀黨規、組織紀律,受了處分后便“失意忘形”、一蹶不振,忘卻自己該盡的職責。倘若任由這種情緒放大,勢必導致這類干部自暴自棄,便不再在乎紀律紅線,以“破罐子破摔”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如此“失意忘形”,不僅影響干部成長,也不利于干部隊伍建設,還會困擾目標任務落實,甚至給發展建設帶來梗阻。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履職行權時,違規違紀受到處分,并非跌倒不能起來,人生就此進入“冷宮”,只要認真對待加以整改,未必不能整裝再出發,再為人民立新功。如果干部犯點小錯,或者受到誡勉警告,就“一棍子打死”,便棄之墻角、拋于荒野,無疑會浪費干部人才。干部的成長與進步,不是一跤都不摔,不可能一口水不嗆,而是需要在試錯中淘經驗,在撞到南墻后懂事理,在黨組織幫助下明規矩。
故而,黨組織要多關注受處分干部,不讓其跌倒后躺平,應適時按下“重啟鍵”,為他們打開“重啟模式”。
多查“病根”,找準跌倒之因?!皯颓氨押?,治病救人”,懲處違規干部不是目的,還要治病救人,讓跌倒干部重新站起。干部跌倒,其原因有主觀或客觀,有故意或無意,黨組織要適時為其“把脈”,深入查其“病根”。是經受不住誘惑,故意以身試險,抑或考慮不周全,導致工作失誤,必須加以區分。摸準致病“脈搏”,以便精準“開方”“抓藥”,通過“修補”,加以“打理”,讓跌倒干部披掛上陣,重整為民謀取幸福之英姿。
善解“疙瘩”,撥正思想之弦。跌倒干部常會遭受他人“白眼”。精神經受打擊,工作遭受挫折,人生道路上“跌倒”,最容易引起“負面情緒”。故此,黨組織不可以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以“疑人竊斧”心態對待。若不及時對跌倒的干部進行跟蹤教育,思想上疏導、行為上規范,極易導致這些干部“破罐子破摔”,“思想疙瘩”越結越大,負面情緒越積越深,以致背負沉重“包袱”,迷失人生的方向?!澳臼芾K則直,金就礪則利。”黨組織應對這些干部曉之以法,觸及其靈魂;教之以規,撼動其思想,使之浪子回頭,重回人生正軌,為黨的事業重建新功。
勤于“鋪路”,走正為官之道。對待跌倒的干部,黨組織既要正視問題,又要客觀看待其過錯,多以發展眼光看待。對待問題不能以“放大鏡”觀察,不能因為犯過錯誤,或者受過處理,便將其一擼到底。不及時加以挽救,甚至烙上“黥印”,打入“冷宮”,容易“再入歧途”,給干部隊伍造成損失,讓國家集體利益蒙受損害。黨組織要多為事業鋪路子,遞給精神“拐杖”,思想認識上“幫一把”;伸出溫暖之手,起身前行時“拉一把”;牽好奔馬繩,前進途中“送一程”,讓他們在事業中找回自我。
多做“體檢”,強化規矩護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對待跌倒的干部,黨組織要防止一錯再錯,再次跌倒,重陷“泥潭”,甚至相同問題“失蹄”。要樹立規矩意識,認清紅線邊界,增強底線思維,時刻把規矩“置頂”,遠離法紀“高壓線”。增強法治意識,堅持依法行政,按制度辦事,以法治管權,主動接受監督,讓一言一行陽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