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汽車的普及,人們出行變得越來越方便,但隨之而來的交通事故也在日益增多,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其中,未系安全帶是造成傷亡事故最為重要的原因。相關統計數據結果顯示,未系安全帶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概率比系安全帶乘客高出數倍。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安全帶可以有效限制乘客在車內移動,減輕碰撞時的沖擊力,降低受傷的可能性。于駕駛員而言,駕駛員系上安全帶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乘客和行人負責。源于此,駕駛員駕車系上安全帶成為基本要求,不僅如此,乘客坐車系上安全帶也開始成為一些國家的基本要求。于駕駛員而言,駕車系上安全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即便是在沒人看見的時候,也應自覺保持。
由此,筆者聯想到了“慎獨”一詞。慎獨是指在沒有人在場的情況下、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即使在面臨誘惑或有機會做出不良行為時,也能自我約束、堅守道義。中國傳統文化推崇官德修養,官德修養包括孝、慎、公、廉、學等要求。孝為官德之源,慎為官德之要,公為官德之本,廉為官德之基,學為官德之需。慎包括慎欲、慎微、慎權、慎嗜好、慎言行、慎始終。官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慎獨。
必須承認,中國古代社會即便物質生活十分貧乏,卻也產生了一大批清官,他們能夠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能夠做到慎獨。比如東漢的楊震就是典型代表。東漢東萊太守楊震路經昌邑,當晚昌邑縣令王密求見。王密為討好楊震,送來“十金”并對楊震說:“三更半夜無人知曉。”楊震嚴肅地批評:“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說沒人知道呢?”人性有各種欲望,沒有欲望,社會不能前行。但是,欲望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即必須控制在法律與道德規范內,否則,社會就會亂套,就可能上演叢林法則。源于此,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是那些注重慎獨的人也不可避免會犯錯。不同的是,慎獨的人犯錯之后,敢于改正錯誤,承擔錯誤的后果,哪怕付出沉重的代價。注重慎獨的人,都有一雙無法擺脫的“心天”之眼。天是心中那片天,心中有原則,做事就不會被得失所迷,心情也不會因得失而累。
中國古代社會之所以有一批官員能夠做到慎獨,是因為他們把為官清廉想得清楚、想得明白。他們深知,為官清廉是最起碼的要求,是修身正心的關鍵環節;為官清廉對自己、對家人、對家族、對社會都是必需的。儒家經典《禮記·大學》所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比寮覐娬{個人品德修養,認為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從修身開始,修身是前提、是基礎。修身是成大事者的必修課,身修得不好,到最后成大事之基都會崩塌。而修身正心,又以格物致知為先決條件。明代王陽明強調修身正心是為人處世、成就自我的關鍵環節,而修身正心又在于認知的完全到位。正所謂“知之愈深,行之愈篤、行之愈切”。在認知層面把這些東西想清楚、想明白之后,就會真正付諸實踐。
相反,現實生活中一些官員之所以成為“兩面人”,根本原因在于其認知沒有完全到位。很多人駕車行駛能夠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即便警察不在場,也能遵守交通規則,也能把安全帶系上,并自覺形成為駕車的行為習慣。他們認為,遵守交通規則,不僅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源于此,一些官員才真正認識到清廉是為官之基,為官只有保持清廉,才能做到公正,才能讓百姓信服,才能福及自己、家人及家族。
曾國藩是晚清一代名臣。小時候的曾國藩并非天資聰穎,其智力甚至可以說是中下水平,連考7次才中秀才。天資不夠就算了,脾氣還十分火爆,為人傲慢,好與人爭,常常與人發生沖突,在朝廷中不受待見。照此下去,也會一生平庸。改變發生在30歲那年,曾國藩突然醒悟,立志學王陽明“做圣賢”。他到處虛心求教,學習修身之法,持之以恒,嚴格自律。曾國藩把自己一生修身秘法總結為兩個字:慎獨?!吧鳘毝陌病W孕拗?,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娭溃谝粚分?,守身之先務也?!迸e頭三尺有神明,在曾國藩看來,人的一生,所作所為,不為做給別人看,是為給自己內心的道德有一個交代。正是憑著這點,他成了讓政敵敬重、去世后清王朝為其停朝三天的一代名臣。
源于對慎獨必要性的認知,中國古代一些官員不僅自己能夠做到,還通過家教家規的形式,把慎獨的要求傳承給后代。清朝初期廉吏王士禎很注重“家風家規”的傳承,其先祖王重光就留下訓條:“所存者必皆道義之心、所行者必皆道義之事、所友者必皆讀書之人、所言者必皆讀書之言?!蓖踔毓庠尉沤貐^貿易稅務總管。九江為水路交通匯集之地,商賈云集,貿易發達,商業興盛。在外人看來,管理九江是一個“肥差”。王重光到任之后,嚴懲不法之徒。當他們紛紛送禮拜訪時,他堅拒不受,并當眾將禮物扔到江中:“這次扔的是禮物,如有下次,連人帶物都扔到江中!”王士禎的兒子王啟汸被朝廷任命為唐山縣令,當時的唐山土瘠民貧、百廢待興。王啟汸原為一介書生,倉促上任,王士禎很放心不下,書寫《手鏡錄》一冊交給兒子?!妒昼R錄》由五十條從政箴言組成。“公子公孫做官,一切倍要謹慎、檢點,做官自己腳跟須正,持門第不得”“日用節儉,可以成廉”“必實實有真誠與民同休戚之意,民未有不感動者”等等,告誡兒子不能有任何特權思想,要厲行節儉、廉潔自律,要關心百姓疾苦。
駕車坐車系上安全帶與慎獨看似兩回事:一個是講交通規則,一個是講為人處世,尤其是講官場操守。駕車坐車系上安全帶要求在沒有交通警察在場的情況下能夠堅持系好安全帶;為人處世,尤其是從政為官要求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做到慎獨,其道理是相通的。人世間許多道理是相通的,或許把駕車坐車為什么要系上安全帶的道理想通了,也就把為人處事,尤其是從政為官為什么要做到慎獨的道理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