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妍
江南大學 江蘇 無錫 214122
在當前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綠色休閑場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城市公園不僅是城市綠色空間的核心要素,還是人們放松身心、增強身體健康的重要場所。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公園的景觀規劃和設計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情緒健康需求,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探討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用戶情緒健康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研究是景觀建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過改善、創造和提升公園景觀環境來滿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情緒健康水平。已有研究通過對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探索了不同因素對用戶情緒健康的影響機制[1]。研究表明,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可以顯著提升公園環境的美觀性、舒適性和便利性,從而促進居民的情緒健康[2]。同時,研究結果還提出了一些改進策略,如增加綠化植物的種植密度、提供舒適的座椅設施、改善景觀連通性等,以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環境的品質和用戶體驗[3]。
然而,目前已有的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很多研究只關注了景觀改造對公園環境的影響,而忽視了用戶的感知和評價。其次,絕大部分研究采用了橫斷面的研究設計,只能提供觀察性的研究結果,并不能確定因果關系。最后,現有研究對于不同人群和不同場景下的景觀規劃改造效果的差異沒有進行深入研究,缺乏理論基礎的支撐,無法提供針對性的改進方案。
情緒健康是一個人在情緒上的良好狀態,是人們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作為一種城市環境的改變,可以對人們的情緒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已有研究發現,優美的自然景觀、舒適的休息環境、良好的社交空間等因素都與情緒健康呈正相關[4]。
具體來說,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情緒健康產生積極影響。首先,景觀規劃改造可以創造美麗的自然環境和宜人的休閑空間,使人們在其中得到放松和舒緩壓力,從而提升情緒健康[5]。其次,景觀規劃改造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場所和社交空間,為人們提供社交交流、共享快樂的機會,增強社交互動,促進情緒的積極體驗[6]。再次,景觀規劃改造還可以提供便利的設施和服務,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減少生活困擾和負面情緒,提升情緒健康水平[7]。
然而,對于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與情緒健康的關系,目前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大部分研究只關注了景觀規劃改造對情緒健康的整體影響,缺乏對不同人群和不同場景下的差異研究。其次,現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觀察等主觀評價方法,缺乏客觀指標的支持,結果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此外,現有研究對于影響因素的考量還不夠全面,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景觀規劃改造對情緒健康的綜合影響機制。
綜上所述,從已有的關于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和情緒健康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分析,從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景觀改造對情緒健康的影響機制,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策略;從情緒健康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情緒健康的積極影響和相應的改進策略。通過綜合考慮景觀規劃改造和用戶參與感知的方法,可以突破以往景觀規劃改造研究的限制,能夠揭示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用戶情緒健康的重要影響機制;通過加強用戶參與感知,可以提高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效果,促進城市居民的情緒健康。
選擇案例時盡量保證其在景觀規劃改造前后有明顯的差異,以便能夠準確地評估改造對用戶情緒健康的影響。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選擇位于城市中心和郊區的兩個公園作為研究樣本,以保證在不同場景下的情緒健康影響的比較。在每個樣本公園中,隨機選擇了一定數量的參與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指標進行了匹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保持研究對象多樣性的同時,盡可能減少樣本偏倚的影響。
為了獲取準確和可靠的數據,采用了多種方法來收集數據。首先,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來獲取參與者的情緒健康數據和用戶參與感知數據。調查問卷中的問題涵蓋了景觀規劃改造前后的情緒健康變化、用戶對改造效果的感知和評價等方面。通過調查問卷,可以了解參與者對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感知和參與程度,并據此評估改造對情緒健康的影響。
其次,采用心理測量工具來獲取參與者的情緒健康數據。通過心理測量工具,可以客觀地測量參與者的情緒狀態和情緒健康水平,并據此評估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情緒健康的影響。
最后,進行深度訪談和觀察,以獲取參與者對景觀規劃改造的感知和參與感受的主觀反饋。通過綜合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用戶情緒健康的影響和用戶參與感知的作用機制。
針對不同人群,進行了對比研究,以探討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情緒健康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我們將不同人群分為三類: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通過對這三類人群的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不同人群的情緒健康影響存在差異(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人群的情緒健康影響
研究發現,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不同人群的情緒健康有積極的影響。首先,老年人在公園中享受自然環境,可以緩解他們的孤獨和抑郁情緒,提高他們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他們可以通過與其他老年人的交流和參與公園活動,獲得社交支持和歸屬感。因此,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老年人的情緒健康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其次,中年人在公園中可以放松身心,減輕工作壓力,提高情緒狀態。公園中的綠色環境和豐富的自然景觀可以幫助他們恢復注意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滿意度。
