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馨嬈 孫一 韓雅琪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fuxinrao z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15 China
sunyi* z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15 China
hanyaqi z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15 China
中圖分類號:F592.7;G812.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7.000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02310183033)。
備注:null
作者簡介:富馨嬈(2002—),女,大學本科,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無。
通信作者:孫一(1971—),男,博士研究生,正高級-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512886300@qq.com。
普通作者:韓雅琪(2004—),女,大學本科,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無。
摘 要:東北林業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多年以來主要以林業經濟為主,產業發展相對單一。隨著國家大力推動東北振興,東北林業地區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產業升級和轉型。應逐步由單一產業轉向多產業,尤其是旅游服務業轉型。本文將以東北林業地區體育特色小鎮的資源開發為研究重點,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對東北體育特色小鎮的研究目的、現狀分析、研究對象等方面展開論述,并結合具體事例,對制約當地發展的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小見大,為國家“體育產業+特色旅游”的小鎮建設提供參考,從而促進東北林業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特色小鎮? 灣龍鎮?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Sports-themed Towns in Northeast Forestry Region
FUXinrao? SUN Yi*? HAN Yaq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Jilin Changchun, 130015
Abstract: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sports-themed towns in the Northeast Forestry reg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untry's promotion of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 the economy of the Northeast Forestry region needs to transition from a single forestry economy to diversif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tourism service industry. This article uses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research purposes, 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objects of Northeast sports-themed towns.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local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se measures ai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ortheast Forestry region and provide ref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industry + characteristic tourism" towns in China.
Keywords: sports-themed towns? Wanlong Town?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s
