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磊
(中鐵六局集團信達置業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005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高層建筑的頻繁興建,深基坑工程成為房建工程的常見組成部分。深基坑工程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工程安全和對周邊環境的保護,合理選擇和應用深基坑支護技術,能夠保證基坑的安全穩定,有效預防和控制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以金匯家苑住宅小區項目為例,建設場地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拉爾西街北側,西二環快速路東側的一塊拆遷后空地上,現場交通便利。本工程自然地面高程為1 062.50~1 063.65 m,基底高程為1 056.15 m,基坑深度為6.35~7.50 m。根據建設場地周邊環境、基坑深度及基坑側壁土層的不同,工程共劃分A、B、C 共3 個支護分區,各支護分區部位對應基坑部位也不同。擬建項目基坑上口線西側距現有圍墻最近距離為1.40 m,南側無既有建(構)筑物;東側距施工道路2.60 m,北側距施工道路5.60 m。
邊坡處理不達標主要表現在施工方法的選擇和執行上。許多情況下,由于對地質條件評估不準確或施工方法選擇不當,會導致邊坡穩定性不足,當地質條件復雜或存在水文地質問題時,常規的支護結構可能無法有效應對,此時需要采用更為先進和適宜的技術方案。施工質量控制不嚴也是導致邊坡處理不達標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施工過程中監控不足、材料質量不合格、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例如,若監控系統不完善,可能導致邊坡位移或變形超出安全范圍時,未能及時被發現和處理。此外,環境因素也會對邊坡穩定性造成影響,自然條件,如降水、溫度變化等,可能加劇邊坡不穩定的風險。
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中,設計階段可能未能準確預測和考慮所有地質、環境和施工條件,導致設計方案無法有效應對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復雜情況。施工團隊可能因缺乏對設計意圖的充分理解而無法正確執行設計方案,或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實際障礙時,未能及時與設計團隊溝通,尋求適當的調整。此外,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和監督不足,也可能導致設計方案未能得到正確實施。例如,施工團隊可能因經驗不足、資源限制或時間壓力而采取與設計不一致的施工方法。
在開挖方法的選擇上,常見的問題包括選擇不適合的開挖設備和技術,以及忽視開挖過程中的逐步監控。選擇不當的開挖方法不僅會延長施工時間,增加成本,還可能對周邊建筑物和地下設施造成損害。此外,開挖過程中,對周邊環境和結構安全的影響管理也常常被忽視。開挖活動可能導致周邊土壤松動,增加鄰近建筑物的坍塌風險;開挖產生的振動和噪聲可能對周邊居民造成不良影響。
在建筑工程領域,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是確保基坑安全和周邊環境穩定的關鍵環節之一。其中,土層錨桿技術作為常用的支護手段,具有顯著的支護效果和廣泛的應用范圍。土層錨桿技術主要是通過在土層中設置錨桿來提高其穩定性,能有效控制基坑邊坡的位移和變形,保證施工安全。土層錨桿技術的實施過程包括錨桿的設計、制作、安裝和張拉等步驟。在設計階段,需要根據地質條件、基坑深度、土層性質等因素確定錨桿的長度、直徑、布置方式及其材質;在制作和安裝階段,錨桿需要根據設計要求制造,并準確無誤地安裝在預定位置;在安裝過程中,需要采用專業設備進行鉆孔,并確保錨桿與土層之間的緊密結合;在張拉階段,通過施加預定的張力確保錨桿與土層形成有效的支護系統[1]。土層錨桿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基坑的穩定性,減少了施工中的安全隱患,而且對于優化施工進度、節約成本具有重要意義。該技術還具有施工靈活、對環境影響小、適應性強等優點,尤其適用于復雜地質條件,周邊建筑或需要保護的工程項目。
土釘墻支護施工技術的核心工作原理在于通過增強土體與支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減少墻后土體的變形。該技術的關鍵在于土釘與面層材料之間的有效結合,確保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施工過程中,土釘墻支護技術先通過鉆孔在土層中植入鋼筋或其他加固材料作為土釘,通過注漿工藝將這些土釘與周圍土體牢固結合,以有效減小墻后土體的變形,提高邊坡的穩定性。為了進一步增強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通常還會設計承壓板或加強鋼筋等結構,并與土釘螺栓連接,形成更為復雜且穩固的土釘復合體。值得注意的是,土釘墻支護施工技術的適用性較廣,適合地質條件較好的環境,而且在臨時支護和永久性建筑物的支護中均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臨時支護中,該技術可以快速部署,有效保護基坑周邊環境和建筑物的安全;永久性建筑物的支護中,其優異的穩定性能則可以確保建筑物長期的安全和可靠性。
