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地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地影響著當下和未來。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學習歷史、探索世界,很多博物館致力于研究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文章以蘇州碑刻博物館為例,介紹了館方利用網絡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提供講解服務以及多類型的體驗式社教活動,充分利用館藏資源,讓參觀者深入了解館藏文物,讓文物“活”起來。
關鍵詞:蘇州碑刻博物館;講解;社教活動;文物;“活”起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27
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有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功能。博物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歷程中,形成了多職能的文化復合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蘇州碑刻博物館是專門收藏、研究和陳列古代碑刻的專業性博物館,博物館館舍建在蘇州文廟內。蘇州文廟乃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祐二年(1035)創建,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蘇州自古人才輩出,明人徐有貞在《蘇郡儒學興修記》中,對蘇州的人文之盛大為贊嘆:“吾蘇也,郡甲天下之郡,學甲天下之學,人才甲天下之人才,偉哉!”①明清兩代的蘇州狀元都是從蘇州文廟走出來的,可見蘇州文廟府學的教育非常成功。蘇州碑刻博物館不但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而且擁有大量重要碑刻,博物館應充分利用資源,通過講解宣傳和不斷開發多元化的社教活動,讓館藏文物“活”起來。
1 努力建設志愿者服務團隊,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蘇州碑刻博物館坐落在蘇州城南端,地理位置優越,參觀者眾多,每年的中高考季,都有大量的家長和學生前來祭拜孔子。為此,蘇州碑刻博物館加大了志愿者團隊建設的力度,2021年新招募了一批優秀的志愿者,館方人員對志愿者們開展培訓活動,讓他們深入了解蘇州文廟的歷史,掌握基本的講解技能,更好地服務參觀者。2021年,對志愿者的培訓安排如表1所示,培訓的內容豐富,深受志愿者們的好評。
志愿者們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崗服務,他們每天提供定時講解服務,帶領參觀者深入了解蘇州碑刻博物館和儒家文化,讓嵌在墻內的石碑被更多的參觀者熟知,讓文物“活”起來。
2 加強館校合作,充分發揮文化教育功能,讓碑刻“活”起來
蘇州碑刻博物館加強和學校的合作,直接將課堂搬進了博物館。例如,蘇州中學在蘇州碑刻博物館設置了“文廟里的歷史課”課程,孩子們會在博物館內參觀,學校和博物館聘請了專業的教師團隊向學生們傳授歷史文化知識,讓學生們近距離地觀察文物。通過理論學習和參觀學習,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碑刻和儒家文化、理解先賢。
另外,蘇州中學的教師在教師節當天會來博物館內參觀學習,祭拜孔子,誦讀祭文。孔子是我國儒家文化代表人物,開創了有教無類先河,是偉大的至圣先師。教師們通過祭拜孔子,能深刻理解誨人不倦的道理,明白自身職業的神圣和高尚,也能學習領悟儒家文化。
南環中學的學生們定期來蘇州碑刻博物館參觀,通過志愿者們專業的講解,使學生們深刻了解儒家文化和碑刻文化。蘇州碑刻博物內還有許多文物是拓片,為了讓學生們了解拓片,博物館工作人員指導孩子們制作拓片,學習碑刻傳拓,讓他們知道拓片制作過程,真正地了解、學習非遺文化。
3 開展多元化的社教活動,讓參觀者深入了解館藏文物
博物館社教活動具有教育功能,是面向整個社會開放的,很多參觀者也非常想在博物館體驗社教活動,深入了解文物。據此,蘇州碑刻博物館不斷開展體驗式的社教活動,希望能夠帶給參觀者更直觀的感受,讓參觀者深入體驗。
一是開展“童眼看廉石”未成年人故事會。蘇州文廟的廉石是著名的古代廉政碑刻,廉石的主人陸績是東漢末年的蘇州人,他在郁林為官時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后來他用廉石作為壓艙石并帶回蘇州。明朝監察御史樊祉給這塊石頭取名“廉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蘇州知府陳鵬年仰慕陸績,將“廉石”從察院場移至蘇州府學況公祠前,希望文廟的生員學習陸績的為人,考取功名后能清廉為官。近年來,館方開展了“童眼看廉石”未成年人故事會的社教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廉石和清風堂,了解了陸績的故事。在此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參觀學習了廉石知識,還穿上漢服演繹了“懷橘遺親”小故事,了解到6歲的小陸績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此活動生動有趣,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通過這樣的活動,真正做到讓廉石“活”起來了(圖1)。
二是開展“投壺問禮 觀德行”體驗活動。蘇州碑刻博物館內陳列一塊南宋時期的《觀德碑》,此碑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觀德”二字,正書大楷,是當時蘇州知府趙與籌題寫,下部分為一篇《觀德亭記》。在古代,蘇州文廟會舉辦“鄉射禮”,就是讓學生參與“射”的體育活動,老師通過“鄉射禮”考察學生的德行,并向學生傳授仁人君子之道。“鄉射禮”活動是一種帶有禮儀性質的射箭比賽,強調人的道德自省,蘊涵著華夏特有的人文體育精神,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為了讓孩子們深入了解《觀德碑》,了解傳統文化,蘇州碑刻博物館推出了“投壺問禮 觀德行”體驗活動。工作人員先帶領孩子們參觀館藏南宋時期的《觀德碑》,并讓孩子們在書院內現場觸摸“射藝”中的弓與箭,然后讓孩子們體驗投壺游戲。通過此項活動,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到了射藝的魅力,懂得了“發而不中,反求諸己”的意思,并真正理解《觀德碑》的含義(圖2)。