長期以來,我國東北林業地區經濟發展受自然資源制約,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人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經濟類型比較單一。[1]但隨著資源的日漸枯竭,東北的經濟發展來到了十字路口,急需產業轉型與升級[2]。近年來,國家雖然大力推動東北振興,出臺了若干有遠見、可操作強的政策,也大大地促進了東北地區旅游服務業的發展。但從東北的旅游服務業發展現狀來看,旅游產業主要以自然景觀為主,普遍缺乏多樣性。研究表明,體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在經濟方面有重要的時代價值。2017年5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至此全國掀起了“體育產業+特色旅游”為方向的體育小鎮建設熱潮[3]。然而東北的體育特色旅游并沒有因此蓬勃發展,這不失為一種遺憾,如能大力開展東北體育特色資源開發,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不僅能豐富東北林業地區的旅游類型,亦能促進東北體育業的振興[4-7]。本文將從東北林業地區體育特色小鎮資源開發的角度,為實現東北林業地區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東北林業地區體育特色小鎮資源開發為研究對象,選取吉林省灣龍鎮為例進行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圍繞研究內容通過知網以及各學術網站平臺,查閱與東北林業地區經濟、體育旅游、體育特色小鎮研究有關的資料和文獻成果;通過國家官網、各旅游公眾號等平臺收集關于體育特色小鎮的權威政策和實時報道。還瀏覽了相關的書籍、報紙、新聞以及時事政策,相關的特色小鎮網等互聯網信息資源。對國內外值得借鑒的文獻資料進行梳理與歸納總結,為之后深入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參考。
1.2.2 個案分析法
以吉林省梅河口市灣龍鎮為例,整理灣龍鎮旅游資源及體育旅游資源現狀,分析吉林省梅河口市灣龍鎮體育旅游項目的優缺點,對吉林省體育旅游及全國的體育旅游資源深入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1.2.3 實地調查法
本研究對吉林省灣龍鎮進行實地考察,明確吉林省灣龍鎮自然與人文資源及經濟發展概況,掌握小鎮的未來發展規劃以及真實建設現狀,通過拍攝相關照片和親身體驗等方式加深對吉林省灣龍鎮的了解,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建立更直觀的了解有助于理性分析以及更貼合實際,積累大量對論文有研究價值的資料,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
1.2.4 訪談法
通過訪談的形式與吉林省灣龍鎮旅游主管部門相關人員、灣龍鎮的游客以及經營人員、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交談,獲取當地自然風光、物產資源、人文歷史、未來發展規劃、大眾體育活動氛圍、體育活動開展情況以及對體育特色小鎮的看法等,了解小鎮目前全方位的發展狀況,掌握相關數據資料,為研究小鎮的發展提供依據。
1.2.5 數理統計法
將實地調查和訪談得到的數據、資料加以整理,并結合國內外體育特色小鎮的旅游開發現狀和理論基礎進行歸納與分析,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得出吉林省灣龍鎮體育特色小鎮資源開發現狀,分析其優勢和劣勢,提出吉林省灣龍鎮體育特色小鎮資源開發的對策。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吉林省灣龍鎮經濟發展概況
2011年,灣龍鎮財政總收入708萬元,比2010年增長27.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3萬元,比2010年增長16.5%;人均財政收入291元,比2010年增長27%。2011年,灣龍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992元。2016年,灣龍鎮累計完成招商引資19.13億元,年均增長30.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69億元,年均增長51.5%;投資五千萬元以上項目9個億元以上項目1個。2018年,灣龍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2011年末,灣龍鎮有商業網點87個,職工260人。2011年,灣龍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9.2%;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1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011年,灣龍鎮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0.38億元,比2010年增長0.1%,人均儲蓄300元;各項貸款余額0.28億元,比2010年增長0.1%。
2.2 吉林省灣龍鎮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發展概況
2.2.1 吉林省灣龍鎮自然資源發展概況
灣龍鎮位于梅河口市東部,輝發河北岸,距梅河口市區14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分為南部平原和北部丘陵;境內最高點愛民山位于北部與雙興鄉交界處,海拔446.9米;最低點位于大彎龍溝與輝發河交匯處,海拔310米。灣龍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其中輝發河流經境內10千米,是東部界河,彎龍河流經15千米,是境內最大的河流,發源于境內最高點愛民山南麓,從北至東南流經境內三興、雙山、共安、雙安、彎龍溝等5個村,流域面積80.5平方千米。五奎山風景區就位于灣龍鎮的蓮河村,為長白山脈系,因五峰聳立而得名,是國家AAA級景區,為東北大型廟宇建筑群,距離梅河口市市區僅9公里,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和旅游。
灣龍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9種,天然樹種主要有6種,山果類主要有2種,藥用植物約有70余種,山野菜主要有8種,野生菌類主要有4種,野生動物主要有12種。由于礦產資源儲量小,山路交通閉塞,尚且沒有進行大規模開采,生態環境較好。
2.2.2 吉林省灣龍鎮人文資源發展概況
