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宏
(山西大學圖書館 山西 太原 030006)
自從進入大數據時代后,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開始逐漸滲透,并且出現了一些新鮮事物,如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等。傳統圖書館在時代環境的影響下,為了便捷管理,以及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開始探索智慧化的運營模式,隨即出現了“智慧圖書館”這一概念。智慧圖書館由智能建筑、高度自動化智慧圖書館組成,旨在面向讀者提供智慧服務。基于目前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情況,實際上仍然存在理論指導缺失、圖書館統籌規劃不到位等問題,這也使智慧圖書館建設面臨一定難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展開分析,探討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可行舉措。
智慧圖書館建設離不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諸多技術的智慧,實現智慧管理的同時,也可以為讀者提供智慧服務[1]。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關鍵在于數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館內人、物實現互聯互通。根據智慧圖書館建設經驗,總結其優勢如下:
(1)館藏資源共享。智慧圖書館內所有資源,如書籍、電子書等,主要通過數字化處理技術進行數字形式的存儲,從而使所有館藏資源在線上共享,真正優化了讀者在智慧圖書館中的閱讀體驗。智慧圖書館全面構建線上系統,新增了在線檢索圖書資源的功能,為讀者檢索以及獲取文獻信息提供了方便。
(2)支持讀者自助服務。智慧圖書館在大數據時代下,為了適應時代環境變化,開始全面引入自助設備,例如自動借還書機、智能書柜等,使智慧圖書館服務質量得到提升,讀者也可以享受到24 h 自主閱讀服務。
(3)個性化文獻資料推薦。智慧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便捷且全面文獻資料檢索服務的同時,按照讀者平時在系統中形成的搜索記錄,還能夠從中篩選出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等數據,推出更具個性化特征的智能服務[2]。
(4)智能閱讀互動。讀者在智慧圖書館中,可以享受許多不同的閱讀服務,如在線電子閱讀,或者可以通過閱讀器下載書籍資料閱讀。另外,讀者在圖書館內,還可以與虛擬館員和智能機器人對話,快速確定館藏資源的位置,實現圖書館與讀者的智能化互動。
智慧圖書館中的智慧資源,直接關系到讀者收獲的體驗。要想真正體現出智慧圖書館建設在當前時代下的優勢,智慧資源尤為重要。作為管理人員,應在智慧資源建設中,以紙質資源占用過多空間這一問題為重點,使用數據技術將其轉化成多種資源形式的組合,使讀者能夠在智慧圖書館中享受到更多的信息。
智慧資源還需關注到不同讀者的實際要求,建議應用數據挖掘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深挖讀者閱讀需求相關的數據資源,并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讀者的數字閱讀行為、互動行為等做出自動化分析,從中可以獲得讀者閱讀相關的有價值信息。后續在選擇讀者資源時,結合具體需求,明確圖書館、有關機構、讀者的主體地位,并為其構建協同資源體系,將所有智慧資源加以整合,實現智慧資源的推送。
比如引入數字展示墻,此項目需要應用大數據,直接展示讀者可能會喜歡的圖書,讀者也可以通過智慧圖書館提供的智能資源,享受到更加高質量的體驗。
智慧圖書館在大數據時代下,實現互聯互通,是其建設和運營的必要前提。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也隨之拓寬了圖書館建設規模。對比圖書館傳統運營以及管理模式,智慧圖書館在建設中,需要重點解決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問題,提高文化服務質量。所以,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圖書館建設,相關管理部門需要重視信息安全建設,對圖書館中運行的網絡信息系統、軟硬件設備等進行優化。
第一,根據政府部門推出的相關政策,實現智慧圖書館的依法運行。第二,相關部門為網絡系統安全防護網的構建出謀劃策,對外網環境進行安全監督,提醒管理人員及時應對一些非法攻擊和病毒等。技術人員在安全管理中,對于不同的管理人員可以設置差異化訪問權限,對所有重要數據信息進行分享加密,保護圖書館中的數據資源安全。第三,智慧圖書館技術人員定期排查系統安全隱患,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
大數據時代下建設智慧圖書館,既要有豐富的智慧資源與現代化技術,又要組建一支智慧圖書館管理團隊,保證綜合實力與人員綜合素養滿足智慧圖書館運營需求,針對發現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管理人員需要靈活應用大數據技術,做出正確決策,加強各類信息分析能力與提取能力。智慧型管理團隊是智慧型圖書館運營的關鍵,可以保證日常圖書館工作的穩定性。所以,智慧圖書館建設中需要將重點放在管理人員招聘、培訓等方面,組建一支綜合素質與技能高的智慧型管理團隊,為讀者提供更加現代化、智能化的服務。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中數據是不可或缺的資源,也是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關鍵手段。那么在數據利用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面向讀者,搭建現代化、智能化的閱讀環境。館內所有設備,均要進行物理數據分析,達到圖書館空間智能化控制的效果。②面向管理人員,發揮大數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等多項技術的優勢,對書目數據庫儲存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可以實現書目流通程序的智能化控制。③管理人員必須充分發揮數據的真正價值,對館內所有資源進行優化。館藏資源的使用頻率分析同樣非常重要,分析所得結果可作為圖書選購的參考依據。管理人員使用大數據深度分析數據庫內部儲存的文獻內容,以文獻內容完善數據庫。④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支持。管理人員可以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讀者數據,例如閱讀行為,分析結果作為購書的參考依據,以提高讀者閱讀水平。管理人員應用大數據技術,也可以分析讀者群數據,選定讀者群關鍵人,激活群體閱讀行為,從而在群體內實現知識共享。
大數據時代下建設智慧圖書館,如果按照圖書館功能和為讀者提供服務為分類依據,智慧圖書館大致分為自動識別、自助借還、智能書架等幾個部分。要想滿足上述功能需求,需要應用到RFID、物聯網等,在物和物之間建立聯系,相互傳遞信息[3]。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建設中應用已經相對成熟,RFID 技術作為智能系統的代表,正在逐漸應用于圖書館建設中,例如RFID 標簽,使圖書館自動化更加深入,也為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
這里提到的RFID 技術,屬于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包括標簽、閱讀器、天線等。智慧圖書館建設中RFID占據基礎位置,而且在圖書館諸多應用流程當中,RFID 標簽也十分常見。例如管理人員使用閱讀器,在其自動識別范圍以內識別RFID 標簽,并通過天線發射射頻信號,使RFID 標簽形成感應電流,將RFID 標簽電路激活,開始運行,隨后再利用卡內置天線完成特定頻率信號的發送,當信號經過了天線調節器進行解調處理,便可再傳回閱讀器。RFID 運行原理見圖1。下面分別從自動識別、自助借還、智能書架3 個維度,對智慧圖書館建設的要點進行分析。

