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宇舟
肺癌早期無明顯臨床特征,一般會出現咳嗽、低熱、氣悶、痰血等癥狀,這些癥狀和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癥狀相似,容易被患者忽略。在疾病進一步發展之后癥狀會加重,但同時治療難度也會大大提升。因此,了解肺癌早期的臨床癥狀,盡早采取干預很重要。
咳嗽 肺癌早期以咳嗽為主,主要是因為癌組織對支氣管的黏膜產生了刺激,導致出現嗆咳、劇咳等現象,并且咳嗽期間痰液比較少。但因為咳嗽也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呼吸道癥狀,所以容易被忽略,需要注意,肺癌所引起的咳嗽是久咳、無痰。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仍然存在持續性咳嗽,在排除慢性支氣管肺炎疾病后,需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肺癌。
咳血 也是一種肺癌早期比較常見的表現,是由于癌細胞對支氣管粘膜的侵襲所致。咳血的量通常很少,表現為痰液帶血絲,可以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或者是斷斷續續的。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被人忽視或被認為是牙齦出血。所以,對于病因未明的痰血癥,切勿掉以輕心。特別是40歲以上,既往無咯血,突然出現難以解釋的血痰者,務必引起重視并及早就診。
胸部疼痛 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都會出現胸痛癥狀,尤其是外周型的肺癌。一般情況下,患者胸痛的部位都會固定在癌變組織處,是癌細胞侵犯到胸膜的結果。尤其是在咳嗽的時候,胸口部位會出現鈍痛或者是隱痛感。早期時,這種胸痛并不嚴重,但隨著腫瘤的逐漸增大,會出現持續性且劇烈的胸痛,以及肩背疼痛現象。所以,如果出現無法解釋的或穩固的胸部疼痛,應該盡早就醫。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時間和改善預后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肺癌,都可通過X光掃描檢查出來。不過,也有一些癌癥灶比較小,或者比較隱秘,在胸部影像上看不清楚,這時候,就必須要做肺部CT才能檢查出來。針對肺部疾病的早期診斷,目前臨床中多推薦實行低劑量的螺旋CT檢查。低劑量螺旋CT在不影響診斷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對機器掃描參數進行優化從而減低輻射劑量,降低了對患者機體的損傷。它還可以發現肺內的微小病變,國際上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低劑量螺旋CT用于肺癌早期的篩查,可以提高肺癌的檢出率,以及提高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此,低劑量螺旋CT現在已經成為肺癌早期篩查的一項重要措施。
目前臨床對于肺癌的應對措施還是重在預防,減少危險因素的暴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肺癌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呢?
1.吸煙
抽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大約85%的人都是由于抽煙導致肺癌發生。抽煙的人肺癌死亡率比不抽煙的人高10倍。吸煙與肺癌發病風險的相關性與吸煙種類、起始吸煙年齡、吸煙年數及吸煙次數相關。煙草燃燒所產生的煙霧是由7000多種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其中氣體占95%,如一氧化碳、氫化氰、揮發性亞硝胺等,顆粒物占5%,包括半揮發物及非揮發物,如煙焦油、尼古丁等。這些化合物絕大多數對人體有害,其中至少有69種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環芳烴、亞硝胺等。
吸煙不僅會影響煙民自身的健康,而且會對周圍的空氣造成一定的影響。日本一份14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其配偶中抽煙的女性比不抽煙的女性更易罹患癌癥,嚴重影響其生命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將這種行為稱之為“二手煙”,而二手煙的危害性極高。一些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的化學成分在二手煙中的含量甚至要高于主流煙霧,其中一氧化碳、煙堿和強致癌性的苯并芘、亞硝胺的含量分別為主流煙霧含量的5倍、3倍、4倍、50倍。
2.空氣污染
在城市中,汽車尾氣、供暖和工業廢棄物等是造成城市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中多環芳烴、脂肪族碳氫化合物、鎳等是重要的致癌物質。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含有的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
在室內的局部污染就是指煙草環境污染、在室內使用生活燃料進行烹調時導致的油煙等,比如我國農村地區常用的燃料(無煙煤、木柴以及煙煤等)。柴和煤不充分的燃燒會產生大量顆粒物,這是數百種有毒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包括高濃度的雜環芳烴化合物和多環芳烴,其中許多已被證實或懷疑為人類致癌物。另外,烹飪油煙中也含有多種有毒化學成分。烹飪油煙就是做飯時用食用油煎、炒、炸、烤食物后,發生劇烈化學變化而產生的油煙霧。上海市開展的婦女肺癌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廚房長期接觸高溫油煙的婦女較沒有接觸油煙的婦女,其發生肺癌風險增加了60%左右。
3.職業因素
肺癌的發生與長時間接觸或是吸入了大量放射性物質有密切聯系,例如鐳、鈾以及其他的衍化物等。長時間接觸微波輻射、含放射性的金屬礦以及煤氣也有可能會導致肺癌發生。國外研究報道發現電焊人員發生肺癌的概率比其他工人要高。職業性的接觸二氧化硅、銘、鎳、二氯甲醚、無機砷、焦油、石棉以及煤焦等,都會導致肺癌的發生率提升。
4.高脂飲食
國外研究發現,高脂飲食是導致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發生的機制可能是因為高脂的食物在經過長時間的烹飪后,油溫過高且極易燒焦,在其中形成了環胺類的致癌物質,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會導致肺癌疾病的發生率提升。所以在飲食上需要減少對動物油脂的吸收,多食用高維生素的新鮮瓜果蔬菜,降低肺癌的發病率。
5.心理因素
近年來人們的心理壓力激增,長時間的心理負擔會導致機體出現反應,增加疾病的發生率,為肺癌疾病的發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6.其他因素
大型腫瘤登記數據庫的分析發現,肺癌呈現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性,具有肺癌家族史者的肺癌風險增加約2倍。既往患肺部疾病已經被證實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此外,有學者研究認為,與肺癌發生有關的其他因素還包括營養及膳食、社會心理因素、免疫狀態、雌激素水平、肺部慢性炎癥、經濟文化水平等。
當前,我國肺癌的發病率正在成倍地增長,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特別是長期大量吸煙及被動吸煙者,長期與石棉、粉塵、射線、廚房油煙等有害物質接觸者,有直系親屬肺癌病史者,更應引起重視,定期進行低劑量肺部平掃CT,讓肺癌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