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藍藍
南寧師范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1
校區建設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就是面對龐雜的工程項目,如果要解決眾口難調的問題,需針對實際調整,從工藝、材料、現場與環保等角度出發,創新建設單位的質量管理策略,是解決校區建設項目管理問題的重要思路之一。
1.1.1 選址與規劃
南寧師范大學(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武鳴校區選址于廣西自治區首府南寧市,這一選址充分考慮了地理、人文和教育資源的綜合優勢。校區占地面積1826余畝,為學校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寬廣的空間。選址的地理位置使得學校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廣西地區以及周邊省市,成為該地區的一所重要學府。
規劃上,武鳴校區的一二期工程涵蓋了綜合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食堂等多個功能區域。這種全面的規劃不僅考慮了教學和研究的需求,同時也非常注重師生的居住和文化生活,為學校師生創造了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1.1.2 項目規模和目標
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規模宏大,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達到32萬平方米,包括圖書館、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體育館等多個單體建筑。而二期工程更是擴大了校區規模,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包括教學實驗樓、學生宿舍、食堂、綜合體育訓練館等。
項目的建設目標不僅僅是提供基礎的學科教學設施,更是計劃為學校打造一套一流的教學和研究平臺,從而推動南寧師范大學成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滿足學校不斷增長的教學和科研需求的同時,為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先進的教學環境。
1.2.1 重要階段的時間節點
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經歷了多個重要階段。在建設過程中,涉及多個單體工程,其中美術設計學院教學實驗樓、音樂與舞蹈學院教學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等單體工程分別在2021年、2022年、2023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工程“真武閣杯”獎,為項目建設的高質量提供了肯定。
1.2.2 項目進度和完工情況
整體而言,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在工期內按計劃有序推進。在這期間,項目各單體工程的建設均按照設計標準有序進行,為學校提供了現代化的教育場所和生活設施。
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中,圖書館單體工程還獲得了2022年廣西建筑工程優質獎及2023年廣西建筑工程優質結構杯獎,凸顯了在建筑和設計方面的卓越表現。這些榮譽不僅是對項目建設者辛勤努力的認可,同時也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規模龐大,設計涵蓋了多個關鍵單體,包括圖書館、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體育館等,構成了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建設體系。由于涉及的建筑單體繁多,每個單體都有其獨特的設計和功能需求,因此需要針對性地引入相應的創新工藝。[1]其次,不同的創新工藝會帶來不同的技術難題[2],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設計包括了一些新興的建筑概念及獨特的結構,比如武鳴校區的圖書館采用了復雜的幕墻設計,高度的精準度和對材料的嚴格品控要求就對建設團隊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在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面對眾多的建筑材料來源,包括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材料,必須應對材料質量品控方面的復雜挑戰[3]。首先,由于涉及不同供應商,每個供應商的生產標準和質量管理水平可能存在差異,需要對每個供應商的質量控制體系進行全面考量,確保其符合項目的整體標準。其次,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又要求項目團隊需要在質量管理上需要制定差異化的標準。例如,對于建筑結構的主要承重部件所使用的鋼材,其質量要求可能遠高于室內裝修所用的一般材料。因此,項目團隊需要在一致性監督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質量考核指標[4],對不同類別的建筑材料制定具體的質檢措施,確保每一種材料都能夠滿足其設計和使用的要求,材料品控難度驟然加大。
在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面對龐大而繁雜的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涉及到的人員種類繁多,監管人員需要對不同專業領域的施工要求都相對熟悉,確保每一步工序都按照規范進行,同時,監管人員需要持續進行工種工序的培訓和溝通,來消除不同團隊之間的理念差異,確保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達到項目預期標準[5]。
在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建設中,首先,校區綠地面積廣大,包括水景、濕地、綠化等多個景觀單元。在這些地方進行施工需要極為細致的計劃和執行,避免對自然環境的過度干擾。尤其是在水景橋、海綿城市試點濕地等區域,施工人員需要時刻考慮如何最小化對周圍生態系統的影響,這對施工過程的管理和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環保材料的使用,在實際施工中帶來了技術上的復雜要求。比如,相對于傳統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藝,真石漆和膩子工藝等施工需要更為精密的涂覆和拋光技術,而傳統材料如涂料施工相對更為簡單。因此,項目團隊在施工過程中不僅需要確保高質量的施工,還必須不斷解決因技術難題而引發的延誤和質量問題。
針對武鳴校區的建設項目管理挑戰,項目團隊從工藝、材料、檢查、環保等角度全面設計了一系列質量管理策略(如圖1所示),從根源和方法上共同提升新校區建設中的質量管理水平。

圖1 新校區建設項目管理中的質量管理策略整合示意圖
在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建設中,卡緊每道工藝、鑄牢生產圍墻是確保項目質量的重要策略之一。項目團隊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協同施工方、監理方、設計方等多方力量,共同保障了施工每一環節的質量監控。