三是開展“八音和鳴”體驗活動。八音是中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周禮·春官·大師》云:“皆播之以八音:金、石、絲、木、土、革、匏、竹。”蘇州碑刻博物館內的大成殿設有孔子文化陳設,其中包括“八音”樂器。當孩子們參觀時,蘇州碑刻博物館會安排工作人員演奏編鐘等樂器,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樂器,感受“八音”之美。蘇州碑刻博物館會定期舉辦“八音薈萃賞漢服”活動,聘請專業的樂器演奏大師進行演奏,包括古琴、蕭、笛及古箏等,讓孩子們近距離欣賞樂器文物,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讓陳列著的樂器“活”起來。每當“祭孔”的時候,蘇州碑刻博物館會邀請專業的演奏演員同時演奏“八音”,讓在場的參觀者領略到傳統音樂之美,讓“八音”活起來(圖3)。
四是開展“梅子時間”—國學閱讀推廣和畫信活動。蘇州碑刻博物館內大成殿四周的墻上嵌有《論語》碑刻,很受國學愛好者的喜愛。為了讓更多愛好者能夠了解《論語》,館方不僅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而且在每周四上午舉行“梅子時間”—國學閱讀推廣和畫信活動。活動通過使用傳統筆墨進行《論語》等儒家經典抄讀和進行畫信感悟分享。參與者先抄寫經典著作然后分享抄寫心得,通過活動,他們更好地理解了儒家經典,更加熱愛傳統文化,加深了對孔子及《論語》的理解(圖4)。
五是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蘇州碑刻博物館還開展了“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主要有“孔子生平圖片展進校園”“國寶進校園”“碑刻技藝進校園”三個子項目。“孔子生平圖片展”主要以圖片展示為主,館內的工作人員通過講故事等方式向孩子傳播孔子們及儒家文化,讓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也更深入了解蘇州文廟。“國寶進校園”將館藏四大宋碑制成展板送到學校,通過專業人員的講解,孩子們了解館內的《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和《平江圖》碑,讓孩子們在學校就能了解這些南宋的碑刻,增強了文化自信。蘇州碑刻博物館還會針對性地培訓一批學生,讓他們熟練講解四大宋碑,在學習空余時間,這些學生就能對同學們進行講解,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這些宋碑。蘇州碑刻博物館藏有很多拓片,為了讓更多學校的學生了解拓片制作和非遺,蘇州碑刻博物館加大了館校合作力度,開展“碑刻技藝進校園”項目。2017年,蘇州碑刻博物館和蘇州市職業大學合作成立了“碑刻技藝體驗中心”。引導更多的學生學習非遺,了解拓片的制作過程,并能動手參與,讓館藏文物成為“活”的文化遺產。
另外,蘇州碑刻博物館在蘇州市很多中小學開展“碑刻技藝進校園”活動,深受廣大師生好評。館方工作人員來到學校,從制作工具開始,一點點地教孩子們,最后教會他們“碑刻傳拓”。孩子們學習非常認真,也能基本掌握傳拓技藝流程,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圖5)。
六是通過寫生了解古建筑。蘇州文廟現存的建筑也是“禮”的一種表現,文廟內的大成殿是重檐廡殿頂,它是我國古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也是我們的館藏文物。大成殿雄偉莊嚴,很多參觀者慕名而來。每當節假日,很多孩子們搬來小板凳坐在大成殿前,拿出紙筆進行寫生,把大成殿“搬”到紙上。館內也有志愿者提供免費講解,讓孩子們一邊聽講解一邊繪畫,以便更深入了解大成殿。
七是加強“廉政教育專線”建設,打造廉石品牌。蘇州碑刻博物館不僅有廉石,還有很多和廉政相關的教育資源。近年來,前來參觀廉政專線的企事業團體絡繹不絕,蘇州碑刻博物館提供了專業的講解團隊,不斷加強“廉政教育專線”建設,打造廉石品牌,讓這塊廉石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八是積極開發文創產品,創作“廉石”香囊。蘇州碑刻博物館根據館藏文物廉石,聯合蘇州雷允上制藥廠開發了“廉石”香囊文創產品。為了讓更多孩子了解廉石,蘇州碑刻博物館在“成長蘇州”平臺上發布社教活動信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廉石”香囊。制作過程中館方工作人員會對孩子們進行講解,讓孩子們了解“廉石”。蘇州雷允上制藥廠的工作人員會講解制作方法,讓孩子們把藥材分類,然后把藥材裝入香囊內。這款香囊上的圖片是“廉石”照片,通過聆聽講解和動手制作,孩子們牢牢記住“廉石”,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廉石”“活”起來(圖6)。
4 不斷加強自身品牌建設,努力弘揚儒家文化
蘇州碑刻博物館依托自身館藏特色,通過打造和宣傳優質的社教活動來提高影響力,建立了自己的專屬活動品牌,如“祭孔活動”“七彩假日”“文廟里頭過大年”等。這些活動立足文廟,整合資源,不斷開發創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前來體驗。館方還不斷為未成年人提供服務,開展了寒暑假的“貝貝陪你逛文廟”講解服務,提供適合未成年人的專屬講解及有獎問答活動,努力弘揚儒家文化,讓館藏文物“活”起來。
5 結語
蘇州碑刻博物館不斷開發、整合并利用館內資源,充分發揮志愿者優勢,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提供講解服務以及多類型的體驗式社教活動,讓館藏文物“活”起來。為了讓越來越多的參觀者了解蘇州碑刻博物館,了解儒家文化,蘇州碑刻博物館一直在努力。
注釋
①參見徐有貞的《蘇郡儒學興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