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楊,李曉瑋
(淮安市婦幼保健院 盆底康復與產后保健科,江蘇 淮安 223001)
人體封閉骨盆底的一群肌肉組織被稱為盆底肌肉,該群肌肉猶如一張“吊網”,將直腸、子宮、陰道、膀胱、尿道等盆底臟器緊鎖包圍,使這些臟器能夠維持正常生理位置以便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1]。一旦盆底肌肉組織受損引起肌力及張力不足,“吊網”彈性變差,導致其包圍的盆底臟器無法維持正常生理位置,則易出現盆底臟器脫垂、大小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2]。
女性在妊娠期間,由于子宮不斷增大導致盆底肌肉受牽拉,且在分娩過程中遭受嚴重創傷,這些因素均易引起盆底肌肉細胞受損,致使盆底肌肉細胞出現肌電生理及生化特性改變,從而無法正常發揮其生理功能,引發慢性盆腔痛、盆腔器官脫垂、性功能障礙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相應臨床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且高齡產婦尤甚[3-4]。目前盆底肌肉訓練及生物反饋相結合的方法對高齡產婦是否也能獲益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探討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聯合電刺激對高齡產婦盆底肌力、尿控及性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分娩的高齡產婦12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C組,每組40例。A組產后進行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干預,B組產后進行電刺激干預,C組產后進行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聯合電刺激干預。3組年齡、體質量指數、孕周、產次、新生兒體重及是否助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產婦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40)
1.2.1 納入標準 ①產婦預產期時的實際年齡>35歲;②足月生產;③無妊娠異常;④臨床資料完整;⑤陰道分娩。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神經肌肉病變、有盆底治療禁忌證;②多胎妊娠;③有精神障礙;④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⑤有電刺激治療禁忌證;⑥合并惡性腫瘤或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⑦有腹部手術史。
所有產婦在分娩前行B超、血常規等常規檢查,由同一組醫師進行胃腸減壓、備血及建立輸液通道等術前常規準備。
A組產婦產后進行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干預。①膈式呼吸運動:即慢腹部呼吸,產婦借助鼻子深呼氣,仰臥,吸氣時膈肌下降,腹部慢慢隆起,吸到末端,嘴巴慢慢呼氣,調動膈肌與腹部肌肉,產婦雙手感知呼吸過程中膈肌的變化。②直腿抬高:產婦兩臂直放于身旁,仰臥,雙腿放平,雙腿輪流平緩上舉并舉直至與身體呈直角,感受臀部肌肉緊實感及后腿韌帶拉伸。③臀橋訓練:產婦屈膝仰臥,雙腿略向兩側分開,臀部抬起到大腿,上背部支撐床面,臀大肌及盆底肌訓練中一直處于夾緊狀態,直至身體呈一條直線,臀部下落吸氣,臀部抬起時呼氣。④腰部運動:產婦跪姿,雙手平放床上,上臂與床接觸,肩肘垂直,腰部進行左右擺動。⑤鳥狗式訓練:產婦膝蓋著床,呼氣時腿伸直向后抬,吸氣時收回,穩定脊椎,收緊核心肌群。產后第2天產婦開始進行核心肌群訓練,每天學習2或3個動作,出院前熟悉整套動作。產后第4~42天,每天訓練5個動作,每個動作重復8次。
B組產婦產后進行電刺激干預:根據產婦產后尿道括約肌收縮情況進行不定電刺激干預方案。產婦取平臥位,采用PHENIXUSB4型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法國杉山公司)進行生物電刺激治療,將治療儀電極片表面涂潤滑油后緩慢放入陰道,脈寬320~740 μs,治療儀頻率8~32 Hz。在電刺激治療時指導患者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并根據屏幕顯示的肌電活動進行盆底肌收縮,1次/d,45 min/次,連續治療4周。
C組產婦產后進行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聯合電刺激干預。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電刺激干預方式同A組與B組。
1.4.1 盆底肌力 所有產婦干預結束后進行盆底表面肌電(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檢測。收集指標包括: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時間、Ⅱ類肌纖維收縮個數、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
