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實現瀝青混合料的無損分類識別,該文提出一種最優預處理與主成分分析法(PCA) 相結合的紅外光譜測量方法。首先采集由金陵和泰普克兩種不同瀝青制成的瀝青混合料紅外光譜。然后用單一預處理和多種預處理組合方法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并根據預處理結果的均方根誤差(RMSE) 篩選出預處理的最優方法。最后基于預處理結果,以主要特征峰吸光度數據建立PCA 模型,計算樣品在各主成分上的得分。研究結果表明:組合預處理方法的均方根誤差為0.003 35,能有效消除光譜噪聲干擾,主成分得分圖中明顯存在兩個聚類,每簇由含同一來源瀝青的瀝青混合料組成。此外,瀝青混合料盲樣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具有較高的識別準確率。
關鍵詞: 道路工程; 紅外光譜; 主成分分析; 瀝青混合料
中圖分類號: TB9; O657.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4–5124(2024)09–0136–07
0 引 言
瀝青混合料是道路的主要鋪面材料,由瀝青、集料和空隙組成。瀝青不同,其延度、針入度和軟化點會有所差異,也會對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服役年限產生很大影響[1-2]。目前公路行業技術標準通過對瀝青混合料進行抽提,對抽提出的瀝青進行三大指標測量,判定其是否滿足要求。但這種檢測方法往往存在許多不足:一方面,三大指標只能反映瀝青的生產和施工指標,不能真正反映瀝青的組成特征和現場性能[3-4];另一方面,宏觀性能檢測需要大量的樣本,結果容易出錯且耗時[5],無法直接檢測瀝青混合料以解決問題。因此,建立一種簡便、準確、快速的瀝青混合料分類識別方法至關重要。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scopy, FTIR)[6-7] 是一種可以檢測物質中特殊分子不同吸收頻率的化學分析方法,不同分子結構會產生相應特征吸收峰,其組分含量與對應吸光度成正比,但在測量過程中,紅外光譜信號不可避免伴隨著隨機噪聲、基線漂移和測試背景等干擾;并且當樣本數量較大時,直接對紅外光譜數據展開分析會導致主觀性強、誤差較大等缺點。因此,紅外光譜定性定量分析需要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8] 實現。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瀝青品牌識別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3-4]。Wang 等[3] 采用FTIR 與化學計量學方法相結合,實現對來自三家不同制造商的瀝青及其衍生產品鑒別。Meng 等[4] 將紅外光譜與凝膠滲透色譜相結合,進行瀝青品牌與質量識別,但這種集成的方法,檢測效率較低。Ren 等[5] 利用紅外光譜,通過判別函數,對三種油源瀝青樣品進行判別,建立了瀝青指紋圖譜的判別方法,模型精度高達96.2%。袁也[9]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 和獨立聚類簇(SIMCA) 建立瀝青識別模型,并利用未知瀝青樣品對模型進行驗證,發現SIMCA 模型識別率和拒絕率均高于90%,但當樣本總量較大時,該模型識別準確率下降明顯。章天杰等[10] 基于FTIR 結合K 近鄰算法實現瀝青的質量控制,但該方法中K 值以及測試樣本數量與總樣本數量比選擇不夠嚴謹,會影響識別準確率。但目前為止,利用紅外光譜技術對瀝青混合料進行分類識別的研究鮮有報道。
本研究基于紅外光譜技術對瀝青混合料進行檢測,采集含不同品牌瀝青的瀝青混合料光譜,以組合預處理方法對光譜數據進行處理、優化,并結合主成分分析技術,基于預處理結果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計算各樣品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分布,實現對瀝青混合料的快速分類識別。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實驗中的瀝青混合料為AC-13 級配瀝青混凝土, 路面鋪筑現場取樣。生產所用瀝青分別是金陵70#瀝青(湖北緣發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泰普克70#瀝青(江蘇泰普克瀝青股份有限公司)。
實驗采用配備高靈敏度DTGS 檢測器、PolarisTM長壽命紅外光源和ZeSn ATR 模塊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iS50,Thermo Fisher Scientifi)實現紅外光譜測量。光譜范圍覆蓋4 000~400 cm–1 中紅外波段,最高分辨率可達1 cm–1。紅外光譜數據的采集通過OMNIC 軟件實現。利用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101-OAB,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對樣品進行干燥處理。
1.2 實驗方法
在對瀝青混合料樣品進行紅外光譜測試之前,需進行干燥處理。取約10 g 瀝青混合料放入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中,溫度設定57.4℃,干燥約30 min。測試時首先對儀器進行預熱,再用沾有石油醚的脫脂棉將ATR 清理干凈, 設置掃描范圍4 000~500 cm–1,掃描分辨率4 cm–1,掃描次數32 次,然后采集大氣背景,扣除背景后將樣品表面對準紅外鏡頭,輕旋壓力桿,使樣品與鏡頭充分貼合后開始測試。為防止測試結果出現隨機性誤差,每種樣品取樣3 份,每份重復測試3 次[11-12]。
1.3 瀝青混合料光譜分析
圖1 為瀝青混合料紅外光譜,其特征吸收峰范圍3 000~700 cm–1。在波數較高處(3 000~2 500 cm–1),兩種瀝青混合料的吸收峰峰位相同,峰形一致,譜圖幾乎重合。CH2烷烴反對稱伸縮振動頻率(2 920±5) cm–1,(2 850±5)cm–1 處是由CH2烷烴對稱伸縮振動產生的吸收峰。而在波數較低(2 000 ~ 700 cm–1)處,吸光度差異較大。(1 460±5)cm–1 處產生的吸收峰主要是由CH3不對稱變角振動引起的,(1 375±5)cm–1 處為CH3對稱變角振動,烷烴CH2變角振動頻率為(1 465±5)cm–1。在瀝青混合料光譜中,由于其礦料成分、級配及瀝青含量不同引起的吸光度差異,需要結合化學計量法進一步分析。
1.4 光譜預處理
紅外光譜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包含如隨機噪聲、基線漂移和測試背景等干擾,這會影響到紅外光譜數據分析。數據預處理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通過降低噪聲的影響來消除背景干擾,提高信噪比,增強光譜信號的有效信息。常用的預處理方法有許多,如基線校正、平滑、導數光譜及小波變換等。任何一種預處理方法都有優點和不足,平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掉高頻噪聲對信號的干擾,但平滑點數越多,譜帶的半寬度會增加,光譜分辨率也會下降;基線校正可以減少紅外光散射所帶來的影響;導數光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散射和測試背景干擾,提高光譜分辨率, 但同時會放大噪聲; 連續小波變換(CWT)[13-14] 能夠實現數據壓縮、平滑濾噪和重疊信號解析等。實驗采用的7 種單一預處理方法如表1所示。其中,基線校正選用Matlab 中“msbackadj”函數;連續小波變換采用2 階“sym”小波基和3 階“db”小波基。將瀝青混合料原始光譜進行表1 中7種單一預處理,處理后的光譜如圖2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