灣龍鎮交通非常便捷,多有趟公交車直達,平均每10分鐘一班,游客可自由選擇乘車時間。鎮區風景優美,全鎮實現了水泥路村村通,灣龍鎮鎮內街道有路燈,有公共廣場,廣場上政府設置了全民健身器材。鎮內居民夜晚可以到廣場上跳廣場舞、扭秧歌。鎮政府設置小型樂隊和小型秧歌隊,但是鎮內的體育活動一般以自發為主,缺乏統一領導組織,缺乏科學健身指導。鎮內有五奎山風景區,五奎山明代為建州女真之地。1993年秋,吉林省風景園林協會的專家,對五奎山風景名勝區進行了詳細的踏察、勘測,做了廣泛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制定了《五奎山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和分布實施方案。五奎山曾是皇家圍場,一直到光緒六年在圍場劃出20圍地,立36社,皇封禁地逐步得到開發,五奎山也被開墾。
2.3 吉林省灣龍鎮體育特色資源現狀
灣龍鎮目前開展的體育產業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五奎山風景區,規劃設計為十個功能區,有大門商貿區、水景游覽區、寺廟宗教區、游樂游藝區、動物觀賞區、園林別墅區、旅游度假區、民俗風情區、管理服務區、風景游覽區。現已開發建設的有寺廟宗教區、民俗風情區、管理服務區、風景游覽區。開展體育項目有徒步、爬山、滑雪等。擁有具備游客服務功能的小鎮客廳,提供有體育旅游接待、咨詢等服務;有足夠的公共休憩區域,景區中穿插有體育文化符號,增加凸顯體育元素。在灣龍鎮30km圈內開設有銷售體育旅游裝備或體育旅游商品的購物場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總書記視察吉林省重要講話精神,也為了貫徹落實東北全面振興政策,優化鎮域空間資源配置,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構建鎮域規劃統籌實施機制,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目的。灣龍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梅河口市灣龍鎮鎮村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并于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30日進行了為期30天的公示,規劃構建“一心三軸、兩環三片、兩核兩帶”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心:以灣龍鎮鎮政府為中心的具有鎮級服務功能的社會經濟和綜合服務區中心。三軸:南部G202城鄉融合發展軸、貫穿東西的G1212城鄉融合發展軸、貫穿南北的G1112城鄉融合發展軸。兩環:中部旅游經濟環線、北部環鄉路農業經濟環線。四片: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片區、特色種養殖發展區、三產融合示范片區。兩核:五奎山文旅景觀核心、共安水庫生態景觀核心。兩帶:輝發河生態景觀帶、灣龍溝河生態景觀帶。總體規劃為灣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深度,規劃范圍為鎮域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11170.56公頃,其中,中心鎮域范圍166.40公頃。詳細規劃為村莊規劃,規劃范圍為福安村、共安村、龍河村、農安村、三山村、三興村、雙安村、雙山村、興安村9個行政村。此項規劃正在開始落實,如果按計劃完成,灣龍鎮將為體育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筑基,我們來看草案中關于體育產業發展具體布局。
體育產業發展布局上,以五奎山一共安旅游路為中線,依托沿線各景點,新建集文化體驗、康養休閑、觀光采摘、民宿餐飲、商貿服務為一體的觀光休閑體驗旅游鏈;環鄉路北線經濟帶,以五奎山和共安水庫為核心,發展文旅康養、冰雪運動、森林濕地生態體驗、休閑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文旅產業,結合各村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打造特色鄉村產業。我們通過閱讀文件得知,灣龍鎮要打造特色鄉村產業,體育產業上以冰雪運動為主。為配合全鎮體育產業發展,灣龍鎮積極推進籠式足球場、健身步道以及多功能運動場,資金多來源于省體育局彩票公益金,少部分來源于鄉鎮自籌,這一舉措進一步為發展體育特色小鎮打下了基礎。這是目前灣龍鎮的體育特色資源現狀。
3 吉林省灣龍鎮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資源開發
3.1 開發灣龍體育小鎮資源的建設
根據梅河口市發布的“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定位和產業布局的政策。我們可以看到,灣龍鎮的發展定位已經大幅提高,具體來看有三點:
(1)文旅強鎮。結合梅河口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結合區位優勢,深入挖掘區域歷史文化,全力打造以五奎山、共安水庫為“兩個核心”,以灣龍溝民俗村和吉洋休閑農業等村屯和景觀為“點”的“兩心多點”文旅融合發展強鎮。
(2)生態名鎮。大力推進農村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提升城鎮功能,全力構建現代化城鎮。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建設,大力提升灣龍鎮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在生態宜居、健康水平、公共安全、生活便捷等方面優勢,使灣龍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建設綠色宜居家園。
(3)宜居城鎮。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社會保障與就業、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氣象、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社會公益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讓群眾享受到更加平安、幸福的生活。
