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賀林
(貴州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蒙江位于珠江流域,是紅水河一級支流,分為兩源,主源格凸河發源于長順縣,河長153 km;支流漣江發源于花溪區,河長142 km。兩源于雙河口匯合,以下稱蒙江,蒙江干流河長96 km,總流域面積8 650 km2。
黃家灣水利樞紐位于格凸河中游納耐田河段,壩址斷面以上集水面積969 km2,河長91.23 km,主河道平均比降3.63‰。樞紐為大(2)型Ⅱ等工程,設計洪水標準1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2000 年一遇,死水位1 035 m,正常蓄水位1 055 m,總庫容15 720 萬m3,為蒙江(含格凸河)水電梯級開發的龍頭水庫,功能以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為主,兼顧農田灌溉和發電。供水保證率P=95%,灌溉保證率P=80%,發電保證率P=90%[1]。
樞紐由大壩樞紐工程、供水灌溉工程和發電工程三部分組成,采用主壩+左岸大地頭沖溝副壩+左岸岸坡式溢洪道+左岸泄洪兼放空隧洞+右岸供水灌溉取水系統+右岸壩后電站布置,其中塔式取水口為供水灌溉與發電合并布設。
電站為壩后式開發,總布置形式為取水口→引水隧洞→壓力鋼管→發電廠房,均布置于右岸,裝機容量24 MW。機組臺數及單機容量主要考慮電站保證出力與下放生態流量,枯期11~4 月2.04 m3/s、汛期5~10 月5.40 m3/s,兼顧機組運行穩定性和運行維護管理、機電設備和廠房土建工程量等因素。
2.1.1 機組方案
電站機組采用大小機結合形式布置。根據多年月流量排頻統計,流量大于3.98 m3/s 出現頻率在90%左右,已基本覆蓋運行時段,其余10%時段不能發電,此時通過環境水管下放生態流量。因此小機即生態機功率4 500 kW,其45%出力流量3.98 m3/s;考慮大小機銜接和穩定運行,保證全時段發電,兼顧經濟和靈活性原則,配備2 臺9 750 kW大機,使其45%出力4 387.5 kW接近小機裝機容量。裝機方案為2×9 750 kW+1×4 500 kW。
2.1.2 水輪機
樞紐正常蓄水位1 055 m,水頭運行范圍49.08~69.77 m,水頭變幅20.69 m,按規范要求此類中高水頭水輪機的額定水頭宜在加權平均水頭0.95~1倍范圍內選定。根據水頭出現幾率成果,本站高水頭段59.00~69.77 m 出現比例較高,60 m 以上占65.31%,綜合考慮電站穩定運行和保證率,額定水頭為加權平均水頭0.985 倍即60.85 m。水輪機比轉速220≤ns≤260 m(kW),比速系數1 700≤k≤2 000,結合該水頭段優秀模型特性曲線,本電站水輪機模型最高效率≥94.22%,真機最高效率≥95.0%,額定工況時模型效率≥92.0%,真機效率≥93.0%。適合本站的水輪機型為混流式,以9 750 kW 機組機型比選為例,其主要特征參數比較如表1 所示,模型綜合特性曲線如圖1 所示[2]。