1.4.2 尿控情況 康復治療師對所有產婦進行6個月的隨訪,根據1 h尿墊試驗[5]評估產婦的尿失禁情況,根據產婦試驗情況分為無漏尿及輕、中、重度漏尿。
1.4.3 尿失禁評分 采用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Short Form of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ICI-Q-SF)[6]對患者進行尿失禁情況評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尿失禁程度越嚴重。
1.4.4 性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評分量表[7]對產婦性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分為性欲、陰道潤滑、性高潮、性滿意度4個方面。分值越高,表示產婦性生活質量越高。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兩兩比較用Boferroni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組治療后高齡產婦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時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Ⅱ類肌纖維收縮個數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高齡產婦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時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Ⅱ類肌纖維收縮個數均高于A、B組(P<0.05)。見表2。
表2 3組高齡產婦干預后盆底肌力比較 (n=40,±s)

表2 3組高齡產婦干預后盆底肌力比較 (n=40,±s)
組別A組B組C組F 值P 值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mV 6.36±0.85 6.15±0.86 7.28±0.98 17.894 0.000Ⅰ類肌纖維持續時間/s 6.87±0.62 6.72±0.69 8.38±0.97 56.159 0.000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mV 8.87±0.82 8.69±0.87 9.63±1.01 12.196 0.000Ⅱ類肌纖維收縮個數2.66±0.26 2.58±0.28 3.68±0.49 116.902 0.000
3組高齡產婦尿失禁發生率比較,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69,P=0.028)。C組尿失禁發生率分別與A、B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9.038和6.646,P=0.003和0.010),C組尿失禁發生率低于A、B組;而A組與B組尿失禁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8,P=0.633)。見表3。

表3 3組高齡產婦尿失禁情況比較 [n=40,例(%)]
A、B、C組治療前后ICI-Q-SF評分的差值分別為(2.17±0.47)分、(2.33±0.50)分、(3.03±0.63)分,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4.663,P=0.000);C組治療前后ICI-Q-SF評分的差值高于A、B組(P<0.05)。
3組治療前后性欲、陰道潤滑、性高潮、性滿意度各方面評分的差值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治療前后性欲、陰道潤滑、性高潮、性滿意度評分的差值均高于A、B組(P<0.05)。見表4。
表4 3組高齡產婦治療前后性生活質量評分的差值比較(n=40,分,±s)

表4 3組高齡產婦治療前后性生活質量評分的差值比較(n=40,分,±s)
組別A組B組C組F 值P 值性欲評分差值2.80±0.37 3.01±0.51 4.35±0.60 37.416 0.000陰道潤滑評分差值1.61±0.26 1.35±0.14 3.01±0.47 56.502 0.000性高潮評分差值1.48±0.23 1.21±0.17 2.89±0.53 73.148 0.000性滿意度評分差值1.60±0.27 1.95±0.25 3.27±0.52 51.854 0.000
盆底功能可分為及生殖與性功能、張力支持功能、壓力控尿功能及基礎的盆底電生理功能[8]。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出現相關癥狀之前,盆底肌電生理已出現異常障礙表現。孕婦產后42 d內孕期產生的生理性變化能夠恢復,若42 d內盆底肌電生理改變沒有恢復,日后可能會產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9]。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是女性妊娠晚期及產后最常見的妊娠合并癥之一[10]。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尿失禁、慢性盆腔痛、盆腔器官脫垂、性功能障礙等。