從宏觀上來看,灣龍鎮的經濟發展已經納入十四五規劃,再此我們不難看出,灣龍鎮的發展比較全面。也看出灣龍鎮發展的側重點,那就是在進一步夯實第一二產業發展的前提下,著重開發第三產業。以“產業集群化、服務業高端化、農業特色化”為發展方向,具體是在五奎山風景區謀劃布局休閑養老產業園,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構建以文旅產業為主導,高端服務業和特色農業“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五奎山、共安水庫、灣龍溝民俗村等現有景觀資源,重點發展生態旅游業,打造服務梅河口市及周邊地區的生態旅游目的地。積極發展配套服務業,逐步完善鎮域服務型的第三產業,如賓館、飯店、交通、郵電、通訊等,改善鎮域投資環境,增強投資吸引力,進一步發展信息、商貿物流等高層次第三產業。
雖然灣龍鎮的第三產業開發政策目標明確,措施得當,但關于體育產業的資源建設規劃還是相對模糊。灣龍鎮雖然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且有政策大力扶持,但畢竟缺乏體育特色小鎮開發經驗,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許多問題[8]。
3.2 開發灣龍體育小鎮存在的問題
(1)政策傾向不足。灣龍鎮發展雖然列入了梅河口市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但是缺乏體育產業發展具體的可操作的政策,僅以發展冰雪運動提及一點,這不利于體育小鎮的總體規劃,體育小鎮建設投資大、成本高,若沒有政策大力扶持,很難建設的完備,進而無法拉動本地以及周圍經濟發展。
(2)旅游基礎設施欠缺。灣龍特色體育小鎮的旅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如酒店、景區、文化和體育設施等都不完善,灣龍鎮內小旅館有幾家,但是不具備星級酒店水平,甚至青年旅舍也不具備。景區內體育元素較少,缺乏體育設施、缺乏專業體育旅游團隊運營、小鎮內缺乏體育場館或體育建筑,更沒有體育專業人員指導。信息發布滯后,如開閉景區時間公布不及時,是否開放的區域劃分不明顯。
(3)景區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雖然國家現在已經下發許多關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的政策,但具體的實施需要地區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灣龍鎮在景區制度上存在著不足。如管理制度不足,龍泉寺景區寺廟外存在非法強制推銷燒香、祈福香袋的商戶,需要加強管理。
(4)品牌知名度不高。目前,灣龍鎮的品牌知名度還比較低,而且因為之前宣傳不到位,導致國內外大部分游客不知有這個地點。
(5)文化和歷史內涵不夠豐富。灣龍特色體育小鎮雖然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但是長期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視,沒有挖掘探究歷史和文化資源。
(6)灣龍鎮體育特色小鎮共生性旅游資源開發不足。灣龍鎮尚未能做到將餐飲、住宿、交通、購物、景區娛樂等企業聯動發展,亦不能帶動周邊旅游業的發展,反而旅游的基礎保障設施還依賴于臨近的市區,體育旅游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3.3 開發灣龍體育小鎮解決的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開發灣龍體育特色小鎮時,政府在開發規劃上要科學合理的編制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計劃,制定詳實可行的投資建設方案,認真謀劃承辦體育賽事活動的場地,努力打造品牌賽事或特色體育活動,開展民族特色的文化體育表演項目。這些是促進景區體育旅游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本土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灣龍鎮能完善星級酒店、青年旅舍、家庭旅館、露營營地等設施,將會提升本地的住宿品質,東北地區可以發展火炕式的家庭旅館或者特色山莊。建立相應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改善景區周邊的交通環境,節約游客的交通時間。建設完善的向導服務公司,能為游客提供本地區的全方位引導,將會大大提升吸引力,促進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利于提升體育旅游產品的品牌效應,增強游客的用戶體驗。體育旅游專業人才是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經營的關鍵因所在。目前,我國高校僅有少部分學校開設了體育旅游課程,且沒有深入學習。為解決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短缺問題,高校應增開體育旅游課程。景區可與當地體育產業部門和旅游管理部門聯合開辦培訓班,培訓和引進緊缺的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和經營人才。加強體育休閑與健身旅游意識教育,加速培養人才,增強體育旅游軟實力。
(3)進一步完善景區管理制度。灣龍鎮區域內有眾多著名的歷史和文化痕跡,如鎮中寺廟、山地等,這些地方都將是體育文化旅游的重要景點。在這樣的條件下,完善相關制度勢在必行,首先是法治先行,不能讓游客始終在被“宰”的心里中來旅游,要規范旅游相關制度,打造文明、和諧、開放、自由的體育特色小鎮。
(4)加強媒體宣傳力度。景區可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新聞媒體和網絡的宣傳或融入其它觀眾喜愛的亮點與特色,以短視頻、訪談、專題報道等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讓民眾了解景區、向往景區、最后消費于景區。在運營上還應該與體育旅游類科研院所或新型智庫機構建立咨詢服務協作,集聚體育旅游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利用五G、互聯網、物聯網、機器視覺等技術對轄區內體育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建設有智能體育設施提高體育運動。邀請體育旅游類企業或有體育旅游類企業以及國內外知名的體育或旅游類品牌企業入駐小鎮。
