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杰
3月2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海寧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許村鎮人民政府共同承辦,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推進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專題研討會”在浙江海寧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秘書長夏令敏,產業部主任華珊,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朱曉紅,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楊金純;浙江省海寧市委副書記、市長許紅蓮,海寧市許村鎮黨委書記王楓銘,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殷曉紅等領導嘉賓,以及全國各產業集群代表、媒體等4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海燕主持。
會上,各產業集群共同探討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同時,對中國紡聯與地方政府共建工作的期望與訴求、產業發展中的發力點等問題展開討論。本次研討成果將為共建工作開啟一個雙向奔赴、共創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新局面。
加強合作,
為推進產業現代化建設助力
“以家紡、經編為代表的時尚產業是海寧的優勢產業、富民產業、活力產業。2023年紡織業產值突破700億元,家紡、經編產量分別占全國的20%和30%以上。”許紅蓮指出,海寧將把時尚產業作為“1號產業”來落實,堅持時尚賦能、創新賦能、數字賦能;重點抓好印染行業“一企一方案”的整合提升;抓緊出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總體方案,聚焦經編、家紡、襪業、服裝等行業,全力推動企業向上攀升、產業向上躍升,奮力實現“十四五”時尚產業千億目標,打造“世界級千億時尚產業集群”。
夏令敏強調了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指出這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呼吁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加強合作,共同推進現代化建設。
他表示,當前,紡織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推進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是必由之路。他強調,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強科技研發,推動紡織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希望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能夠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紡織產業的現代化建設。
隨后,夏令敏以“開啟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為題,作《推進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重點工作情況報告》。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經積極開展了與全國200余個縣市級、鄉鎮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產業共建工作,產業集群地區經濟規模已經接近全行業的50%。
對于當前各地產業體系特點,該報告中指出: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時尚與品牌引領力持續增強;可持續理念逐步深入;區域融通協調發展;國際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人才隊伍日益壯大。
報告對推進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總體目標進行了闡述,即:立足現狀、扎實推進;樹立典范、擇優示范;科學評價、發揮優勢;總結成果、提升服務。報告還對各集群地區政府主要工作方向給出了建議。
“行動指數”,
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依據
華珊就“發展紡織現代化體系行動指數”編制背景和工作思路進行了簡要介紹。她表示,編制“行動指數”旨在以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內涵特征為基本對照標準,對特定區域紡織產業發展成效及發展潛力進行評價,為各集群、地區明確下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路徑提供依據。
“行動指數”適用于地市級、縣級和較大規模的鎮三個層級的產業集群和地區,采用三級指標賦權合成的方法進行編制和測算。其中,一、二級指標維度設定以《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提出的科技創新、時尚引領、綠色低碳、區域經濟貢獻能力等發展目標為基礎依據,各級指標權重采用專家打分法確定;通過確立委托研究任務、現場和線上調研、分析研究,得出診斷報告和成果的發布。
許村鎮憑借深厚的紡織產業基礎和前瞻性的戰略布局,正迅速崛起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領航者。許村不僅在家紡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還在女裝供應鏈和數字時尚產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王楓銘談到,為了應對新時代的挑戰,許村鎮明確了打造國際時尚中心和推進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的目標。通過創新驅動、招強引優和數字經濟賦能,許村正構建以時尚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王楓銘強調,許村鎮正以其獨特的產業優勢和明確的發展路徑,全力推進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許村將繼續引領紡織產業走向現代化,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在交流發言環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江蘇省常熟市、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山東省濱州市、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江西省于都縣等產業集群代表圍繞推進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重點思路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謀劃創新,
下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盤棋”
最后,孫瑞哲在總結發言時就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工作提出四點建議:一要以未來視角謀劃創新。在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六大領域與紡織細分行業結合,實現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二要以責任理念推進轉型。重視綠色增值,用好環境資產、綠色管理、綠色金融工具,助推企業發展。三要以時尚引領重構價值。要將流行趨勢由企業上升到集群層面,作為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要挖掘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更強的時尚話語權。四要以科學理性指導發展。根據各自稟賦優勢,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孫瑞哲指出要以局部的“慢”成就全局的“快”,以融合的“力”成就平臺的“勢”,以數智的“技”成就創新的“術”,以仁德的“義”成就長遠的“利”。最后他期望各產業集群,面向未來要奉獻產業富民、實業興國“一顆心”,迸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股勁”,繃緊安全發展、科學發展“一根弦”,下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