圖1 9 750 kW 機組機型模型綜合特性曲線圖

表1 9 750 kW 機組機型特征參數比選表
從效率角度分析,HLA904a 的模型、原型最高效率、額定效率和最大、最小水頭效率在比選方案中最高,HLA743 次之,HLA244 較低;從空蝕性能角度分析,HLA904a 最大空化系數0.117,吸出高度-3.2 m,抗空蝕性能最好,HLA244 次之,HLA743 較差;從能量指標角度分析,HLA904a 轉輪直徑1.40 m 最小,額定轉速428.6 r/min,設備重量輕,設備造價低,能量指標高;從運行工況角度分析,HLA904a 運行工況范圍在高效率區,運行范圍廣。綜合確定HLA904a-LJ-140 為本站9 750 kW 機組代表機型,按照同樣方式確定HLA904a-LJ-102 為4500kW 機組代表機型[3]。
2.1.3 發電機
發電機型號SF9750-14/3300 為懸式結構,額定功率9 750 kW,額定電壓10.5 kV,額定轉速428.6 r/min,功率因素0.8,額定效率96.8%,頻率50 Hz,絕緣耐熱等級F 級,自并勵可控硅靜止勵磁,飛輪力矩800 kN·m2。采用機械制動,密閉式空氣循環通風冷卻。
發電機型號SF4500-10/2600 為懸式結構,額定功率4 500 kW,額定電壓10.5 kV,額定轉速600 r/min,功率因素0.8,額定效率96.2%,頻率50 Hz,絕緣耐熱等級F 級,自并勵可控硅靜止勵磁,飛輪力矩200 kN·m2。采用機械制動,密閉式空氣循環通風冷卻。
2.1.4 水力過渡過程
電站引水隧洞長428.6 m,內徑5.0 m,引水主管長30 m,直徑5.0 m;支管長23.52 m,直徑2.25 m。隧洞樁號0+155.056 m 處接灌溉引水支管,管長47 m,直徑1.6 m,末端接調流調壓閥,灌溉引水流量6.528 m3/s。根據《水力發電廠機電設計技術規范》,過渡過程按以下原則設計:機組甩負荷最大轉速升高率<60%;機組甩負荷在額定水頭和最高水頭兩種情況下,最大蝸殼壓力升高控制在相應水頭30%~50%以內;機組甩全負荷時尾水管內最大真空度≤8 m 水柱。將灌溉引水末端調流調壓閥模擬為1 臺機組,并按兩種工況計算,取各過渡過程特征數值的最大值作為控制值,結果表明成果均滿足規范要求[4]。
(1)灌溉引水管取設計流量,即模擬機組運行,流量6.528 m3/s,此時直線關機時間大機9 s、小機6 s;機組甩負荷的最大轉速上升值大機56.48%、小機21.02%;機組最大蝸殼壓力升高值大機46.60%、小機34.81%;尾水管內最大真空度大機5.60 m、小機5.30 m;大機轉動慣量80 t·m2、小機20 t·m2。
(2)灌溉引水管不取流量,即模擬機組停機,此時直線關機時間大機9 s、小機6 s;機組甩負荷最大轉速上升值大機54.87%、小機53.82%;機組最大蝸殼壓力升高值大機46.31%、小機46.36%;尾水管內最大真空度大機3.10 m、小機4.50 m、大機轉動慣量80 t·m2、小機轉動慣量20 t·m2。
本工程共有8 座泵站,其中松白支渠1 座、水宗支渠1 座、水塘支渠1 座、猴場供水管線1 座、大營供水管線1 座、庫尾1 座、其余斗渠2 座。以松白支渠長征橋提水泵站為例,介紹泵站機電設計。
2.2.1 基本資料
長征橋泵站功能為向松山工業園、縣城和松山片區灌溉供水,泵站采用一級提水,原水從松白支渠0+710.809 處自流進入進水池,經水泵提水至1 177 m 高程出水池。取水池最高運行水位1 026.30 m、設計水位1 026.20 m、最低運行水位1 026.10 m;高位水池最高運行水位1 177.90 m、設計水位1 177.70 m、最低運行水位1 177.50 m;泵站設計流量2.739 m3/s,其中灌溉設計流量0.609 m3/s、灌溉加大流量0.792 m3/s、供水設計流量1.947 m3/s;泵站吸水管線長度7.5 m、管徑0.7 m,泵站至高位水池管線長度570 m、管徑1.4 m;廠內外進出水管線水頭損失7.7 m,其中廠外5.7 m、廠內2.0 m;泵站最高揚程159.50 m、設計揚程159.20 m、最低揚程158.90 m。
2.2.2 裝機方案比選
考慮到泵站供水流量較大、利用小時較高,灌溉流量較小、年利用小時較低,根據《泵站設計規范》,供水部分裝機方案為3 用1 備或2 用1 備、灌溉部分設1 臺機組,經設備市場調查,兩方案比選要素如表2 所示。可知,經濟性方面方案一總投資較方案二增加40 萬元,二者相差不大;運行靈活性方面方案一單泵設計流量0.649 m3/s,與灌溉設計流量相當,方案二單泵設計流量0.974 m3/s 則差距較大,不利于灌溉期流量的調節。考慮灌溉期較短、利用小時不高,確定采用方案一,非灌溉期時開啟3 臺水泵供水即滿足供水設計流量要求;灌溉期開啟4 臺水泵,通過輸水調節和運行方案優化滿足各工況流量要求[5]。

