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錦科 王穎健
【摘要】 目的:探討早期胃腸營養對腦外傷昏迷患者氮代謝和胃腸道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3年1月常熟市中醫院收治的80例腦外傷昏迷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營養支持,觀察組在創傷后早期接受特定的胃腸營養支持。對兩組氮代謝相關指標、營養指標、胃腸道功能、免疫功能指標及并發癥總發生率進行評估。結果:干預7 d后,觀察組氮代謝改善更顯著,胃排空時間、胃腸道激素水平等胃腸道功能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IgG、IgA、CD4+T細胞及CD4+/CD8+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可以改善腦外傷昏迷患者的氮代謝、胃腸道功能和免疫功能,有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降低并發癥的風險。
【關鍵詞】 早期胃腸營養 腦外傷昏迷 氮代謝 胃腸功能
The Effect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on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Com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rauma/TAN Jinke, WANG Yingji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3): 130-13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on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com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rauma. Method: A total of 80 com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rauma admitted to Changsh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1∶1,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tritional suppor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pecific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support. The nitrogen metabolism indicators, nutritional indicator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mmune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7 days of intervention, the improvement of nitrogen metabolis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e gastric emptying time,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levels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related indicator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gG, IgA, CD4+T cells and CD4+/CD8+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improve nitrogen metabolism,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in com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rauma,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Cerebral trauma coma Nitrogen metabolism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Neurosurgery, Changsh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angshu 2155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03.031
腦外傷是指由于外力作用直接或間接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類疾病,它可以是開放性或閉合性,并可導致腦組織永久損傷或死亡[1]。腦外傷能引起許多并發癥,如昏迷、頭痛、注意力障礙、情感變化、運動功能障礙和認知障礙等。是一種常見的重傷[2]。此類患者的治療非常復雜,尤其是在營養支持方面。營養狀況對于腦外傷的恢復具有關鍵作用[3],特別是在氮代謝和胃腸道功能方面。氮代謝在機體代謝中起到核心作用。由于腦外傷昏迷患者常伴有代謝紊亂,氮平衡的維持變得尤為重要。氮代謝失衡可能會導致多種并發癥,例如肌肉萎縮、免疫功能障礙等。胃腸道功能也是腦外傷昏迷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胃腸道是機體免疫的重要組成部位,胃腸功能的失調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足、感染風險增加等[4]。早期胃腸營養(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是一種通過胃腸道早期給予營養支持的醫療干預措施[5]。與晚期或僅依賴靜脈營養相比,早期胃腸營養具有多種優勢,其通過刺激腸道黏膜,可以維持腸道屏障功能,降低感染風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體營養狀況[6]。與靜脈營養相比,EN可減少肺部感染、肝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的風險。且良好的營養支持可以促進傷口愈合,減輕炎癥反應。EN在臨床中多有應用,但其在腦外傷昏迷患者中的具體應用,尤其是對氮代謝和胃腸道功能的影響,仍存在一些爭議和不確定性。因此,本研究探討EN應用于腦外傷昏迷患者后對其氮代謝和胃腸道功能產生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多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了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常熟市中醫院收治的80例腦外傷昏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在18~75歲;(2)經CT或MRI確診為腦外傷,并處于昏迷狀態;(3)Glasgow昏迷評分在3~8分[7];(4)沒有明顯的胃腸道疾病,具備接受胃腸營養支持的條件;(5)預計還有至少4周的治療期限。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心、肺、腎、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2)患有胃腸道潰瘍、腸梗阻等嚴重胃腸道疾??;(3)已經接受過特定的胃腸營養支持;(4)已知患有嚴重的氮代謝障礙或其他代謝性疾病;(5)因其他合并癥預期壽命不超過4周;(6)目前正在參與可能干擾本研究結果的其他臨床試驗。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按1︰1的比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本研究的相關內容已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參與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常規營養支持,包括靜脈營養和/或口服營養補充,確保每日所需的基礎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靜脈營養支持:依據患者的實際需要,配制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創傷后早期(通常指傷后6~12 h內)接受特定的胃腸營養支持。