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亮
從歷史上看,粵港澳三地在體育合作方面淵源頗深。自1979年起,省港杯足球賽就已經開辦,之后,粵港杯籃球賽、粵澳杯籃球賽等品牌賽事不斷涌現,成為三地體育交流的重要紐帶。這些賽事的舉辦,不僅增進了三地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了解,也推動了三地體育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三地體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定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舉行,這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綜合性體育大賽,這是歷史賦予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責任與國家使命,更是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里程碑:灣區借體育之勢謀劃協同發展,體育賦灣區能量開啟新的篇章!
灣區潮涌,風帆正滿。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粵港澳大灣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始終扮演著引領時代潮流、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角色。而全運會這一重大體育盛會召開,勢必如一股強勁的東風,助力灣區踏上嶄新的征程,促進區域體育運動和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經濟的交流,對灣區的全方位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
全運會作為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自1959年首屆舉辦以來,一直是新中國體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助推器,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它見證了中國體育從起步到騰飛的輝煌歷程,也承載著國家對于體育事業發展所肩負的社會功能的殷切期望,把這樣重大的盛會交給大灣區,是對這一區域整體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認同,也彰顯了國家為探索跨區域合作新模式的思路和決心。
從歷史上看,粵港澳三地在體育合作方面淵源頗深。自1979年起,省港杯足球賽就已經開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賽事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之后,粵港杯籃球賽、粵澳杯籃球賽等品牌賽事不斷涌現,成為三地體育交流的重要紐帶。這些賽事的舉辦,不僅增進了三地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了解,也推動了三地體育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三地體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之后在很多單項比如青少年田徑邀請賽、青少年網球邀請賽、羽毛球、乒乓球等賽事的舉辦過程中,三地之間有很好的合作,這些都為合作舉辦十五屆全運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港澳兩地自回歸祖國以來,體育事業持續發展。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擁有很多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的舉辦權,比如自1999年舉辦的國際七人制橄欖球賽,就是標志性賽事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更是馬術項目的舉辦地;澳門則在2005年成功舉辦了東亞運動會,如今的乒乓球世界杯也是其舉辦的重要賽事之一;廣州更是無需贅述,兩屆全運會、一屆亞運會,單項國際體育賽事不計其數。深厚的體育文化底蘊、豐富的賽事組織經驗、成熟的場館設施、堅實的合作基礎和強勁的經濟實力,三地完全具備舉辦好一屆全運會的一切條件。通過共同舉辦全運會,三地可以進一步加強在體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推動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也會為三地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合作空間,促進經濟、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的融合發展。這種交融與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也將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體育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靈感。
即將到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全運會還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體育作為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提升全民族身體素質的重要歷史使命。而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創新發展的高地,其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必將成為推動區域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為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繁榮的大灣區該有的貢獻,也是這一地區對體育所承載的國家戰略的歷史使命的積極響應和有力踐行。
由此,明年的大灣區全運盛會勢必被廣泛關注、萬眾期待,也勢必為三地提供一個共同交流和互動平臺,進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誼,有利于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推動香港、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通過體育的力量,展現灣區的獨特魅力和無限活力;通過體育的力量,見證灣區的振興和崛起;通過體育的力量,開啟灣區的未來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