表2 長征橋提水泵站裝機方案比選表
2.2.3 水泵機組選型
本泵站裝機5 臺,單級雙吸離心泵制造難度小、效率高,電機運行穩定性高,廠房布置方便,為選定機型。泵機設計揚程159.2 m,額定流量0.649 m3/s,額定轉速1 490 r/min,額定效率≥81.0%,最大軸功率≤1 180 kW,吸水口直徑0.5 m,出水口直徑0.4 m,比轉速69.1,最大汽蝕余量7.0 m。配套電動機選用同步電機,額定功率1 400 kW,額定效率95.6%,額定頻率50 Hz,功率因數0.9,額定轉速1 500 r/min,額定電壓10 kV。水泵并聯曲線如圖2 所示,可知,單臺水泵運行時最大揚程時流量輸出2 300 m3/h,最小揚程時流量輸出2 380 m3/h,設計揚程時流量輸出2 336 m3/h;3 臺水泵運行時最大揚程時流量輸出6 860 m3/h,最小揚程時流量輸出7 100 m3/h,設計揚程時流量輸出6 970 m3/h;4 臺水泵運行時最大揚程時流量輸出9 100 m3/h,最小揚程時流量輸出9 410 m3/h,設計揚程時流量輸出9 240 m3/h,在非灌溉期(3 臺水泵運行)和灌溉期(4 臺水泵運行)均滿足供水流量要求[6]。

圖2 水泵并聯曲線圖
2.2.4 調保計算
本泵站出水主管長約570 m,直徑1 300 mm,機組運行方式為4 用1 備,按4 臺機組同時突然斷電計算。調保計算參數如下:閥門兩段關閉,4 s 關閉95%、20 s 關閉5%;最高壓力按1.18 倍水泵出口額定壓力為195 m;最高反轉速按0.46 倍額定轉速為-690 r/min。經計算在供水總管上設置1 臺DN400 水擊預防閥、1 臺DN400 水擊泄壓閥、3 臺DN200 復合式防水錘空氣閥(樁號管0+054.769、管0+250.058和管0+435.158)。壓力包絡線如圖3所示,管道任何部位不出現水柱斷裂。