除了不同人群之間的差異,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在不同場景下(即開放空間和封閉空間)對情緒健康的影響(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場景下的情緒健

表3 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中的用戶參與感知
研究發現,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開放空間的情緒健康影響更為顯著。開放空間中的公園具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和景觀種類,提供了更多的戶外活動和休閑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可以更好地接觸自然元素,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增強身心健康。因此,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開放空間的情緒健康影響具有重要的積極效果。
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封閉空間的情緒健康影響相對較弱。封閉空間中的公園面積較小,受到建筑物的限制,景觀種類相對較少。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的心理感受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難以充分享受到自然環境的益處。因此,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封閉空間的情緒健康影響有限。
(1)用戶參與感知對情緒健康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用戶參與感知對情緒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機制。首先,用戶參與程度越高,其在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中的滿意度和情緒健康水平越高。其次,感知滿意度越高,用戶的情緒健康水平也越高。另外,用戶感知到的關注程度越高,其在城市公園活動中的情緒體驗也越積極。
(2)用戶參與感知的影響機制
首先,用戶參與感知可以提高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質量,為用戶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促進用戶的情緒健康。其次,用戶參與感知可以增加用戶對公園的滿意度,提升用戶的情緒體驗和情緒健康水平。最后,用戶參與感知可以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認同感,從而增加其在公園活動中的情緒積極性。
(1)提升景觀規劃設計水平
首先,景觀規劃設計應該注重用戶的情緒健康需求,應注重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差異,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差異化的景觀規劃改造。通過綜合考慮不同人群和不同場景下的情緒健康影響,將設計理念與用戶需求有效結合。設計師應該充分了解用戶對于景觀的期望和需求,從而打造一個符合用戶情緒健康需求的公園景觀。其次,應注重開放空間的規劃和設計,增加綠地面積和景觀種類,提供豐富的戶外活動和休閑空間。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需求,提高情緒健康和生活質量。
(2)加強用戶參與感知
用戶參與感知可以增加用戶對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滿意度,提高其情緒健康水平。因此,在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用戶參與,包括征集用戶的意見和建議,開展用戶滿意度調查等。通過增加用戶參與感知,可以提高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效果,促進城市居民的情緒健康。
(3)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是確保景觀規劃改造策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需要各相關部門和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和協調。因此,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明確各方的責任和任務,并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支持,可以確保改進策略的有效實施,實現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用戶情緒健康的積極影響。
(1) 設立用戶參與平臺
為了加強用戶參與感知,應該設立一個用戶參與平臺,鼓勵用戶積極參與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決策和設計過程。用戶參與平臺可以以線上或線下的形式存在,例如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用戶意見征集,組織公眾聽證會和座談會等活動,邀請用戶表達對于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設立用戶參與平臺,可以增加用戶的參與感知,提高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效果。
(2)制定用戶情緒健康指標和評價體系
為了提升景觀規劃設計水平,在公園景觀規劃改造過程中,應該制定用戶情緒健康指標和評價體系。通過明確定義情緒健康指標和評價體系,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地理解和滿足用戶的情緒健康需求,以此指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的實踐工作。同時,用戶情緒健康指標和評價體系也可以作為評估公園景觀規劃改造效果的重要依據。
(3)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
為了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需要建立起跨部門的協作機制。在公園景觀規劃改造過程中,應該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并建立協作機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和溝通。通過跨部門的協作機制,可以確保改進策略的有效實施,推動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對用戶情緒健康的積極影響。
(4)持續監測和評估
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持續監測和評估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效果。通過定期的情緒健康調查和用戶滿意度調查,可以了解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影響和用戶的反饋,從而及時調整和改進改造策略。持續監測和評估可以幫助實踐工作不斷完善,提高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改造的效果,促進城市居民的情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