(5)結合實際情況多元化設置體育休閑娛樂活動項目。灣龍鎮有朝鮮、回族等5個少數民族,共2658人,占11%,其中朝鮮族2038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6.7%。可以通過朝鮮族體育,例如弓箭、拔河、摔跤、跳大繩等活動,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業,吸引更多游客的到來。灣龍體育小鎮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包括美麗的山水風景、清新的空氣、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藥用植物打70余種灣等。同時,這里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資源。利用本地的山區特點,加大力度發展冬季滑雪、溜冰等項目,具體可參照通化龍頭鎮發展模式,推動國內大型冬季體育賽事在此舉行,逐步積累經驗,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加快特色體育小鎮各項基礎設施完善建設。目前五奎山風景區冬季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但品種單一,游客受季節影響較大,客流量不具備連貫性。小鎮可通過開發其他季節的旅游項目,使當地的旅游資源豐富起來,例如可以開展一些滑草、蹦極、攀巖、露營等項目,彌補其他季節對游客吸引力的缺失。實際上,將當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相結合,建設多元化的活動項目,例如組織民族特色體育活動,展現民族體育文化。這不僅使游客不僅可以感受山水之美,更能使游客感受到濃郁的民族體育文化。
(6)強化體育旅游投入力度。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體育產業的扶持力度,并將其列入新產業范疇。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灣龍特色體育小鎮可以獲得更多發展機會。近年來梅河口市凈增人口大幅增加,消費能力也日益增強,也利于灣龍鎮旅游業的發展。梅河口中心旅游城市的發展壯大,其輻射的范圍越來越大,帶動周邊旅游發展的能力越來越強,但由于梅河口特色旅游并不是基于體育這個主題來發展,那么灣龍鎮的體育特色小鎮將是對梅河口旅游業的補充。加快體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需遵循體育旅游經濟獨特的發展規律,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體育旅游投入,大力提高體育旅游產業的投入產出水平。景區可完善優化與體育休閑樂活動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并且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結合,引進內資外資并舉,做到“政策要到位、環境要優化”[9]。
4 總結
持續推動建設體育特色小鎮,既是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需求體現,也是綜合式開發鄉村運動資源的重要舉措。隨著國家對體育小鎮運營的關注,多種多樣的方針政策發布,國家對體育小鎮的扶持力度也會不斷加強,東北地區也會涌現出更多的特色體育小鎮。本研究立足于東北林業地區當前體育小鎮發展的實際現狀,根據國家發布的政策以及實地調查加以分析研究,為東北地區體育特色小鎮以一定的理論參考,也期望東北在規劃體育特色小鎮的過程中,以體育拉動經濟發展為先導,不斷發掘自身潛力,發揮東北林業地區的優勢,推動東北地區經濟振興。
參考文獻
[1]劉治龍,婁永琪.文化自覺視域下的鄉建思考——東北林區生態型鄉村建設與設計策略研究[J].文藝爭鳴,2022(06):204-208.
[2]閆壯壯,成民鐸.產業經濟學視角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3):35-37.
[3]宋宇虹,靳芊芊,王婷婷等.黑龍江省體育小鎮開發的SWOT分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09):7-8.
[4]徐傳飛,陰騰龍.中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審視與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21,40(04):92-95.
[5]喻鴻麗.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若干思考與建議[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2):40-41.
[6]呂盈.基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林業產業結構調整—— 以東北、內蒙古地區為例[J].林業經濟,2012.238(5):93-96.
[7]郭寶順.論東北地區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與必然性[J].吉林農業,2010,No.249(11):179.
[8]岑加歡. 黔西南三岔河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廣西大學,2022.
[9]陳遠航.張家界市體育旅游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S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