主要包括:(1)早期營養評估:評估患者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需求。使用工具如營養風險篩查(NRS)進行風險評估。考慮患者的年齡、體重、活動水平和特殊營養需求[8]。(2)選擇適當的胃腸營養方式,在創傷后的早期階段開始胃腸營養。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投喂途徑(例如鼻飼管、空腸飼管等)。需要避免患者的不適和并發癥,如誤吸、腹脹等。(3)營養劑選擇與配方,根據患者的特定需要,選擇適當的胃腸營養劑和配方。配方可能包括特殊的氨基酸組合、特定的脂肪源和碳水化合物比例。營養劑的選擇應考慮患者的消化和吸收能力。(4)營養投喂方案,設定初始速率較低,以防止胃腸不適,并逐漸增加。定期評估患者的胃殘留量和排泄情況,以調整投喂速率和濃度。可以設置周期性投喂或連續投喂,以適應患者的耐受性和需求。(5)營養支持的監測與調整,定期監測患者的氮代謝指標,如血氨、血尿素氮(BUN)等。觀察胃腸道功能,如胃排空時間、腸蠕動、有無腹脹、惡心、嘔吐等。需要及時調整營養方案,以反映患者的營養狀態和胃腸道功能的變化。與醫療團隊緊密合作,以確保營養支持與整體治療計劃相一致。(6)長期跟蹤和評估,在整個恢復階段持續跟蹤患者的營養狀態。對治療效果進行長期評估,以便了解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對患者氮代謝及胃腸道功能的具體影響。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干預7 d后觀察以下指標:(1)氮代謝相關指標:包括血氨、BUN。(2)營養指標: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3)胃腸道功能相關指標:包括胃排空時間、胃腸道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血漿胃動素)。(4)免疫功能指標: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來定量測定IgG和IgA的水平[9]。使用流式細胞術對T細胞亞群(CD4+T細胞、CD4+/CD8+)進行定量分析。(5)記錄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感染、腹瀉及胃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所有統計檢驗中,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8~75歲,平均(56.21±12.05)歲。傷害類型:高處墜落20例,交通事故12例,重物打傷5例,其他3例;既往病史:高血壓8例,糖尿病4例,心臟疾病3例,無明顯既往病史25例;營養狀態正常25例,輕度營養不良10例,中度營養不良5例;Glasgow昏迷量表(GCS)得分4~8分,平均(7.13±1.38)分。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8~75歲,平均(57.36±11.87)歲;傷害類型:高處墜落:18例,交通事故13例,重物打傷6例,其他3例;既往病史:高血壓7例,糖尿病5例,心臟疾病4例,無明顯既往病史24例;營養狀態正常26例,輕度營養不良9例,中度營養不良5例;GCS得分5~8分,平均(7.20±1.29)分。兩組年齡、性別、昏迷程度、傷害類型、既往病史和一般營養狀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氮代謝及營養相關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氮代謝及營養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血氨及BUN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ALB、PA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胃腸道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胃排空時間、血清胃泌素及血漿胃動素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胃排空時間短于對照組,血清胃泌素及胃動素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IgG、IgA、CD4+T細胞及CD4+/CD8+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2.578,P<0.001),見表4。
3 討論
腦外傷昏迷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傷狀態,可以由車禍、墜落、暴力沖擊等造成?;杳曰颊呤チ艘庾R和自主呼吸功能,對生理機能造成了嚴重的干擾和破壞[10]。腦外傷昏迷的主要危害在于它可能導致大腦永久性損傷,如運動、感覺、認知和溝通能力的障礙,這些改變可能成為患者和家庭的沉重負擔。此外,昏迷期間患者可能還會遭受肺部感染、壓瘡、血栓等并發癥的侵襲,進一步惡化病情[11]。對于昏迷患者來說,機體的新陳代謝處于高度應激狀態,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來支持身體的恢復。早期胃腸營養作為一種有效的支持手段,通過早期給予適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不僅有助于保持氮平衡,還有助于維護胃腸道的屏障功能[12]。適當的早期營養支持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應答,促進傷口的愈合,減輕炎癥反應[13]。早期營養支持可以減輕惡心和嘔吐的癥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并且有助于維護消化道正常的菌群結構,避免消化道紊亂和相關并發癥的出現[14]。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氮代謝方面,早期胃腸營養能顯著改善氮代謝失衡,血氨、BUN等指標的改善有助于減少代謝性腦病的風險,有助于促進患者早日蘇醒。且干預有助于提高腦外傷昏迷患者的免疫功能,這可能是促進這些患者恢復的重要方面。張園梅等[15]的研究也提出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腦外傷昏迷患者營養指標及免疫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其對于胃腸道功能也有所改善,任秀贊等[16]的研究發現早期的胃腸營養不僅可以刺激腸道蠕動,減少便秘,還有助于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從而降低腸道感染的風險。本研究結果也發現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在減少腦外傷昏迷患者并發癥方面有顯著優勢,這與早期胃腸營養方案的精心設計有關,有助于減少腸道刺激,降低胃黏膜損傷和出血的風險,突出了早期胃腸營養在維護腦外傷昏迷患者整體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姚望等[17]提出相比常規營養支持,早期胃腸營養方案更加綜合和人性化,更能滿足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本研究也顯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腦外傷昏迷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適當的腸內營養支持可以促進傷口愈合,特別是在腦外傷后的關鍵恢復階段。說明其可以為身體提供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有助于修復受損組織,加速恢復進程[18-24]。通過專門的營養支持,患者可能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和理解,從而有助于改善情感狀態,減輕焦慮和抑郁,提高生活質量。熊厚仁等[25]提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不僅有助于解決急性問題,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通過改善營養狀態來促進身體的長期康復和健康。
腦外傷昏迷是一種嚴重的醫學緊急狀態,需要全方位的綜合治療來支持患者的恢復。其中,早期胃腸營養作為一項重要的支持措施,可以改善氮代謝,維持腸道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大勇,彭希,靜亮.腦外傷致Bickerstaff腦干腦炎并吉蘭巴雷綜合征1例[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23,29(3):252-254.