圖1 RFID 運行原理
建設智慧圖書館應用RFID 技術,主要是在圖書、期刊等文獻上放置RFID 標簽。RFID 標簽的電子產品代碼/用戶身份證明(electronic product code/ user identification,EPC/UID)是其唯一標識,管理人員使用閱讀器進行查詢,可以一次性讀取并且完成RFID 標簽的識別,使識別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與傳統的條形碼識別技術相比,RFID 技術在接觸、信息采集、防水性等多個方面均具有優勢,具體見表1。

表1 RFID 技術優勢
智慧圖書館支持圖書自助借還,此服務同樣需要應用到條形碼以及RFID 技術。以往圖書館多采用條形碼技術,盡管該技術的標簽價格低,而且也可以保證良好的抗干擾性,但整體來說工作效率不高。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圖書館建設推出的自助借還服務,主要應用到RFID 技術,不需要在圖書上放置條形碼,讀者只需要將書籍放在借還機器,便可完成自助還書,而且自助借還機支持批量借還。在此方面,智慧圖書館需要建設自助借還服務系統,該系統由電腦終端、讀卡設備和掃描設備等組成。自助借還服務流程見圖2。

圖2 自助借還服務流程
智慧圖書館中的智能書架,可以滿足讀者以及管理人員快速確定圖書所在位置的需求。要想實現該功能,需要在所有書架區安裝閱讀器天線,各書架以及藏書放置RFID 碼,通過RFID 技術的空間定位這一功能,便可明確書架以及書籍資料所在位置。智慧圖書館中智能書架的應用,真正實現了書籍、文獻資料定位自動化,幫助減少管理人員搜索工作量[4]。
在建設智能書架系統環節,明確該系統由數據采集模塊、數據服務模塊、用戶服務模塊組成。①數據采集模塊。所有圖書以及館藏文獻資料,均被放置了RFID 標簽,其中儲存了基本信息以及初始貨架位置,書架處也安裝了大量的閱讀器天線,管理人員可以直接通過天線多路復用器,對閱讀器天線、RFID 標簽連接狀態進行控制,保證閱讀器在定位RFID 標簽時可以保證精準性。②數據服務模塊。此模塊需要通過數據傳輸系統,傳輸閱讀器采集的書籍以及書架信息,在數據庫中儲存、二次挖掘。③用戶服務模塊。此模塊主要是向閱讀器傳輸控制指令,并且對天線輻射的區域范圍進行控制。智能書架模塊框架見圖3。

圖3 智能書架模塊框架
實際上在智慧圖書館中,智能書架可以提高書籍利用率,但是在定位環節存在諸多影響因素,例如館內環境標簽多、閱讀器接收端存在熱噪聲、RFID 標簽的相位偏轉不一等[5]。對于以上影響因素問題,提出了多種不同的定位方法。其中比較常見的是相位差方法,此方法能夠基本滿足需求。實操環節管理人員利用若干個天線,采集相位值數據,針對采集的數據,可以繪制差分增強全息圖,加強定位標簽的精準性。若定位要求非常精確,管理人員還需要結合實際,將閱讀器功率調整到合適的數值,利用電磁反向散射耦合,獲得能量以及傳輸數據,并完成標簽讀取。一般標簽最大可讀距離,可以應用弗林斯傳輸方程進行計算。方程式如下:
式(1)中,R代表標簽的最大可讀距離,λ代表信號波長,PI代表閱讀器天線的發射功率,GI代表的是閱讀器發送天線獲得的增益,Gr代表的是標簽接收到的天線增益,Pr代表標簽最低開啟功率。
當Pr、Gr、GI不能改變時,管理人員便需要調整PI,以保證RFID 標簽讀取距離調整的精準性。現階段智慧圖書館建設中,開始普遍應用Thing Magic RFID,其支持獨立讀取、控制寫入功率,滿足0.5dB 步進調節需求,這是智慧圖書館智慧書架準確定位功能得以實現的關鍵技術手段。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下,為了適應新環境需求,各大圖書館開始向智慧圖書館模式轉型。其間大力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圖書館傳統運營與管理模式進行創新。通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切實提高圖書館運營效率,也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服務,從而實現在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效運行,也為圖書館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