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我擔任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期間,發生了華商霍文才被總統府兩名官員綁架和敲詐勒索巨額資產的案件。使館全力以赴、及時應對,保護了華商的人身和資產安全,敦促津有關部門將涉案人員繩之以法,杜絕了此類現象的發生,贏得了津巴布韋中資企業和華僑華人的贊譽。
驚天的陰謀
民營企業家霍文才在津巴布韋打拼多年,擁有大型金礦、鉻礦、上萬公頃農場,還有兩架直升飛機。我出使津巴布韋期間,曾到他企業走訪。他在首都哈拉雷城里辦公,到礦上去就乘自己的直升飛機。
總統府兩位官員魯巴伊和奇忽里盯上了霍的資產,他們利用在穆加貝總統身邊工作的有利條件,打著執行《津巴布韋本土化法案》的旗號,企圖用陰謀手段將霍數千萬美元的資產竊為己有。當時,津剛進行大選,穆加貝宣布得票83%,反對黨指責穆作弊,宣布退出大選。
外長穆本蓋圭告訴我,津巴布韋金融體系崩潰,通貨膨脹率達世界之最,官價一美元兌換幾千津元,黑市價格一美元兌換津元1000萬億,津發行新鈔的面值也是1000萬億,成為人類歷史上面值最大的鈔票。
津政府出臺《津巴布韋本土化法案》,規定任何在津投資的外資企業,無條件將資產的51%交給津政府。就是說,津政府不出一分錢,就可控股。我擔任駐津大使期間,在津外國投資和外來企業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其他外國公司,特別是白人開的公司,不少早就撤走了。當時,中國鋼鐵公司等多家央企在津投資經營,華為等民營企業也在津有經營機構。使館與中資企業聯手,共同應對《津巴布韋本土化法案》對中方資產帶來的安全風險,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例如:中國北方公司將世界上第二大白金礦即津巴布韋白金礦置于公司名下,通過談判,北方公司在津巴布韋的投資實體由中津雙方各控股50%。由于投資實體業務由中方主導,因此,中方在津資產安全實際上有保障。又比如,世界第二大鉻礦在津巴布韋,由一家白人公司控制,中國鋼鐵公司從白人手上買下了這個礦。中鋼送給津政府17%的股份,中鋼控股83%。中鋼突破了津本土化法案的約束,在津資產安全也有了保障。
《津巴布韋本土化法案》的公布和津通貨膨脹,為魯巴伊和奇忽里綁架和勒索霍文才提供了機會。兩人以總統府的名義給霍打電話,通知霍到津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一家飯店見面?;舻斤埖旰?,立即被控制。兩人指責霍在大選中支持了反對黨,威脅說要對他不客氣。然后說,根據本土化法案,霍資產的51%必須交給津方,如果霍將51%的股份劃到他們倆名下,他們不白要,可支付津元,同時對霍支持反對黨一事不予追究。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先誣陷霍是反對黨的同黨,據此威脅將霍投入監獄;搬出本土化法案,壓霍放棄一半資產;然后裝好人,愿意支付津元,不白要。津元當時幾乎是一堆廢紙,兩人企圖以一堆廢紙竊取霍文才一半資產。交談過程中,兩人竟掏出手槍,抵住霍的腦門威脅。霍當時嚇壞了,不得不在同意轉讓一半資產的文件上簽了字。
果斷地交涉
該事件發生后,使館對此事性質的認定一開始并不統一,有同志將此視為企業經營當中的糾紛,覺得使館不宜介入。我在聽取使館領事部主任鐘興祥匯報時,了解到兩人確實是總統府官員,霍文才已簽字,且同意將一半資產劃給這兩人,準備辦手續。經過分析,我認為,這兩人的行為很可能是個人行為,與總統府無關,很可能是這兩人背著總統府,以總統府官員的身份以勢壓人、中飽私囊。
即使這兩人真是奉命行事,拿槍頂著華商的腦袋,也是絕對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也必須提出交涉。雖然霍是民營企業家,其資產不是國有資產,但在外經商,中國民營企業也是中資企業,其資產和國有企業資產一樣,使館應一視同仁,盡最大努力維護其資產安全。如果這次不及時做出有力、適度、理性的反應,津方有人就可能以執行《津巴布韋本土化法案》為由,不斷打華商資產的主意。如中資企業的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中津經貿合作就會失去基礎。
