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雨露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主力軍,是民族的希望。大學生就業是社會就業的關鍵組成部分,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至關重要。目前,大學生在就業時還存在就業觀念陳舊、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缺乏創新意識等情況,部分高校也未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系統,仍然存在著就業服務意識差、就業指導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因此,要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需要努力推進學校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系統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增強學生服務意識,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
高校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應當高度重視思政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對學生就業觀的培養,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思政課程應涵蓋人才政策、就業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增強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觀念,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同時,社會實踐活動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此外,教師還應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正確理解就業、職業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就業不僅是為了獲得收入,更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徑。高校畢業生應該認識到,就業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
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是一項關鍵的系統工程。作為進入職場前的準備階段,大學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充分準備就業的機會。因此,學校的就業指導服務十分重要。應將就業指導工作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并將其融入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整個過程中。通過系統化的就業指導服務,讓學生、教師和管理部門能夠共同參與,形成良好的氛圍和工作機制。這種系統化的服務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自我,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并合理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這不僅能促進學生實現個人價值,還能有效推動他們實現高質量就業。
具體而言,通過系統的就業指導服務,大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優勢和劣勢,明確職業方向和目標。他們可以學習如何制定有效的職業規劃,包括短期目標、長期目標以及如何提升職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同時,他們還可以了解各種職業的發展路徑和趨勢,以及如何適應職場的變化和發展。此外,系統的就業指導服務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通過了解市場需求和趨勢,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職場的變化和發展,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提升競爭力,實現個人價值,并為社會作貢獻。高校要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并依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來把握市場需求,通過準確定位辦學思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切實提高學校辦學水平;要重視就業指導工作,逐步完善就業指導體系,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服務。
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其畢業之后的就業意愿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基于大學生實際情況實施分類培訓。
分類培訓是指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和市場需求特點,針對不同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措施。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技巧培訓、創新思維培養等方面,幫助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增強競爭力。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對于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設立了編程技能培訓班和實踐項目。在編程技能培訓班中,學生將參與由資深工程師主持的編程課程,學習各種編程語言、算法和軟件開發工具。此外,學生還有機會參加實踐項目,與企業合作,參與軟件開發任務。這樣的培訓和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編程能力,還讓他們熟悉行業并建立起與企業的聯系,為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學校開設了市場調研與營銷策劃課程,并組織學生參與實踐項目和企業實習。在市場調研與營銷策劃課程中,學生將學習市場調研方法、數據分析技巧和品牌營銷策略等內容,并參與實踐項目,負責制定市場調研計劃和營銷策略,與企業進行合作。此外,學校還與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暑期實習機會。通過實踐和實習,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項目中,并且在企業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提高競爭力。除了專業培訓和實踐項目,學校還注重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的指導。學校設立了就業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職業咨詢、簡歷寫作和面試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就業指導中心定期舉辦招聘會,邀請各行業的企業代表來校園招聘,并組織各類職業講座和工作坊,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市場的需求和趨勢,使學生能夠在正式工作前對自身進行明確定位,并嘗試做出未來職業發展的初步規劃。
針對當前線上招聘配套資源需求的缺口,高校需要進一步做好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工作,依據需求的變化情況調整資源的供給,實現空間資源的共享、共用。
為了更好地滿足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和提高空間利用率,高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改造并升級現有的校園招聘場地,從傳統單一模式的線下宣講場地升級為線上線下宣講、面試為一體的多功能場地,提高場地的使用效率和高校畢業生求職的便利性。二是做好采購項目工作,依據需求采購視頻面試專用面試間,調配公共空間,滿足高校畢業生線上求職空間量逐步增加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面試空間和公共空間,讓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三是對于一些使用率較低、功能定位不準確的閑置空間及時做好改造應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所需要的專業場地進行補充,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對于高校畢業生考公、考研復習的空間需求,高校需要做好統籌優化工作,在備考階段進行調控,設置相對固定的備考自習室,在圖書館、教學樓等適合學習的公共區域增添學習桌椅,并延長學習空間開放的時間,保證空間利用率,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和便利性。
此外,政府需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經濟促進、政策頒布、市場調控等方式為高校畢業生創設有利的環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揮第三產業對畢業生的吸引力;通過制定就業優惠政策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并優化城鄉就業服務體系,使其逐漸規范化。地方單位要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實施創業激勵政策,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參與到創新創業中。構建畢業就業市場體系,通過逐步明確就業計劃完善就業市場。
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需要積極幫助學生轉變理念,學生需要充分了解當前就業形勢,并以理性、客觀的態度分析自身綜合能力以及行業發展現狀,了解自身的長處、劣勢,進而轉變就業思路,避免盲目、跟風求職。高校畢業生需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學習過程中應當扎實學習基礎知識,鍛煉實踐技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成為復合型人才。即學生應當全面學習當前職場所需要的品質與技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除此之外,學生還應當重點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在遇到問題和困難后,高校畢業生應當沉著冷靜、認真思考、分析,建立信心,面對挫折與困難不畏懼、不退縮,不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新形勢下,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任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基于此,高校教師應積極適應新要求,加強高校畢業生職業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鼓勵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并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的就業服務體系。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企業也應該加大與高校合作的力度,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為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