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N”園本課程的再建設是一個持續發展和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園不斷完善和創新園本課程,深入研究和實踐,為幼兒教育提供優質支持和指導。下面以“融+N”園本課程再建設為例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融+N”園本課程再建設的歷程與基礎
我園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主要回顧如下:
1.學科課程階段。從建園初期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頒布前,我們主要采用學科教學,其中包括語言、數學、常識、音樂、美術、體育等板塊,注重縱向聯系,系統性強,課程內容具有邏輯性。
2.滲透式領域課程+園本課程。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背景下,我們開始嘗試滲透式課程,并結合園本課程進行教學。
3.主題式活動課程+園本課程。在這一階段,我們注重構建主題式活動課程和園本課程。主題式活動課程強調主題化和整合化,將生活、游戲、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我們構建了地域文化園本課程,以“幼兒園整合課程”為基礎,積極探索以幼兒基本體操和本地區民間體育游戲為特色的健康領域課程。我們注重課程的適宜性,已經形成了“基礎課程+特色課程”的課程結構,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二、明確“融+N”園本課程再建設的思路
1.加強教師對園本課程價值及內涵的認識。
2.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園本課程的開發能力。
3.加強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設課程資源庫。
三、“融+N”園本課程再建設的開展與實施
1.創新課程,整合發展。課程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關鍵因素和重要載體,我園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精神、理念為指導,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制定課程理念為:尊重童心、歸于自然、沁熏文化、整合發展。將目標定為:樂運動、善表達、喜探究、慧生活、勤創造。
2.扎實基礎,服務課程。秉持“以幼兒為本”的理念,重構課程實施策略。“融+N”課程將內容融合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以主題活動的方式推進,以課程審議的方式展開研究,滲透于各個課程板塊中,每個板塊既有獨立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又在經驗源頭上體現融通性與共生性,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課程實施體系。
(1)主題教學是以主題為線索,圍繞主題進行多樣化活動的設計。其中包含健康、科學、社會、藝術、語言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
(2)開設社團中心。社團中心是以幼兒為活動主體,發起有明確目的的活動形式。我園利用場地與資源優勢,關注傳統文化,整合教師優勢和特長,共開設了10個社團中心。社團中心的活動每周一次,八次為一個周期,一個學期共兩個周期。
(3)游戲活動。游戲活動包含戶外自主游戲、班級區域活動。我們在游戲內容設計上凸顯多樣性、豐富性,尤其強調自主選擇性,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
(4)打造“快樂運動”課程。我們注重培養幼兒對各項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愛,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運動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快樂運動”的活動項目,促進幼兒在挑戰中成長,在合作中獲得快樂。
3.以評價為核心,再建園本主題活動。我們遵循立體、多元、真實的原則,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將文本性評價與活動性評價相結合,凸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完善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指標的契合化,以實現園本課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四、對“融+N”園本課程再建設的研究收獲
1.完善課程的構架和開發。我們編寫了《“融+N”園本課程建設的研究》方案,確定了三個子課題:“小班班本化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中班皮影”“大班”,每個年級組研究一個課題內容,旨在促進年級組之間的交流觀摩和學習互動,使教師有內容可研究,有問題可討論,使研究主題更加明確化。
2.建立課程資源庫。以班級為單位,在每一個主題結束后,各班將該主題中所有的活動設計、圖片、教具、視頻、音樂收集到主題課程資源庫中;如有教師開展了創新類活動,我們也可以及時把活動設計、照片、經驗、反思等放在網絡共享資源袋中,以供所有教師互相學習、完善。
五、“融+N”園本課程再建設的思考體會
在實施“融+N”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一些思考和體會:
1." 持續研究和創新。我們應關注最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以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
2." 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和素養。實施“融+N”園本課程要具備高水平的教師團隊。因此,我們要專注于教師專業發展及素養提升,采用多種方式促進其教學能力及課程設計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