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
摘要:有聲讀物以其解放雙眼、伴隨性強和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等特點成為大眾青睞的信息獲取新方式。恰逢移動互聯網絡高速發展和智能設備大規模普及的難得機遇,公共圖書館應強化用戶需求研究,創新服務內容,優化產業布局,提升有聲閱讀服務水平,加快數字轉型進程。文章立足當前用戶的有聲閱讀需求,闡述了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的核心要素與優化方向,并據此提出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用戶需求;服務優化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3-0060-03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有聲閱讀產業逐漸成型,有聲讀物已成為數字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有聲閱讀作為數字化閱讀的一種方式,改變了以往單一通過視覺獲取信息的傳統形式,用戶可解放雙眼,全身心投入沉浸式的閱讀環境。近年來,語音技術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有聲產業的發展,出版業及各大網絡音頻平臺也在積極打造新業態,滿足用戶的便捷化、個性化有聲閱讀需求[2]。2023年4月,第九屆數字閱讀年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達5.3億,同比增長4.75%,充分表明線上有聲閱讀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總規模已達10.97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互聯網應用App活躍數量近266萬款,互聯網絡進一步覆蓋了用戶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公共圖書館應通過豐富資源內容、調整服務形式優化用戶閱讀體驗,推動有聲閱讀服務水平穩步提升[3]。
1用戶信息需求及特征
1.1用戶信息需求
用戶需求可被簡單表述為用戶想要獲取的目標。“需求”最基本的含義是維持個體成長對客觀事物的各種需求[4]。隨著社會的發展,“需求”會愈加復雜化、個性化,掌握用戶需求要從用戶本身和動態需求兩個方面切入,明確用戶類型和需求內容。對于有聲閱讀而言,用戶信息需求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內涵,即信息的含義。二是外延,即信息的載體。在當前時代和技術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利用多樣化手段分析用戶的現實與潛在需求,不斷優化信息題材結構和表達形式,滿足用戶動態需求。
1.2用戶信息需求特征
用戶信息需求包括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顯性需求能夠通過觀察、分析等手段直觀獲取,主要用于滿足用戶的基本信息需求;隱性需求很難被意識或準確表達,需要通過相對復雜的數據挖掘等手段獲取,用于滿足用戶的深層次信息需求。當前,用戶的信息需求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復雜性。網絡信息擁有復雜的內容結構與表現形式,用戶受客觀條件的影響會選擇不同內容與載體。二是動態性。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價值受時效性的影響較大,用戶希望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取最新的信息。三是隱蔽性。用戶需求會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或交流分享中進行零散表達,需要進行數據收集和信息挖掘掌握用戶信息需求規律。四是模糊性?;谧陨碚J知水平和專業素養的差距,不同用戶對需求的意識和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五是情感性。用戶容易受到信息內容或其他用戶分享評論的影響而產生主觀感受,同時需要通過一定渠道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情感。
1.3用戶有聲閱讀需求
有聲閱讀是傳統閱讀方式的有效補充,從外部條件分析,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為有聲閱讀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培育出了龐大的受眾群體和市場,也使有聲服務呈現產業化發展趨勢[5]。近年來,有聲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體現出知識消費逐漸被大眾所認可,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等有聲App成為用戶安裝頻率最高的App。隨著新媒體服務環境的逐步優化,聲音的表達和傳遞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用戶對有聲閱讀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他們希望將結構化閱讀時間轉變為碎片化閱讀時間,并且能夠利用手機、iPad等智能移動設備優化有聲閱讀體驗[6]。同時,用戶對有聲閱讀的服務深度也有較高的要求,希望有聲閱讀的內容更加廣泛,同時借助配樂等元素打破傳統單一的枯燥形式,打造沉浸式有聲閱讀場景,降低內容理解難度。
2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核心要素及優化方向
2.1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核心要素
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主要由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有聲資源四個部分組成。目前,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的主體較單一,即圖書館自身,隨著用戶需求的多元化發展,部分圖書館嘗試使用社會化合作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豐富服務形式與內涵。相對于傳統閱讀,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的服務對象范圍更為寬泛,包含少兒、老年及視障群體,有聲閱讀為視障群體提供了良好的獲取知識途徑,體現了公共圖書館針對特殊群體服務的均等性和人文關懷[7]。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主要包含多媒體資源放映、主題朗讀、有聲閱讀交流活動等,內容形式均較單一,服務內容的豐富度、特色化和精準性有待提升。公共圖書館有聲服務是以有聲視聽資源為基礎開展的,這些有聲視聽資源以購買為主,同質化現象較嚴重,部分省級圖書館建有自身的地方有聲資源庫,但也存在數量較少、種類單一、更新速度較慢等問題,使用效果不佳,需要強化有聲資源的整合加工,使其更加契合用戶需求。
2.2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優化方向