圖3 調保計算壓力包絡線圖
黃家灣樞紐電站升高電壓側為110 kV 電壓等級,其中110 kV 側出線1 回,電站通過一回線路接入紫云110 kV 變電站,輸電距離14 km,導線型號LGJ-240,輸送最大容量為2.4 萬kW。電站在豐水期擔任基荷,枯水期擔任峰荷,無調相要求。
發電機與變壓器組合采用“三機兩變”方案,即2×9 750 kW 機組為單母線接線,經1 臺25 000 kVA變壓器組成兩機一變單元,由10.5 kV 升壓至121 kV;4 500 kW 機組和1 臺6 300 kVA 變壓器組成一機一變單元接線;2 臺廠用變壓器分別接在發電機10.5 kVⅠ、Ⅱ段母線上。110 kV 電壓側采用單母線接線[7]。
廠用電源按兩組獨立設計,1 號廠用電源由發電機Ⅰ段電壓母線經斷路器、500 kVA 干式變壓器引來,2 號廠用電源由發電機Ⅱ段電壓母線經斷路器、500 kVA 干式變壓器引來。機組自用電與全廠公用電混合供電,采用一級電壓380 V/220 V 供電,400 V 母線分兩段分別接至2 臺廠用變壓器,兩者互為備用,正常情況下分段運行。
壩區用電設備負荷較分散,因此在壩區左、右岸各設置1 套10 kV 配電系統。
左岸用電設備負荷主要包括溢洪道弧形工作閘門3 臺總功率2×30 kW,檢修閘門啟閉機1 臺功率2×15 kW,泄洪放空隧洞進口事故閘門啟閉機1 臺功率32 kW,事故閘門用檢修橋機1 座功率11 kW,泄洪放空隧洞進口工作閘門啟閉機1 臺功率 22 kW,工作閘門用檢修橋機1 座功率15 kW;考慮照明、檢修等負荷,用電設備總容量為246 kW,最大負荷為207 kW。電源引接1 號發電機出口10 kV 母線和保留10 kV 施工電源的雙電源供電方式,經1 臺315 kVA 降壓變壓器降壓至0.4 kV 后供電。考慮大壩有溢洪要求,再設1 臺300 kW 柴油發電機做應急電源接于0.4 kV 母線上[8]。
右岸用電設備負荷主要包括取水口攔污柵清污機16 kW,取水口上中下層隔水閘門啟閉機2×22 kW;溉供水管出口檢修閥門5.5 kW、工作閥門5.5 kW、橋機11 kW,考慮照明、檢修等負荷,用電設備總容量為148 kW,最大負荷為132 kW。電源引接壩區左岸配電系統中10 kV 母線,經1 臺250 kVA 降壓變壓器降壓至0.4 kV 后供電。
以松白支渠長征橋提水泵站為例,介紹泵站電氣設計。
長征橋泵站裝機容量為5×1 400 kW 4 用1 備布置,設計流量1.947 m3/s,日供水量16.8 萬m3,供水重要性為中等,屬中型泵站,泵站負荷等級確定為二級,需兩回供電線路向泵站供電,經線路電壓降計算,采用35 kV 電壓等級、LGJ—120 導線向泵站供電時,4 臺電動機同時運行下線路電壓降2.03%,滿足GB/T 12325—2008《電能質量 供電電壓偏差》規范要求。電動機與主變壓器組合采用2 臺主變單母線接線布置,明備用方式運行,主變壓器容量8 000 kVA。假設干橋110 kV 變電站35 kV 側為無窮大系統,按最不利運行情況即泵站10 kV 母線4 臺電動機運行,系統接線圖及等值電抗圖見圖4、圖5。

圖4 系統接線圖

圖5 等值電抗圖
泵站電動機單機額定容量1 400 kW,主要功能為供水,年利用小時高,按同步電動機考慮。電動機主要參數額定功率1 400 kW,額定電壓10 kV,額定電流93.5 A,功率因數0.9,額定頻率50 Hz,額定效率96.1%;電動機斷路器型號ZN28—12,額定電壓12 kV,額定電流630 A,額定開斷電流25 kA,額定短路關合電流65 kA,機械壽命20 000 次;主變壓器型號S11—8000/35,額定容量8 000 kVA,電壓35±2×2.5%/10.5 kV,結線組別Y、d11,調壓方式無載調壓,阻抗電壓7.5%,中性點不接地。電器設備均采用箱型固定式金屬開關,其中35 kV 設備斷路器為ZN12—40.5 型真空斷路器,額定電流630 A,額定開斷電流25 kA;10 kV 設備斷路器為ZN28—12 型真空斷路器,額定電流630 A,額定開斷電流25 kA;35 kV 高壓電纜型號WDZB-YJV;10 kV 高壓電纜型號WDZB-YJV。考慮母線電壓下降對接觸器、直流系統充電裝置的影響,電動機起動按軟啟動方式,經計算10 kV 母線電壓降6.2%,滿足規范要求。
黃家灣水利樞紐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9 321 萬m3/a,可解決紫云縣12.3 萬人、2.35 萬頭大牲畜和工業園區供水問題,灌溉田土74 121 畝,電站總裝機容量2.4 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5 630 萬kW·h,同時可對下游梯級電站起到調節作用,提高下游梯級電站保證出力,增加發電量。工程概算總投資319 602 萬元,經濟內部收益率8.04%,經濟效益費用比1.0,凈現值1 238 萬元。工程開發條件好,實施效果顯著,經濟合理可行。后續應當加強蒙江下游其余梯級樞紐開發論證和實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