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菊華
李女士是一位32歲的準媽媽,目前懷孕已經進入了第28周。在最近的一次孕期常規檢查中,醫生為了確保她和寶寶的健康,建議她進行了一項名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的檢測。這項試驗是為了檢測孕婦是否存在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從檢測結果來看,李女士的空腹血糖值為5.3mmol/L,這是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然而,1小時后的血糖值升高到了11.1mmol/L,2小時后則稍微降低至9.3mmol/L。根據這些數據,醫生經過仔細分析后,確診李女士患有妊娠糖尿病。
得知這一消息,李女士感到非常焦慮。她之前聽說過妊娠糖尿病可能會對母嬰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她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這種疾病的信息,并希望醫生能為她提供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
臨床上,與李女士有著相同經歷的準媽媽并不少見。下面,筆者就帶大家系統性地了解妊娠糖尿病。
許多準媽媽們擔憂的一個問題就是,:產檢時發現血糖高,是否就意味著患有糖尿病?實際上,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孕期血糖升高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飲食不當、缺乏運動、遺傳因素、體重增加過快等。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懷孕中晚期才確診的糖尿病。如果懷孕前并無明顯的糖尿病癥狀,其診斷通常在孕期24~28周進行。此時,醫生會采用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在這個測試中,孕婦需要在空腹狀態下,在5分鐘內喝下300毫升含有75克葡萄糖的溶液。然后,會在服糖前、服糖后1小時和2小時測量血糖值。如果這些數值達到或超過以下標準:5.1mmol/L、10.0mmol/L和8.5mmol/ L,則可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另外,若孕婦有以下情況,將被視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孕期體重過重、以前曾患妊娠期糖尿病、年齡超過35歲、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有過流產史、有巨大兒分娩史、反復出現霉菌性陰道炎、羊水過多或者胎兒體重超過預期孕周等。其中,體重超標會使胰島素降低血糖的能力下降,即使攝入與正常體重孕婦相同的飲食量,也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平衡,加上孕期胎盤分泌抗胰島素的激素,肥胖媽媽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孕媽媽們必須認識到妊娠期高血糖的嚴重性!它不僅影響孕婦的健康,還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帶來長期的后果。對于孕婦而言,早產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同時感染、先兆子癇和羊水過多的風險也會提高。對于胎兒,可能出現巨大胎兒、胎死宮內、胎兒畸形、流產和早產等情況。從長遠來看,生產后患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會增加,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風險會更加明顯。因此,有上述情況的準媽媽應更加注意血糖控制,確保其處于正常范圍。
為了能夠確保孕媽媽以及胎兒的健康,若產檢后發現血糖值偏高,建議根據醫囑,制定適合自己的健康管理計劃,主要內容包括——
調整及控制飲食 許多準媽媽在飲食上感到糾結。擔心不吃會影響寶寶的營養,吃又怕血糖升高。有些準媽媽為了寶寶健康成長,過度補充營養,這實際上并不正確。應該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滋補,避免無目的的補充導致營養過剩。
建議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將每日應攝入的食物分為5~6餐,平分食物量,降低身體負擔,滿足營養需求。選擇食物時,少吃肉類,多吃青菜,兩餐之間適量吃水果,但要避免高糖水果,如香瓜、甘蔗、西瓜和哈密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豆類、蔬菜、低糖水果和谷物,有助于降低血糖。
當發現血糖不達標,一些準媽媽會誤以為是碳水化合物的問題,甚至減少主食攝入,但這可能導致尿酮體升高。這是因為主食攝入過少,缺乏能量來源,身體會分解蛋白質和脂肪,產生酮體,不利于胎兒發育。建議孕婦主食攝入量占總能量的50%~60%,每餐約75~100克,多加粗糧如大麥、黑米、燕麥和蕎麥。蛋白質攝入量應占總能量的15%~20%,其中優質蛋白占50%以上,如魚、蝦、精瘦肉、家禽和豆制品。因此,孕婦不應只吃素菜,不吃葷菜,每天食用油應攝入25~30g。
完全放棄水果和堅果是不可取的。盡管水果含糖量較高,但其礦物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豐富,有助于降低膽固醇和血糖,調節免疫和促進消化。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葉酸,有利于胎兒大腦發育。
“控制血糖能否通過不吃早餐或晚餐實現?”這樣的疑問并不科學。不吃早餐會導致營養素和能量攝入不足,增加孕婦患營養缺乏性疾病的風險,建議早餐足量攝入,占全天的20%~30%。不吃晚餐容易引起夜間低血糖,身體為了控制過低的血糖,可能會發生反應性高血糖,不利于血糖控制。
規律及適度運動 適量的運動有助于胰島素更好地發揮作用,是血糖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的選擇應根據孕婦孕前活動狀態和身體承受能力來定,最佳選擇是規律、適量的運動。常見的運動方式包括慢跑、健身操、步行、游泳等,建議運動時間為30~60分鐘,每周5次,具體運動強度、時間、頻次等需聽從醫生的建議。如果有妊娠期高血壓、雙胎妊娠、前置胎盤、先兆早產或流產、宮頸機能不全等,更應該聽從醫生建議。
最佳的運動時間是進餐后30分鐘,進餐前應休息。注意監測胎動,運動后休息30分鐘。同時,監測血糖、觀察有無宮縮以及計數胎動。在運動期間,若出現嚴重頭痛、胸痛、宮縮、陰道出血、肌無力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運動。若血糖檢測結果小于3.3mmol/L、超過13.9mmol/L或者出現低血糖癥狀時,應休息或停止運動治療。
監測及控制血糖 為了預防血糖升高,避免發展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應定期監測血糖。具體來說,空腹血糖應小于5.3mmol/L;餐后1小時的血糖應小于7.8mmol/L,2小時后應小于6.7mmol/L。關于血糖的監測頻次,需要根據孕婦的具體狀況來定。如果血糖控制不達標、不穩定,或者已經開始使用胰島素進行控制,建議每天測量7次血糖,包括空腹時、午餐和晚餐前30分鐘、三餐后2小時和睡前。如果血糖控制相對穩定,每天可以測量4次血糖,即空腹時和三餐后2小時。此外,還需要根據醫囑決定血糖監測的時長。在日常生活中,孕媽媽需要記錄飲食日記和血糖測量結果,方便醫生了解其血糖控制情況,進而制定出合理和有效的干預計劃。
調整及管理情緒 在心理護理方面,孕婦及其家人應了解妊娠期血糖偏高的危害、治療方法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正確認識糖尿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至關重要。情緒管理是心理護理的重要一環,孕媽媽可以學會使用音樂療法、深呼吸以及放松訓練等方法來應對抑郁、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家屬應積極與孕婦交流和溝通,讓她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共同面對孕期的挑戰。
總之,產檢發現血糖高是妊娠期間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會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孕婦應注意日常護理,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控制血糖水平。通過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定期監測血糖以及調整心態等措施,協助控制血糖水平,保障自己和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