于是,使館首先找霍文才進一步核實情況,然后找總統府交涉,終于摸清了情況——完全是上述兩人圖謀不軌。據此,使館提出,津巴布韋總統府對涉及此案的兩位總統府官員必須有一個說法,不能不了了之。然后使館又找當地警方做工作。因為兩名歹徒在總統府工作,他們是什么背景,里面水有多深,警方敢不敢抓總統府的人,等等,當時我們心里沒底。好在津警察總監奇忽瑞與中國淵源很深,對華友好,對這兩位涉嫌犯罪的總統府官員態度明朗,無意包庇。警方果斷將兩人逮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這一結果對那些打中資企業資產主意的人是一個強有力的震懾。
理想的結果
有關工作都到位后,我在使館約見了霍文才,霍十分感激。接著,使館開了在津中資企業(含所有民營企業)會議,通報霍文才資產保全一案,提醒大家從此案中吸取經驗教訓。
一是保持警惕,發現不良苗頭,及時報告使館。
二是低調內斂,千萬不可張揚和露富。
三是搞好企業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堅決不賣假貨,不做假賬,身正自然不怕影子斜。當時,極個別華商偶爾在賬務上做些手腳,以此避稅。遇到當地稅務、工商等部門人員上門檢查,往往心里發毛,沉不住氣,又是請喝可樂、雪碧,又是送煙、送酒,甚至塞紅包。久而久之,那些執法人員專門盯著華人店,有事沒事老來,沒錢用了,到華人店折騰一下,每次小有“收獲”,從而惡化了華商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四是不能只管自己發財,要注意回饋當地社會,對艾滋病孤兒、對殘疾人、對公益事業要多加關心,要多做善事;對華商雇傭的當地雇員,要注意完善其增資機制,該加工資時,及時加工資,千萬不能給人家留下不鬧就不加工資的印象;更不能讓人家說比起其他外資企業,中資企業的當地雇員工資低、待遇差。
五是要處理好與執政黨和反對黨的關系,注意內外有別、親疏有據、行為有范、張弛有度,對當地矛盾保持遠距離,對各黨派、各族群、各利益集團保持等距離,對善事保持零距離。
與會的中資企業人員交流了情況,就如何維護好中資企業海外資產安全進行了深入討論,并達成共識。
接著,使館召開記者招待會,向當地社會傳遞了一個重要的聲音:無論是誰,想打中資企業海外資產的主意,沒門!
有益的啟示
處理霍文才被綁架勒索案,為外交為民、安全外交和維權外交提供了有益啟示。
首先,駐外使領館在促進中資企業海外資產的安全中確可大有作為。在津中資企業能規避《津巴布韋本土化法案》針對外國的金融風險,能將津經濟危機對中資企業海外資產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使館積極作為,注意用好外交資源,把對津政治上支持、經濟上援助作為一張牌,把打好這張牌同維護中方在津資產安全結合起來。我擔任駐津大使期間,津經濟危機日甚一日,津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國外匯到津巴布韋的外匯被政府用官價強制結匯,黑市外匯價格比官方外匯價格不知高多少倍,駐津中資企業,特別是北方公司、中鋼等央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不僅企業無法正常運行,連職工日常生活也遇到嚴重困難。因為匯到企業賬上的美元,中資企業取不出來,連發工資的美元也不讓取,都被津央行強制結匯了。一些中資企業找使館反映這一情況,我分別找到津財政部部長畢悌、央行行長高諾交涉,用中國外援作為籌碼,將解除對中資企業的強制結匯與中國外援掛鉤,提出什么時候解除強制結匯,什么時候就恢復對津援助,終于妥善解決了這一問題。
其次,維護中資企業海外資產的安全,要敢于出手。不管什么人,想打中資企業海外資產的主意,中方要敢于說不。霍文才被綁架勒索案,牽涉到在總統身邊工作的人,穆加貝貴為津國家元首,又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這并不等于總統府的兩個涉案者就可以代表總統,該交涉的照樣交涉。
再次,駐外使領館和中資企業相互配合,在維護海外資產安全上,目標一致,情感共鳴,難關共渡,責任共負,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中資企業海外資產的安全利益,是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資企業海外資產的安全利益,同國家的外交利益是一致的,維護中資企業的海外利益,就是維護國家利益。
最后,維護海外資產安全,要注意策略。例如,對個別刁難、折騰中資企業的津方人員,證據確鑿的,不給來華簽證,以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