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冰 周華
關鍵詞:時間管理;四象限法;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4-0033-03
【活動理念】
隨著高中階段課程數量的增多、知識難度的加大,很多學生困惑于時間不夠用,陷入“今天的事情明天做”的惡性循環,進而導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動力不足,嚴重者甚至出現厭學、拒學等現象。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學生不重視單位時間的利用率,缺少高效利用和管理時間的方法,科學合理的時間管理是保障學生在高中三年順利完成學業、挖掘自身潛能、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本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反省自身的時間管理模式,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活動目標】
1.通過導入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2.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時間里面的“空間”。
3.通過實驗演示、方法分享、練習運用,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
【活動方法】
實驗演示、案例分享、小組討論。
【活動準備】
課件、探索單、時間瓶、石塊、沙子、水等。
【活動對象】
高二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
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階段:抓“時間”
首先教師介紹游戲規則。
師:每組同學圍成一個圈,每人把左手掌心朝下平伸,右手食指頂在右邊同學左手掌心。在聽到老師說“時間”這個詞的時候,立刻用左手去抓同伴的右手食指,同時將自己的右手食指迅速從另一同伴的左手掌下逃走。抓完后,迅速恢復到開始狀態,做好下次聽到“時間”的準備,并記錄你抓住同伴食指的次數。
接下來請同學們做好準備,老師將閱讀短文。
我國有一句格言“一寸光陰一寸金”,表明時間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珍惜時間,會使你成為時間的主人。魯迅就曾經講過,“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p>
魯迅還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薄澳挠惺裁刺觳?,我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彼哉嬲冒才艜r間、合理使用瑣碎時間的人才是真正珍惜時間的人!
學生分享:自己抓住了多少“時間”?
師總結:時間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每個人最公平的禮物,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個小時。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時間,有人猶如有三頭六臂,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而有人卻一直埋怨時間不夠用,每天總在嘆息中結束。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同學的一天來看看他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設計意圖:通過“抓”時間的熱身活動導入,引發學生對時間管理重要性的思考,自然引入主題。
二、轉換階段:時間都去哪兒了
教師呈現課件“李華同學的一天”。(呈現李華同學一天的部分生活段落,并配語音播放)
早上:6:00鬧鐘把正讀高一的李華叫醒。可李華有貪睡賴床的習慣,隨手按下鬧鐘,又多睡了半個小時。迷迷糊糊地起床洗漱后,拿著一個面包就往公交車站沖,站在公交車上,他心中只有一種念想——千萬別遲到。滿頭大汗,踏著早自習的鐘聲走進教室,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邊讀課文邊吃面包,還擔心老師看見。早自習就在躲貓貓中度過。
中午:吃過午飯,看到同學的魔方,心里想著就玩一小會兒,可不知不覺半小時過去了。下午的課也上得昏昏沉沉。
晚上:在自習課上開始專心用功,先做了容易完成的政治與歷史,再攻克數學難題。一個問題花了很長時間都沒解出來,在嘆息與沮喪中,晚自習結束了?;丶业耐局?,與同學一起邊聊天邊往家跑?;丶冶鞠胫暇W查個資料,不知不覺瀏覽起網頁,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躺在床上,李華心想:忙碌的一天又要過去了,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語文和英語應該重點看看,還要練練英語聽力,制定個規劃……唉,撐不住了。哈欠連天地上了床,他睡前還在想著:為什么時間這么不夠用呢?
師:與其抱怨嘆息,不如馬上行動去解決問題。
(1)找一找李華的時間都去哪里了?尋找他的一天中有哪些被遺落的時間碎片,并思考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做什么事情最合適。
學生回答。
(2)回顧自己“昨天”一天,并撿拾你的時間碎片,看有哪些時間可以充分利用起來。
學生活動:用簡短的詞語寫在探索單上,小組成員討論互動。
師總結:在時間里面是能夠發現許多“空間”的,大家幫助李華和自己都尋找了不少時間碎片,我發現大家更希望將尋找回來的“空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那么,我們需要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我們找回的這些“空間”呢?下面就看一個小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案例,學生分析“李華同學的一天”的時間安排,回顧自己的“昨天”,了解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找到自己時間里面的“空間”。
三、工作階段:時間優化大師
活動一:神奇的時間瓶
現場實驗:將大石塊、小石子、細沙和水依次注入廣口瓶中。
問題:假如將剛才放物體的次序倒過來,如先往里倒水,那些石塊還能全部放進去嗎?