面對用戶的有聲閱讀需求,公共圖書館應以新技術應用為支撐,推進全民無障礙閱讀進程,重點強化用戶碎片化閱讀,提升用戶閱讀的個性化水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為代表的法律法規表明了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文化服務的基本權利,意味著包含視障群體在內的弱勢群體也應享受均等化閱讀服務[8]。2023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再次表明要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價值導向,倡導殘疾人應獲得更加完善優質的服務,文化作為特殊群體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得到更好的發展。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有聲閱讀的優勢,使更多存在認知障礙的群體能夠參與閱讀。年輕群體普遍存在生活節奏偏快的特點,盡管該群體有強烈的知識信息需求,但很難擠出較多時間開展結構化閱讀,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成為其閱讀的最佳選擇?;诖耍矆D書館應利用有聲閱讀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對其內容和表現形式進行優化處理,滿足用戶的碎片化閱讀需求,實現對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此外,當前形式較單一的有聲閱讀已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公共圖書館需要通過變化音色音調、增加背景音樂、提供交流平臺等方式調動情緒、烘托氛圍、強化溝通,提升用戶對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力,增強用戶體驗,提升其滿意度。
3用戶需求視角下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優化策略
3.1細分用戶需求,滿足分眾化需求
人本理念是開展有聲閱讀服務的基礎,公共圖書館應以用戶有聲閱讀需求為核心指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群體按照需求類別進行細分,提供差異化、分眾化服務。公共圖書館可利用用戶畫像技術收集有聲用戶的基礎數據、使用數據等形成較高“像素”的用戶畫像,并基于此提煉用戶需求的關鍵性指標,充分顯示不同類別用戶的當前與潛在需求,進而為用戶有聲服務優化提供數據支撐,實現資源、用戶、服務之間的精準匹配。公共圖書館高品質有聲閱讀服務應重視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對現有受眾群體提供分眾化服務,依據用戶愛好和習慣提供定制化服務。2022年我國有聲書用戶畫像顯示,有聲書閱讀群體中25—35歲用戶占用戶總數的40%以上,其中90后、00后用戶群體偏好哲學思想類的有聲書、80后用戶群體偏好都市生活類有聲書、70后用戶群體偏好生活類有聲書。公共圖書館可按照上述年齡段用戶偏好特征,充分考慮性別、職業、興趣、環境等多重影響因素提供個性化服務。此外,公共圖書館還應密切關注用戶動態需求,定期分析用戶反饋動態,提高服務效率,滿足用戶群體不同時期的高品質閱讀需求。
3.2強化資源整合,提供個性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或移動App建設有聲閱讀專區,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音頻資源和朗讀平臺。公共圖書館可整合館內和網絡優質音頻資源,形成專題有聲讀物數據資料庫,供有聲閱讀平臺服務專用。在平臺現有服務的基礎上,公共圖書館可與當地專業機構合作,制作特色閱讀欄目,形成有聲精品資源,定期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制作文化訪談類節目,將本地的風土、民俗、風景等納入其中,形成文化傳播類有聲節目。此外,公共圖書館可結合館內有聲閱讀活動開展線上故事會、在線導讀等欄目。社交功能是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平臺優化的重點內容,應在有聲服務開展過程中開通彈幕或評論留言渠道,強化圖書館與用戶、用戶與用戶、用戶與資源之間的關聯程度和互動程度,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增強其使用黏性。考慮到均等化服務需求,公共圖書館應在平臺功能優化過程中為視障群體提供便利化服務,如提供盲文點讀器、語音導航服務等,提升使用的便捷化水平。
3.3主動對接需求,提高覆蓋率
公共圖書館應在現有服務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宣傳服務半徑,將有聲資源和服務輻射到更加廣闊的領域。首先,公共圖書館可與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展合作,在少兒早期閱讀教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利用課余時間提供適合低齡兒童的童話故事、古詩詞、寓言故事等,通過場景化的聲音引導少兒關注閱讀,進而形成閱讀能力,同時將中學階段晦澀難懂的知識以更貼近其思維和心理特點的形式形象化地表達出來,起到“授之以漁”的重要作用[9];其次,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活動應主動走進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國學、健康、戲曲、歷史等有聲資源,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還可以引入有益的新聞類節目,為老年人打開一扇信息之窗;再次,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可利用文旅融合發展提供的巨大平臺,將美景美食、地方文化、民俗禮儀等內容以聲音的形式對外傳播,使用戶在游覽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聽歷史、知文化”,增加立體文旅收獲,構建中華文化傳播新陣地。
4結語
在新技術背景下,有聲閱讀作為傳統閱讀形式的有效補充,極大滿足了現代用戶碎片化、便捷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是閱讀服務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公共圖書館應以用戶有聲閱讀需求為指導,把握有聲閱讀服務的核心要素和發展方向,細分需求類別,完善平臺功能,主動對接用戶,使有聲閱讀成為優秀文化傳播推廣的新陣地,推動全民閱讀水平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錢蘭嵐.公共圖書館有聲讀物資源建設現狀及服務策略[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9(6):71-74.
[2]王繼華.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9(3):94-97.
[3]嚴貝妮,顏笑宣.我國圖書館有聲讀物研究進展解析[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2(1):1-6.
[4]武玥.公共圖書館有聲閱讀推廣服務探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3):61-67.
[5]徐軍華,孫權.美國公共圖書館兒童數字閱讀推廣的調研與分析[J].圖書館,2021(12):81-88.
[6]呂略.公共圖書館“聽書”閱讀推廣路徑探究:基于公共圖書館喜馬拉雅官方號的實證分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12):10-12.
[7]李蔚蔚.公共圖書館有聲讀物館藏建設研究[J].圖書館研究,2022(5):57-63.
[8]董娜.公共圖書館視障群體閱讀服務探究:以天津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S1):38-42.
[9]李曉寧,李廣通.近十年我國未成年人有聲閱讀研究述評[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3):29-34,76.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