深層攪拌樁支護施工技術是廣泛應用于深基坑支護的關鍵技術,該技術的主要原理是通過深層攪拌樁機械將固化劑均勻混合到土體中,增強土體的強度和穩定性,有效支護深基坑周邊的土體,以防止坍塌或滑移。深層攪拌樁技術的實施過程涉及對施工地點的詳細地質調查,以便精確地確定固化劑的類型和比例、樁的直徑、深度以及布置間距,對保證施工質量和效果至關重要。后面使用專用的深層攪拌設備在預定位置鉆孔,同時注入固化劑,通過旋轉攪拌頭將固化劑與土體充分混合,使固化劑與土壤反應,增強土體的強度和穩定性。此外,深層攪拌樁技術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攪拌的均勻性和混合比例,以確保每根樁都達到預期的強度和穩定性,同時也要注意樁與樁之間的重疊和連接,確保整個支護系統的連續性和一致性[2]。深層攪拌樁技術不僅在提高土體穩定性方面效果顯著,而且具有施工速度快、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特別適用于土質較差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此外,該技術在成本控制和施工靈活性方面也表現出色,適用于各種規模的建筑工程。
地下連續墻支護施工技術是用于深基坑支護的重要方法,通過構建一道連續的墻體在土體中,可以有效支撐基坑周邊的土壤,防止土壤坍塌和水的滲透,保證基坑及周邊結構的穩定性。地下連續墻的構建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結合現場挖掘和澆筑的方式進行施工。地下連續墻的施工應首先明確土壤類型、地下水位以及周圍建筑物的情況,然后使用專業設備進行地面預挖,形成墻體的輪廓。在挖掘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泥漿等穩定劑來保持挖掘面的穩定性,防止土壤坍塌。將鋼筋籠置入預挖的槽中作為墻體的增強材料,鋼筋籠的設計和安裝需要精確控制,以確保墻體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混凝土澆筑到槽內形成最終的地下連續墻。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混凝土的均勻分布和充分固化,以避免出現空洞或不均勻硬化的情況。地下連續墻技術不僅在提高土體穩定性方面表現出色,而且由于其良好的水密性,適用于地下水位高或土質疏松的地區。此外,這種技術在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干擾相對較小,尤其適用于城市中心或密集建筑區域的工程。
鋼板樁支護技術的核心是使用鋼板樁作為臨時或永久的土壤和水的支撐系統,以確保基坑的穩定性和施工安全。鋼板樁是由高強度的鋼材制成的,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柔韌性,能適應各種復雜的地質和環境條件。鋼板樁支護技術設計階段需要根據地質條件、基坑深度和周圍環境等因素確定鋼板樁的規格、長度和形狀。在制造階段,要確保鋼板樁的質量符合標準,其材質、強度和耐腐蝕性能需滿足工程要求;在運輸階段,則要注意保護鋼板樁不受損傷;安裝階段是整個支護工作的關鍵,通常使用振動打樁機或沉靜打樁機將鋼板樁順序打入地下,直到達到設計的深度;在打樁過程中,需要精確控制鋼板樁的位置和垂直度,以保證整個支護結構的穩固性和連續性。鋼板樁支護技術施工速度快,能夠迅速形成閉合的支護結構,為基坑的開挖和其他施工活動提供及時保護;鋼板樁的水密性和強度較高,特別適用于地下水位高或土質疏松的地區;鋼板樁支護結構可重復使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
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護過程中,護坡樁施工技術主要是通過精確控制鉆孔和壓漿過程,以及構建穩固的樁基礎增強基坑邊坡的穩定性。護坡樁施工初期階段的核心工序是鉆孔,需要根據預定的深度和直徑精確進行,鉆孔達到規定深度后,混凝土漿液被灌注到鉆桿芯管中,形成穩定的樁基礎。當漿液達到規定的深度時,鉆桿需要及時提出,然后將鋼筋籠和骨料等材料放入孔內,此后再通過高壓制漿多次注入孔底部位,進一步增強樁的穩定性和強度。此技術中的關鍵環節是水泥漿護壁的施工,應于鉆孔完成后進行,可以確保孔壁穩定,防止孔體坍塌[3]。完成此環節后,應妥善放置樁基礎,為下一步施工作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護坡樁施工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嚴格遵循操作方案規劃,滿足各項施工標準要求,且必須得到工程師簽字確認后才能進入下一施工環節。由于護坡樁施工通常采用鉆孔壓漿工藝,因此,該技術適用于復雜的施工環境,具有較高的施工效率和成樁率,能有效避免出現坍孔等潛在的施工問題。
綜上所述,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應用至關重要,通過采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基坑的穩定性,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因此,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和應用相應的支護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施工技術的不斷完善,未來深基坑支護技術將更加多樣化和高效,為房建工程的安全與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