師:看了這次實驗,對你日常學習生活的時間管理有什么啟示?
學生分享。
生1:把重要的事情放到前面做,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到后面做,這樣更有意義。
生2:時間擠擠,總會有的。
生3:最重要的事要先做。
師總結:我們每天的時間就像這個瓶子一樣,能夠容納的事物有限,假如我們先將沙子和小石子放入時間瓶中,大石頭是放不進去的。那么,在安排我們的事情時,必須有次序,假如一味地用小事情去填滿我們時間瓶的“空間”,那么大的事情、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放不進去了。
活動二: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
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之分,美國的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了時間管理四象限理論,指出按照重要性—不重要性、緊迫—不緊迫這兩個維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可分為四類??v坐標表示重要性,橫坐標表示緊急性,按照事件的重要意義和緊迫程度,安排做事情的順序。
第一象限代表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比如還沒開始寫,但是明天必須交的作業。
第二象限代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比如復習學過的知識、下周上課之前要交的作業。
第三象限代表不重要不緊急的事物,例如一些打發時間的事情,如打游戲、看電視劇、看短視頻。
第四象限代表不重要但緊急的東西,例如對同學表達關切,給好友帶話等。
簡單來講就是:第一象限的事情立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計劃做;第三象限的事情可少做;第四象限的事情抽空做。
那么重要而緊迫的事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第一象限的問題越多,我們的壓力會越大,也會越焦慮。而且第一象限的事情很大比例上都來源于第二象限,是我們的拖延導致了原來不緊急的事情變為緊急的事情。所以,第一象限的事情越少越好。一旦你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發現自己第一象限的事情越來越少了,說明你變得越來越自律,做事越來越有計劃性了。
至于第二象限的事情,通常是很費腦筋的大任務,會使人不自覺地往后拖,不到實在躲不過去的時候不愿意去碰它,這樣就拖到了第一象限。
活動三:嘗試練習
以下是李華今天需要完成的事情,請大家協助他將每一件事分別歸類在不同的象限中。
預習明天要學習的內容;
個人放松(小說、游戲);
明天要交語文作業 ;
社團臨時開會的通知;
發呆;
數學錯題整理;
同學突然喊他出去玩;
成語、詩詞、金句的積累;
回復不重要的電話、短信;
和同學閑聊;
復習明天要考的單詞;
運動鍛煉。
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昨天”安排按照四象限的管理方法進行優化,使自己的學習與日常生活更加有效。
師總結:成功者在重要而不是緊急的事情上花最多的時間。在考慮行事的先后順序時,應首先考慮事情的“輕重”,同時顧及事情的“緩急”。這樣看來,理想的時間管理順序應該是先做重要—不緊迫的事情,這將會避免重要而緊急的事情打亂我們的計劃。當然,如果重要的事情在一出現的時候就非常緊迫,我們應該優先考慮完成它。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神奇的時間瓶”,明確時間管理是有方法的。學習運用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對李華和自己的時間里面可以找到的“空間”進行再優化,學生學會把時間用到解決“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這是更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
四、結束階段:規劃我的時間“海綿”
作業練習:運用學到的時間管理方法,嘗試制訂每天的學習生活計劃。
師總結:不管世界發生什么,時間從沒有停滯不前。希望我們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科學管理時間,努力將生活逐漸變為自己向往的模樣!
期待大家可以應用這節課我們所學習的內容去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將時間里面的“空間”充分合理地利用起來,學習好,休閑好,娛樂好,從而提升時間效率,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
設計意圖:將課堂學習到的時間管理方法拓展到課外生活中,加強練習,內化為學生的行為。
【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參考了山東畫報出版社《心理健康》高中二年級(全一冊)的“時間里面找‘空間”內容,幫助學生懂得學會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活動過程中,遵循團體輔導的原則,注重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在互動中學習、體驗、感悟。通過“抓時間”引入主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案例分析環節,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同齡人在時間管理方面的現狀,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某些時間管理問題,從而了解自己的時間里面是否還存在可以利用的“空間”。再利用“神奇的時間瓶”、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小組以“頭腦風暴”的方式討論“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使學生學會把時間用到解決“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是更高效的方法。
這節課創設了寬松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夠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不同的想法間也產生了碰撞,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了良性互動,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編輯/張國憲 終校/孫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