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圣賢范仲淹凡為官者“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的政訓,講出了公與私的分野、公罪與私罪的界限、為公與為私的功罪,以及官員執政與官德的境界。時至今日,這一政訓對黨政干部仍具鏡鑒作用。
“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做到“一無一有”,必須破私立公。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公罪”和“私罪”。唐宋時,官員犯罪,就分公罪和私罪。據《宋刑統·卷二》上講,“公罪謂緣公事致罪,而無私曲者”“私罪謂不緣公事私自犯者,雖緣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公罪,就是因為公家的事而犯的罪;而私罪除了因私事犯罪外,還加了條:如果因拍馬屁做政績而犯的罪,也類同私罪。這就要求為官從政者務必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個人操守務求清白。
范仲淹出身清苦,官至相位,卻把俸祿幾乎全部用于接濟貧困者,而他死時卻連棺材也買不起。他的智慧沒有用在斂金聚銀上,而是用來鑄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公品格。“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這一政訓的產生,在于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為民之心。
古人曰:“大公無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賢人,先公后私是好人,有公有私是常人,先私后公是小人,損公肥私是罪人。”這就是評價官員的“公私觀”的標準。即便從政做官達不到范仲淹之境界,但也需謹記:原則好似“紅綠燈”,公者走、私者停;規矩好似“指南針”,正者過、歪者退;制度好似“固定栓”,嚴者守、松者泄。堅守原則,一心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做到不能有“私罪”,只能有“公罪”。
“公罪不可無”,指的是為公講原則、為人民、愛國家,不怕得罪有權威者,勇于擔當、勇于負責,不講人情、不講關系、不講親近、不怕得罪同事、不怕得罪所有的親朋好友。“私罪不可有”,指的是為人、做官、從政,不為物所喜、不為己所悲,使私字在身上不隱蔽、不呈現、不害人,做一個正義、正氣、正派之人。
對黨員干部在干事創業中發生的問題和失誤,當明辨“為公”還是“為私”,分清“無心”還是“有意”,判定“無禁”還是“嚴禁”,嚴格劃分“失誤”與“錯誤”、“公罪”與“私罪”的界限,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可否勇立潮頭、敢于沖鋒。
“公”通光明路,“私”陷死胡同。為政常思公,為官常思廉,為民常思德。所以,“私罪不可有”而破私,“公罪不可無”而立公。破私越狠、越硬、越徹底,越能實現“私罪不可有”;立公越堅決、越堅硬、越堅定,越能實現“公罪不可無”。
“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做到“一無一有”,必須立黨為公。范仲淹之所以能做到“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在于他為官不圖私,不畏強權,能直言敢諫。他由于“禍從口出,三次被貶”,但他不后悔,并勇于面對由風險帶來的巨大挑戰。正因為他公心在胸,正義在身,所以彰顯出做官一身正氣。
作為執政的黨而言,要立黨為公。古人曰:“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立黨為公,人民就支持黨;執政為民,人民就擁護黨。作為共產黨人立黨為公,這不僅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黨的宗旨的底色。歷史是人民書寫的,財富是人民創造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官者,當以濟蒼生之命為責,以扶群眾民生為要,以心懷向善為德,以意秉惻隱為念,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立黨之本,發展之源、勝利之基。
黨員干部要敢于犯難涉險,“專揀重擔挑在肩”“致力非凡之事業,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擔當”,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樂于擔苦擔重擔難擔險,主動“往矛盾堆里走,到問題堆里去”,不懼惹麻煩上身,不怕被“燙手山芋”燙傷,堅決頂起自己該頂起的那片藍天白云。共產黨人為官,不能做紙上談兵的“口技官”,守攤保位的“太平官”,貪圖享樂的“老爺官”,八面玲瓏的“滑頭官”,見利忘義的“貪心官”,荒淫好色的“風流官”。為官應似蘭,清香溢四方;做人當如松,天寒不改容。用大局觀壓倒私利觀,用公義觀壓倒私欲觀,用黨性觀壓倒私心觀,用原則觀壓倒私憤觀,公心為人民用權,勤政為人民辦事,真心為人民謀利,踏實為人民服務。
“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做到“一無一有”,必須克己奉公。“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說到底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為官境界和追求。范仲淹為官為民請命,在于他無私心、心為民、骨頭硬,敢頂惡風、戰惡浪,這正如他本人所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官員只有克己,才能奉公;要奉公,重在克己。克己越真、越徹底,奉公就越實、越真誠,“私罪不可有”,在于奉公、為民,存大公、無私心。
在中國古代,不畏權勢,剛直不阿者,“功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者比比皆是。東晉大文學家陶淵明為官清廉,從不趨炎附勢,“不為五斗米折腰”便是他的秉性;陸游借梅花精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現出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忠貞和愛國情操;宋人鄭思肖借菊抒情,寫出“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詩句,比喻自己忠貞不屈的民族豪氣。
對黨員干部而言,“無私罪”之心,才能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無“公罪”之縛,才能放下顧慮,放開手腳,大膽擔當,守土盡責,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領導干部要樹公心、守公道、保廉潔、講原則,揚正氣、壓邪氣。斗己,就是狠斗私;奉公,就是心為民。施政之本在于潔自身,治政之要在于為民生。在克己上,利在一己勿謀,利在天下則謀;利在一時勿謀,利在萬世則謀。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在為官上,名利淡如水、養天地正氣,操守重如山、法古今賢人。要知道老百姓歡迎的“官”,于國有功者,就愛之;于民講德者,就敬之;于眾造福者,就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