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婚姻在人的一生中是極為重要的,可生命的旅程中難免會有不測發生,疾病、離異、災禍等都可能致使婚姻提前中斷,令許多老年人不得不孤單地承受沉重的生活之壓。愛情是圣潔的,偉大的,也是甜蜜的,缺少愛情的潤澤,生活必定黯然失色。隨著民眾文明程度的提升與認知觀念的轉變,重新續接婚姻已是單身者首要的選擇。
我一位姓秦的朋友,妻子早年患肺癌辭世。他悲痛欲絕,自此精神頹廢,一蹶不振,變得寡言少語,不與人交際。他在農業局工作,原本上進心極強,經歷這次變故后,變得無所事事,得過且過。前年初春時節,有天在超市偶遇秦某與我的一位女文友蘇某牽著手購物。蘇某在醫院上班,是一名消化科的大夫,喜歡寫作,經常加班。蘇某的老公有了外遇,二人離了婚。他倆看到我后紅潤的臉上溢滿羞澀與笑意,秦某期期艾艾地說他倆過幾天就要舉辦婚禮,邀我到時務必前往。我的心情瞬間好得出奇,連聲說必定去。他倆結婚已經兩年多,一直相敬如賓。秦某有個兒子,蘇某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參加工作或是讀大學。他倆與子女目前相處得非常融洽。如今秦某又和以往那樣陽光開朗了,前段時間他剛升了職,成了科室主任。秦某續接婚姻這事對我觸動極大。
另外,我的同學、親戚朋友中婚姻斷裂后再次續接的還有好幾位。愛情是文學創作的永恒主題,幾乎所有的文學佳作都與愛情脫不了干系。近幾年老年人再婚題材的文學作品不在少數,不只文學作品,影視劇、話劇、相聲、小品、歌曲等涉及這一話題的也較多。文學作品的根系唯有深深地扎入生活土壤的深層才有生命力,才可以長成綠意蔥蘢的參天之樹。關注老年人的生活是一名作家該有的責任。我很久之前就萌發過創作一部單身老人續接婚姻題材小說的沖動,且念頭日益強烈。
構思期間本想創作一部短篇小說,但落筆后狀態極佳,文思泉涌,一發不可收,最終寫成中篇小說。主人公陳大壯和劉梅已退休,他以前是報社記者;劉梅能歌善舞,曾在企業工作。兩個人的初見是在十多年前的一次飯局上,那次陳大壯喝醉酒,劉梅送他回家,他的妻子誤以為二人偷情找到劉梅鬧得沸沸揚揚。劉大壯一直感到對劉梅有虧欠,應該說他倆之前稍有感情基礎。多年后,他的妻子患病離世,劉梅不堪家暴離婚。已是單身的兩個人再次相遇碰撞出愛情火花。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的婚姻多少都有缺憾。天天在一起生活,各自的弱點毫無掩蓋地完全暴露,出現摩擦與沖突在所難免,所以二次婚姻的選擇尤為慎重。小說中劉梅說過這樣一句話:二婚就像買二手車,如果不是知根知底,很容易上當受騙。二次婚姻的確要考量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單身男女通常把相互了解的異性作為首選。這樣的情節設置是合情合理的,邏輯性也強,也符合當事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二次婚姻的成功率較低,他們的結合通常要面對來自各方的重重阻力,這些窒礙主要來自財產分配和子女方面。小說人物的塑造和情節推展的主線是沖破雙方子女的阻撓。故事是這樣設計的,劉大壯在郊區有兩間老宅,他的女兒雨簾和女婿羅東打聽到老宅要拆遷,補償款可達二百萬元,他倆認定劉梅與陳大壯相愛是沖老宅而來,所以極力阻攔。劉梅的女兒馮艷和兒子馮兵目睹了父親的家暴行為,擔心劉梅再婚后遭受毒打所以堅決反對。劉大壯愛上劉梅,劉梅也曾在醫院看見劉大壯背著妻子就醫,她很是羨慕,認定劉大壯是個好男人。故此兩個人真心相愛,決心在一起。這樣一來,矛盾沖突接連升級,情節一波三折,觀賞性和可讀性也就更強了。
現實中有些老人已經再婚,可生活一段時間后受各種因素的阻撓又分道揚鑣的屢見不鮮。我在文本中也設置了這樣的情節,他倆結婚后,雨簾得知劉大壯交給劉梅三十萬元所謂的彩禮,便大鬧一番,劉梅只好搬走。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是手心和手背的關系,是血肉相連的。我有一位男同事就是二次婚姻后因子女干預,一起生活僅半年便分了手。這件事就是這一劇情的生活原型。
有情人終成眷屬,老年人生病住院最讓子女犯愁。年輕人在單位大都是業務骨干,從早到晚忙得團團轉,工作壓力大得像座山,照顧患病的老人哪有精力和時間。陳大壯的一次意外受傷讓雨簾苦不堪言,小夫妻終于體會到老人有個伴兒是多么有必要,于是小說就皆大歡喜地收場了。
小說是寫人的,塑造人物形象始終是小說創作的首要任務,堅持挖掘人性的幽微與復雜也就至關重要。作品中陳大壯、劉梅、雨簾、馮兵等人物鮮活飽滿,在現實生活中似曾相見。作品創作完成后幾易其稿,故事情節多次調整改動,定稿后僅是潤色也是若干遍。《冬日晚陽》有幸發表在《小說林》,我感到非常欣慰,希望這篇小說能給讀者朋友帶來一次有思考、有感悟的閱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