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19 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供銷合作總社等六部門聯合召開全省農資打假工作視頻會議,標志著2024年全省農資打假工作全面啟動。
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農資打假聯合行動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密切協作下,各級各部門履職盡責,通力合作,敢作善為,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是農資產品質量總體穩中有升。各部門不斷完善農資產品的登記注冊和審批管理,嚴格執行有關條件、程序和標準,從源頭把住農資質量安全關。全省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抽檢合格率分別達到98.3%、98.2%、94.3%、99.7%和99.1%。二是專項治理力度持續加大。各級各部門根據農資使用的季節性、區域性特征,圍繞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等6類重點品種,以開展“藍劍護農”“穩糧保供”“昆侖2023”、種業振興市場凈化、農膜聯合監管執法等專項行動為抓手,以案件數量和質量彰顯擔當作為。公安部門破獲假劣農資案件66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2 人,涉案金額1800 余萬元。市場監管部門查辦農資案件205 件,罰沒金額337.89 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3 件,其中查辦化肥類案件158件、沒收化肥類非法物品153.2噸。農業農村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7.3萬余人次,立案1597件,罰沒金額678.3 萬元,維護了農資市場秩序。三是協同監管日趨緊密。農業農村部門印發全省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運用“三個一遍”措施,檢查農資生產企業和經營門店9.1 萬個次,排查農資市場4584 個次。檢察機關通過懸掛宣傳條幅、擺放展板、發放宣傳資料、掃描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普及法律法規,營造農資打假的輿論氛圍。公安部門制發依法嚴厲打擊危害糧食安全違法犯罪的通知,對涉農資犯罪,實施“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工信部門與重點保供企業建立“一對一”聯系機制,每周調度產量進度、每月統計分析運行情況,確保生產任務按計劃推進。供銷合作總社加強農資質量管理,嚴把進貨、銷售、資質“三關”。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2024年全省農資打假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體思路是: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為目標,按照“源頭嚴控、過程嚴管、違法嚴懲”的思路,在突出“嚴”字上下功夫,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作,開展專項行動,狠抓執法辦案,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進一步優化農資市場環境,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權益。重點抓好六項任務。
(一) 開展“藍劍護農2024”行動。在春耕備耕、春季田管、三夏、秋冬種等重點時節,嚴管種子、農藥、肥料等重點品種,扭住制售假劣農資、農資“忽悠團”和網絡銷售假劣農資等問題,采取“拉網式”排查與“突擊式”排查相結合、日常檢查與執法辦案相結合、部門協查與交叉互查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頻次的執法專項治理行動,實現“三個全覆蓋”,即農資批發市場和銷售集散地監管巡查全覆蓋,農資生產企業和經營門店入戶檢查全覆蓋,農資生產和經營主體普法宣傳全覆蓋,靶向聚焦,重拳出擊,同向發力,切實加強農資生產、流通和使用全環節無縫監管,打出專項治理行動的聲勢和威力。
(二) 嚴把農資審批準入關口。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要求,認真履行農資生產經營許可職責,加強農資生產經營主體資質審查,嚴格執行有關條件、程序和標準,規范和優化審批流程。組織開展有關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清查,對不符合法定資質條件或有嚴重違法行為的,依法依規予以清理、取締、吊銷,及時公告行政許可及行政處罰等信息。
(三) 嚴管農資產品質量。將監督抽查作為履行監管責任的重要內容,作為發現問題線索的重要手段。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圍繞使用量大、合格率低、風險隱患高的重點農資品種,開展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加大對種子、農藥、肥料流通環節抽檢比重,加快抽檢工作節奏,推進年度匯總通報向隨抽隨檢隨報轉變,及時公布監督抽查結果,嚴厲查處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將在監督抽查中發現不合格產品的生產經營主體納入重點監管對象。
(四) 嚴懲制售假劣農資行為。廣辟農資領域案件線索來源,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對制假售假違法行為“零容忍”。對涉嫌生產假劣農資、忽悠行騙坑農害農的,要上挖源頭、下追流向,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構成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對交辦函告、巡查檢查、監督抽查、投訴舉報、媒體報道等途徑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從嚴從快查處。對涉及面廣、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切度高、造成重大農業生產事故等制售假劣農資案件,要采取掛牌督辦、集中辦案、聯合查處等方式,限期徹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各界積極反映假劣農資線索,公布典型農資打假案例,震懾違法犯罪行為。
(五) 嚴密組織普法宣傳活動。落實“誰主管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責任制,以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為主線,以“放心農資進鄉村,穩產增收保安全”為主題,在關鍵農時,深入鄉村農戶,走進田間地頭,印發農資購買使用資料,宣傳農資法律法規,普及識假辨劣常識,有效引導廣大農民從正規渠道購買放心農資、科學使用農資。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宣傳導向作用,依托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渠道,動態發布排查檢查、產品抽檢、執法辦案、消費警示等信息,讓打假護農理念廣為人知、深入人心。繼續將農資打假列入市級政府質量督查考核內容,各地要及時報送工作動態、經驗做法、新聞媒體宣傳等材料,省廳將擇優向全國農資打假工作專刊推薦。
(六) 嚴查網絡銷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發揮農資打假部門協調機制作用,加強農業與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對接協作,督促電商平臺按照《電子商務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加強對互聯網銷售農藥、獸藥、種子、農機等農資的管理,對于資質不全、違規銷售的責令整改,確保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購銷臺賬等要求。嚴格執行限用農藥不得利用互聯網經營的規定,不得違法違規將種子銷售至生態適宜區外。對媒體曝光、投訴舉報等發現的線上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