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銅勝
在讀書時,思緒是活躍的,會跟著書上所寫的內容走,也會因讀書而想起其他事情。所能想起的,有些和正在書中讀到的內容聯系密切,有些則聯系不大。
我平時不喜歡將所讀的書帶來帶去,嫌麻煩,即便是再喜歡的書也是這樣。因此經常在讀的書,總有兩本,一本放在家里,晚上讀,一本放在外面,有空時便讀上幾頁。雖然兩本書一起讀,但內容并不會混在一起,即使是在讀同一作者的兩本不同的書,感受依然還是清晰的,因為書的內容各有各的不同,讀后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我倒是喜歡在兩種不同內容的書頁間輾轉,每天都好像在經歷兩種不同的生活,就像白天和黑夜,那種感受是不一樣的。就像有些小說,會用兩條線敘事,這一章是用一條線去寫,下一章會換成另一條線,如此循環往復。
以前,書讀得很隨意,很散也很雜,沒有計劃,好像也沒有目的。那是散養放養狀態下的讀法,也是年輕時的讀法,會有所得,所得不多。近些年,書讀得認真一些了,會認真地去讀一些想讀的書,會集中一段時間,去讀某一位作家的書,讀后,思考也會多一些。有時,也會被一些事情所左右,會臨時起意,去讀另一些書。這種狀況不多,但很有意思,像在一間廚房里另起一個爐灶。
在讀書時,多半不想分心,可有時由不得自己。每天午飯后至午休前,大概有半個多小時空閑,急忙坐到桌前,將書打開來準備讀。偶爾會有同事或朋友走進來,見了面總要打聲招呼,有時來人索性坐了下來,或站在一旁,就不得不陪著說說話了。邊陪人說話,邊低頭看見剛打開的書,心情是有些復雜的。有時在讀書時,忽然想起一件要辦的事情,雖然不一定是急于辦的事,但既然想起了,也會琢磨一番,時間就這樣耽擱了。夜里,是安靜的,也是宜于讀書的時間。在春夜讀到開心時,或是會意處,會放下書本,思緒仍隨著書中的內容飛揚。可只是略一思忖的時間,就聽見窗外陣陣蛙鳴聲,此前好像沒有聽見,好像那些青蛙是在那一刻才開始鼓腹而鳴似的。聽見蛙鳴聲,自己先是一驚,又是一喜,繼而想起一些往事,想起和同伴在田埂上逮青蛙時的情景,想起春日在村前的池塘里,看見靠近岸邊的地方有大團大團的蛙卵,成群游來游去的蝌蚪。在某個月夜里,看見窗外明亮的月光,從窗口斜斜地照進來,在書房的燈光下,依然那樣清晰可辨。索性關了燈,任月光進來,就那樣靜靜地看著書上、桌上、燈罩上、地上的月光。會走到窗前,看天上的一輪明月和皎潔的月光,看月光下樓群連綿的屋頂和樓下草木,更遠的范圍是看不見的,但會想起舊時村莊里的月光,想起在月光下玩鬧的月夜,想起少年時和同伴站在河邊,看天上的月和河中碎散銀一般的月影,想起更多有月的夜。那些夜晚的月光,也和今天一樣明亮吧。在某個夜里,會嗅到書房外陽臺上的一縷花香,蠟梅、牡丹、白蘭、茉莉、梔子、米蘭、月季、薔薇等等的花香。有時,只是想靜靜地嗅著那一縷花香;有時,會想起某種花開的樣子;有時,會想起與那一縷花香相關的文字,它們在某本書中,也在某本小說主人公的手里,依然清香伴書香。只要打開書來讀,總有一些奇妙的事會發生。
在讀書時,自己會進入一段安靜的文字里,會跳出那些文字想起一些事情,會跳過文字進入另一重自我想象的時間和空間。有時,打開一本書來讀,像拆開了一個盲盒,也像打開了某種魔盒。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