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譚運華
(續第1期第22頁)
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小區是貫徹落實國家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和重大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的部署要求,是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區域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的重要舉措。根據《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管理辦法》《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管理技術規范》《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第五版)》規定,擬建設非洲豬瘟無疫小區的企業和縣市區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準備。
無疫小區是指處于同一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下的養殖場區,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一種或幾種規定動物疫病的若干動物養殖和其他輔助生產單元所構成的特定小型區域。
1.企業資質 企業應當是獨立的法人實體或企業集團,所有生產單元分布應當相對集中,原則上處于同一縣級行政區域內,即使有個別單元不在同一個縣內,也要求在同一個市毗鄰縣內,且距離200千米以內。豬場要求是種豬場、種豬場+配套商品豬場或自繁自養場,并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等資質條件。
2.規范生產管理 豬場帶豬生產運行時間至少1年,具有完整的生豬生產數據和銷售數據,包括生豬存欄、出欄、引種、無害化處理等相關數據。嚴格引種管理,在無疫小區建設期間,如需要進行大批量、多批次引種,需要說明原因,并提供原有種豬的去向或處理說明。飼料要經過有效的高溫處理后再飼喂。
3.非洲豬瘟監測結果 通過企業檢測數據、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檢測數據和官方獸醫機構監測數據,證明在過去12個月內未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感染。
1.隔離分區 豬場應建設繞場實體圍墻,與外界形成有效隔離,成為相對獨立的區域。各生產單元內部,生產區與生活區、污區與凈區應規劃合理,必要時進行物理隔離。
2.洗消設施 合理布局清洗消毒中心,配置消毒、烘干或熏蒸設備,對生產、生活、運輸、無害化處理等環節進行有效的清洗消毒。
3.設置人員、物資隔離間 設置獨立的人員中轉、隔離區域,合理規劃隔離間、洗澡間、更衣室等區域,制定科學的隔離程序。設置能對入場物資進行靜置、中轉、消毒等處理的物資處理間。
4.建設豬只中轉站 配置出豬間,設置合理的出豬通道。配置飼料中轉料塔,各環節專車專用,合理規劃運輸路線。
5.其他 配置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或交第三方專業無害化處理中心處理。建立檢測實驗室,配置檢測儀器設備,合理分區,具備開展非洲豬瘟檢測能力。
1.建立生物安全體系 建立覆蓋各生產單元的生物安全管理、非洲豬瘟綜合防控、免疫接種、監測、人員進出、車輛控制、物資進出、無害化處理、外引動物、易感動物及產品追溯等環節,并制定標準操作程序和制度,組建生物安全小組,明確崗位人員職責,有序實施生物安全措施。
2.開展生物安全培訓 制訂生物安全培訓計劃、組織培訓考核、建立培訓檔案,確保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
3.開展風險評估 對周邊環境、選址布局、設施設備、防疫管理、人員管理、投入品管理、運輸管理的各種潛在風險因素開展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物安全措施,設計標準操作程序和實施操作細則,完成生物安全計劃。
4.疫情報告和應急反應 制定應急反應、疫情報告制度和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控制體系,確定職責和分工、報告和控制程序等;建設應急物資儲備庫,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5.疫病監測分析 建立完善的疫病監測體系,科學制定監測方案,對豬只、車輛、環境、物資、人員等進行科學采樣和檢測。官方監測也要制訂相應的非洲豬瘟無疫小區監測計劃,包括檢測實驗室、主動監測和被動監測。
6.內部審核與改進 企業應每年至少進行1次內審,內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小組的組成和管理水平、生物安全制度的有效性、生物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效果等。
7.官方監管要求 監管要涵蓋養殖場戶、交易市場、屠宰場、生豬運輸等環節,要強化檢疫和監管、強化周邊區域疫病監測、強化周邊區域疫情防控。
根據《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工作實施方案》(2022年版)中《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現場評審要素判定原則》(2022年版)等相關標準和規范,創建企業應準備《無規定動物疫病評估申請書》、《生物安全手冊》、匯報PPT、宣傳視頻、生產單元圖片和相關管理制度、標準操作流程(SOP)、生物安全管理證明材料以及監測分析報告等資料;官方監管機構應準備無規定動物疫病官方監管報告,內容包括畜牧獸醫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保障、制度建設等基本情況,以及動物疫病監測情況、無疫小區的監管和疫情報告體系等基本情況,并準備匯報PPT等。
1.企業申請 企業填報《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申請書》,向所在地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交評估申請。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對無疫小區申請書的格式、內容及規定疫病狀況進行審核,符合要求后,撰寫監管情況報告,并將這兩份文件一起提交到市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市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審核遞交的材料,提出審核意見,并提交到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接到報告之后,進行省級評估,省級評估通過了提交農業農村部。
2.國家級評估 農業農村部組成評估專家組,書面評審合格的,進行現場評審。現場評審綜合采用進場核查、在線核實、聽取匯報、座談交流、查閱記錄等方式開展,并對養殖、屠宰、運輸等環節采樣檢測。現場評審表共分為3大部分、80項,其中關鍵項10項、重點項28項、普通項42項。現場評審結果分為“建議通過”“建議整改后通過”“建議不予通過”。
3.公告發布 現場評審通過后,評估專家組向全國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全國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組織召開全體委員會議或專題會議審核后報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