流行病學統計表明,妊娠和分娩造成的盆底損傷是誘發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主要且獨立的危險因素[11]。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釋清楚,但神經損傷、盆底肌電生理異常與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12]。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方式一般分為手術后仿生物治療、手術治療及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目前尚無一種成熟的有效的方法,仿生物治療與盆底肌肉訓練的非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主要方式[13]。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通過對身體核心區域肌群進行控制與鍛煉,將身體發出的能量由身體中心向四肢和其他肌群傳遞,以保持身體穩定的同時提高身體靈敏性與協調肌肉的能力,促進產后盆底康復[14]。生物電刺激技術是運用“數字頻率”的合成技術,通過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低頻脈沖電刺激,產生健康、正常的仿真生物電,從而達到刺激肌肉收縮的目的[15]。
盆底肌肉承擔著控制排便、控制排尿、維持陰道的緊縮度、維持盆腔臟器的正常位置的重要作用,是盆底的重要支持結構。盆底電生理特性改變是盆底肌肉組織損傷較早出現的病理生理改變階段[16]。盆底肌電生理能夠準確評估女性盆底肌功能狀態[17]。盆底肌電生理主要指標盆底Ⅰ類肌、Ⅱ類肌肌力纖維肌電壓能夠反映盆底肌肉收縮力度,且分別代表深層、淺層肌肉收縮力量[18]。從生理角度上看,肌電位可反映盆底肌肉的活性,而盆底肌肉的活性與肌肉纖維運動單位募集模式、運動單位活動的同步化程度、不同運動單位的放電頻率、參加活動的運動單位數量、解剖結構及纖維組成等有關[19]。故盆底電生理檢查各項指標值是評估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的有效檢查指標。盆底Ⅰ類肌、Ⅱ類肌肌力纖維肌電壓能夠反映盆底肌肉收縮力度,肌纖維疲勞度增強提示肌肉對抗力下降,做功時易產生疲勞[20]。產婦由于妊娠、分娩等誘因導致盆底的肌肉細胞受損,引起細胞電生理特性發生變化,盆底肌電生理指標隨之出現異常,誘因持續存在導致損傷持續作用,進而出現盆腹腔動力學變化,最后引發盆腔臟器出現病理學改變,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最終患者出現一系列癥狀及體征[21]。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C組高齡產婦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收縮個數、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時間均高于A、B組,提示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聯合電刺激對高齡產婦進行干預,有利于提高產婦產后盆底肌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C組高齡產婦尿失禁發生率低于A、B組;C組治療前后ICI-Q-SF評分的差值高于A、B組;C組治療前后性欲、陰道潤滑、性高潮、性滿意度評分的差值均高于A、B組,提示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聯合電刺激對高齡產婦進行干預具有較好臨床療效,有利于改善尿控情況,提高產婦產后性生活質量。核心肌群是髖關節以上肩關節以下所有肌群的復合體,是人體重心位置所在地,是所有肢體運動的基礎,參與協調和維持人體日常活動中脊柱和軀干的穩定性。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主要針對髖關節-骨盆-腰部的復合體活動的控制能力,包括平衡性、運動控制、協調性、穩定性等諸多方面進行強化干預,募集更多運動肌纖維,迫使機體激活,創造一個動態訓練環境,增強肌肉功能,參與身體重心及姿勢平衡、穩定的調節,重塑腰椎的力學平衡,增加核心肌群的收縮能力,促進盆底肌自動收縮,改善高齡產婦產后盆底功能恢復[22-23]。另外,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可以改善盆底結構支撐,延長激活時間,增強預收縮,提高尿道閉合壓力,從而減少患者尿漏,改善尿控[24]。電刺激的目的是刺激陰部神經,引起盆底肌肉的收縮,支持尿道括約肌關閉機制的內在部分[25]。生物電刺激療法能夠使盆底肌肉被動收縮,不同程度地激活盆底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電流刺激幫助機體激活感受器,從而達到增強機體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改善盆底肌肉的異常收縮、控制排尿的目的[26]。
綜上所述,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聯合電刺激對高齡產婦進行干預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有利于提高產婦產后盆底肌力,改善尿控情況,提高產后性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