[2]徐才邦,向迅捷,謝勇,等.早期顱骨修補術治療腦外傷合并顱骨缺損患者的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3,26(6):704-708.
[3]劉艷,張玉,魏薔薇.預見性護理聯合康復訓練在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4):64-66.
[4]卜瑩,鄭楠,王加啟,等.免疫球蛋白調控動物胃腸道健康及微生物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22,49(10):3800-3808.
[5]趙洪珍,王淑芬,劉桂霞,等.早期營養支持護理結合焦點解決護理對嚴重燒傷患者營養水平、自我意識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5):907-910.
[6]周洋,楊愛民,姜霞,等.食管癌根治術后早期營養護理對患者營養狀況與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2,19(24):87-90.
[7]蔣穎,毛可適,岳春賢,等.長程腦電圖和Glasgow昏迷量表評分對重癥腦功能損傷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8,31(4):257-259.
[8]韓今朝.基于NRS2002營養風險篩查下的營養支持對老年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營養狀態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3,30(9):47-49.
[9]侯家興,吳意,朱平安,等.不同疾病人群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特異性抗體IgM、IgG和IgA的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20,20(6):763-766.
[10]張宇.早期分級康復護理對重癥腦外傷昏迷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6):165-167.
[11]高彩萍,張曙映,施娟,等.團體延伸康復訓練對腦外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及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12):2270-2275.
[12]孫娟,任鴻萍.早期腸內營養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及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3):476-481.
[13]高娣,李敏,張錦,等.早期營養干預聯合舒適護理對腹部手術患者應激反應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4):163-166.
[14]劉真真,胡輝歌,申高飛,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聯合益生菌治療對SAP患者腸道菌群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1,38(11):1663-1666.
[15]張園梅,馮程程.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腦外傷昏迷患者營養指標及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生命科學儀器,2022,20(z1):475.
[16]任秀贊,馬旭輝,裘靜娥,等.早期腸內營養聯合抗感染干預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胃腸道菌群感染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8,19(9):685-688.
[17]姚望,張鑫杰,姚慶華.胃腸道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9,46(15):780-784.
[18] AYAKA I,TAKAYOSHI T,EIKO T,et al.Effect of early nutritional support on quality of life by EORTC QLQ-C30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Blood Cell Therapy,2022,5(4):107-115.
[19]程飛,翁延宏,陳偉.早期腸內營養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中的應用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2022,29(3):150-154.
[20]郝清源.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腦卒中患者中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9,43(11):1310-1311,1314.
[21]關遠志.早期腸內營養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5):105-108.
[22]曾憲國,陳黎新,陳自力,等.早期腸內營養對嚴重腹部創傷術后患者營養狀態、免疫功能和腸屏障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16):24-27.
[23]王龍珍,錢葉紅,陸志斌, 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神經外科危重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 2019,17(1):36-38.
[24]鄧云,成英,樂道平.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結合早期腸內營養對危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腸道免疫及感染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46-48.
[25]熊厚仁,方迎迎,朱明華,等.早期腸內營養耐受性分級干預方案在心臟外科術后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23,30(9):64-68.
(收稿日期:2023-09-05) (本文編輯:郝天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