(1)制定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專用的詳盡工藝手冊。該手冊明確了每個工序的操作規程、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充分考慮了項目的特殊性和實際需求。這些手冊為施工方提供了具體的指導,要求施工人員在每一步驟中嚴格遵循規范,確保每道工藝的質量可控。
(2)建立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專門的過程監控團隊。通過現代監測設備和技術手段,該團隊實時監測施工現場各項工藝的執行情況。這一措施確保了項目團隊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保障每一道工藝都按照工藝手冊的規定進行。
(3)強調武鳴校區項目的團隊溝通機制。定期舉行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施工例會和工藝溝通渠道,確保各方對工藝要求的理解一致。通過團隊協同方式,項目團隊解決了施工中可能出現的與武鳴校區特殊要求相關的工藝難題,促進了施工方、設計方和監理方之間的緊密溝通與合作。
(4)在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中實施質量教育培訓。定期對施工團隊進行培訓,提高其對工藝標準和質量管理的認知水平,特別關注武鳴校區項目的建筑概念和獨特結構的培訓。確保施工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武鳴校區項目的新工藝,減少因技術難題引起的質量問題。
通過以上針對武鳴校區工程的專項質量管理措施,項目團隊逐漸建立了堅實的質量保障防線,為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高質量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實際建設中,對每份材料進行精準監控,強調工業良心,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舉措。為適應武鳴校區的實際工程內容,項目團隊采取了以下專門針對性的措施:
(1)制定項目專用材料標準。針對武鳴校區建設的具體需求,項目團隊定制了項目專用的材料采購標準,詳細規定了每一種材料的技術指標和質量標準,以確保所有采購材料符合項目的高質量要求。
(2)嚴格的材料驗收程序。設計并執行了專門的材料驗收程序,包括從供應商選擇、送檢、檢測等方面的流程。這一程序嚴格把控每份材料的質量,及時發現并淘汰不合格材料,確保施工所使用的每一份材料都符合質量要求。
(3)特殊材料定期檢測。針對武鳴校區工程中可能使用的特殊材料,項目團隊實施了定期的特殊材料檢測機制,以確保這些材料的質量穩定可靠,符合項目標準。
(4)供應商管理與控制。通過建立嚴格的供應商管理制度,確保供應商具備高水平的生產和管理能力。通過定期的供應商評估,項目團隊保證了供應鏈的可控性,提高了整體材料的質量。
(5)強化工業良心,倡導誠信合作。項目團隊強調工業良心,鼓勵供應商進行誠信經營。通過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加強了對工業產品的信任,使整個供應鏈更加穩定,為項目提供了高品質的材料。
通過以上實際措施,項目團隊不僅在材料的標準化管理上下足了功夫,更是在質量控制的每個環節都精心部署,為武鳴校區建設項目提供了有力的質量保障。這些努力將確保每份材料都經得起工程的嚴格考驗,使整個項目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在武鳴校區新校區建設項目中,實施重復多次的檢查程序是為了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監控,避免僥幸心理和懶散態度對施工過程造成的潛在隱患。以下是項目團隊在實際工程中采取的具體措施:
(1)多輪工程質量檢查。針對項目各個建筑單體,包括公共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樓等,項目團隊實施了多輪的工程質量檢查。每一輪檢查都涵蓋了不同的工程階段,從基礎施工到結構、裝修等各個方面,確保每個環節都經過反復檢查,杜絕質量隱患。
(2)提高巡檢頻次。負責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期巡查的巡檢團隊,全面提升了巡檢頻次,由原來的一日三檢改為了“3+3+3+3”模式,三人一小組,每組管三片,每片檢三回,每回檢三次。通過四三模式,充分保證了巡檢團隊對工地各個區域的全面檢查,避免了因區域被忽視而產生的質量問題。
(3)階段性驗收。在每個工程階段結束時,進行階段性的工程驗收。通過對每個階段的質量進行驗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防范潛在的工程隱患,確保整體工程質量的穩定和可控。
(4)借助科技輔助手段。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測量、無人機巡檢等技術,對工程質量進行更為精準和高效的監測。這不僅提高了檢查效率,也減少了人為差錯的可能性。
(5)問題反饋和整改機制。對于每一次的檢查發現的問題,建立了明確的反饋和整改機制。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整改,同時對整改過程進行跟蹤,防止問題反復出現。
通過以上重復多次檢查的實際操作,項目團隊在工程質量管理中形成了嚴格的監控體系。這不僅提高了整個工程的質量水平,也確保了武鳴校區新校區建設項目的可持續和可靠發展。
為了應對在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中面臨的綠色施工挑戰,項目團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對策,確保高質量的施工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1)精細化施工計劃。針對校區綠地面積廣大、包括多個景觀單元的實際情況,項目團隊制定了精細化的施工計劃。通過詳細的項目管理和協調,確保施工過程對自然環境的干擾最小化。特別是在水景橋、濕地等敏感區域,施工人員進行了專門培訓,來應對更高的生態保護要求。
(2)技術創新和培訓。針對環保材料的使用,項目團隊先是引入先進的施工技術,確保真石漆和膩子工藝等施工達到校方的高標準要求。同時,通過培訓工人,使其掌握新材料的施工技能,提高對環保施工的適應性,確保施工過程的高效進行。
(3)專業團隊和設備支持。在水處理工程和水循環系統建設中,項目團隊加強了與專業水處理公司的合作。借助專業團隊的技術支持和先進設備,確保水處理設備的順利安裝、管道連接的精準調試。同時,建立了長期維護機制,確保水循環系統的穩定運行。
(4)逐步過渡的培訓計劃。針對新型環保材料的廣泛應用,項目團隊實施了逐步過渡的培訓計劃。通過逐步引入新材料,讓工人逐漸熟悉和掌握新技術,確保裝修過程的平穩進行。同時,設立專門的技術支持團隊,及時解決因施工技術不熟練而引發的問題,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
通過這些對策的采取,項目團隊成功克服了綠色施工所面臨的挑戰,確保了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環保目標得以實現,為建設一個蔚然清風的校園創造了有力的基礎。
南寧師范大學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中涉及的質量管理挑戰主要還是集中在工藝管理、材料管控、現場監管以及環保要求等方面,在實際案例建設過程中,南寧師范大學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針對存在的挑戰也進行了質量管理措施的更新和準備,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畏艱險,一路前行,最終修得正果,完成了武鳴校區一二期工程的壯舉,并獲得了有關部門的肯定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