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1)預處理:包括對器械進行分類,根據它們的材質、形狀和用途進行分類,然后浸泡于多酶清洗液中。這種酶可以分解和松動附著在器械表面的有機物質,如血液、脂肪和其他殘留物,整個浸泡過程通常會持續10~15分鐘。之后器械會被移出清洗液,準備進行下一步的清洗。
(2)機械清洗:在預處理之后,大部分器械會被送入自動清洗機,清洗設備運用了先進的清洗技術,可以完成多次循環的沖洗、洗滌和漂洗過程,確保器械表面和深部的殘留物被徹底清除。
(3)手工清洗:盡管機械清洗非常有效,但仍有一些器械需要手工清洗,如精密儀器或形狀不規則的器械。在這些情況下,專業的清洗人員會使用軟毛刷和特制的清洗劑,仔細地刷洗器械的每個角落和縫隙。
包裝手術器械時,應使用雙層平紋細布或專用無紡布進行包裝,提供足夠的保護,避免器械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受到損傷或污染。對于新棉布,應先進行洗滌去除漿料,以確保其柔軟并具備適當的透氣性。反復使用的包布需要保持無異味、嚴密無孔,以確保良好的衛生狀況。在打包手術器械時,應遵循一定的體積限制。一般來說,手術器械包的體積不應超過30cm×30cm×50cm,確保包內的空氣流通,有利于滅菌過程的有效進行。
(1)濕熱消毒:手術器械會被放入高溫消毒器中,經過15~20分鐘的殺滅過程,殺死99.9%的細菌。在高溫消毒器中,高溫蒸汽可以穿透器械的細微部分,殺滅附著在器械表面的微生物。同時,高溫環境可以進一步增強蒸汽的穿透力和殺菌效果,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等優點。
(2)化學消毒:對于一些不耐高溫的器械,如塑料制品、橡膠制品和某些電子設備等,會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不同類型的化學消毒劑對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殺滅效果,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消毒劑。例如乙醇對細菌、真菌和某些病毒有效,但對芽孢和非包膜病毒效果有限;革蘭氏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對次氯酸鈉比較敏感,而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對其相對不太敏感。
在完成消毒后,手術器械還需要進行滅菌處理,確保無菌狀態。
(1)環氧乙烷氣體滅菌法:在環氧乙烷滅菌柜中,環氧乙烷氣體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并維持一定時間,以殺死附著在器械表面的微生物。環氧乙烷氣體滅菌法適用于各種類型的手術器械,將器械放入環氧乙烷滅菌柜中,經過2~3小時的滅菌過程,可以有效地殺死器械表面和內部的所有細菌和病毒。
(2)高壓蒸汽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是將滅菌鍋置于蒸汽發生器或蒸汽管道中,并開啟蒸汽發生器或蒸汽管道,使蒸汽進入滅菌鍋內。通過調節壓力表,使滅菌鍋內的壓力達到所需的高壓蒸汽滅菌條件,一般為100~1000kpa。在高壓蒸汽的作用下,待滅菌的物品表面溫度迅速升高,達到120℃以上的高溫。在這個溫度下,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被抑制,從而達到滅菌的效果。
(3)快速蒸汽滅菌法:快速蒸汽滅菌法是一種在高溫下進行快速滅菌的方法,其基本原理與高壓蒸汽滅菌法類似,都是利用高溫高壓的環境進行滅菌。但是,快速蒸汽滅菌法的操作時間更短,因此可以更快地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