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雁 蘇榕鳳 張曉鳳



[摘 要]UbD理論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堅持目標導向”原則不謀而合,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運用UbD理論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文章呈現了目標導向的教學設計思路和過程性評價融入課堂的教學方式,以期為跨學科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跨學科實踐;逆向設計;評價體系;燃料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5-0056-04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中提出了“跨學科實踐”這一主題,并對課時進行了規定。該主題旨在培養學生建立應用化學、技術、工程融合解決跨學科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選取真實復雜的大任務來驅動,以具體任務為抓手,使每位學生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跨學科實踐活動的全面育人價值。新課標更重視化學實驗探究思路和方法的構建,以素養為導向,強調知識內容的結構化和功能化,讓學生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發展正面的化學學習興趣、化學價值觀,培育科學態度與責任核心素養,形成安全意識和養成環保習慣[1]??鐚W科實踐活動所設置的項目應基于課本又不局限于課本,聯系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真正做到學科融合,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原則,與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論中提到的“以終為始”的逆向教學設計模式不謀而合。本文以“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為例,就如何結合逆向教學設計理念設計跨學科實踐活動進行闡述。
一、活動分析
(一)活動的意義
《課程標準》中的“學習主題5”側重于落實科學態度與責任核心素養,在本學習主題中設置了10個跨學科實踐活動的選題,選題都基于真實情境與真實問題。實踐活動意在讓學生真正動手探究,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化學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感悟化學價值。本文選取“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為活動主題,立足于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調查過程中形成合理選擇和使用燃料的思路與方法,構建變化觀念,促進學生對化學反應及能量、可持續發展等大概念的理解,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2]。
初三學生面臨升學,學業壓力大、時間緊,學習中存在死記硬背的現象,無法深刻體悟化學學科的價值。如何在緊張、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要求教師以新課標為本,設計一系列有效的跨學科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活動的內容
下面將基于UbD理論設計“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教學案例。課前,教師安排學生根據要求完成資料收集,并預先對學生的材料進行整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資料對一系列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并將結論進行整理、匯報。教師及時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個性化點評。課后,學生小組合作撰寫能源合理使用項目書,在下次課堂中進行主題匯報,經教師與同伴點評后再作修改。在項目活動的最后,教師提供相關的社會性主題,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感悟從化學視角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二、活動目標的確立
逆向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明確預期目標。在第一階段,教師要思考如何從課標中提煉出本次活動的具體目標。確定了活動目標之后,教師還要根據初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基礎,進行第一階段的設計——預期目標的設計(如表1)。
三、評價體系的構建
UbD理論指出,教師要根據所收集的評價證據來思考教學活動的內容與安排,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根據學習內容去思考教學過程的設計[3]。因而,設計一個系統、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整個教學活動來說十分重要。結合第一階段的預期目標,本次實踐活動第二階段的設計——評估證據的確定如表2所示[4]。
為了更清晰地體現評價的內容以及評價的方式方法,基于對以上評價內容的參考,并結合具體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設計針對該實踐活動的具體的評價流程圖(如圖1)。
本實踐活動評價體系指出了具體、可行的評價內容,加入了多元的評價主體,采用了多種評價形式,旨在充分發揮評價的樞紐作用,緊緊把握學業要求中的目標,貫徹“以終為始”的教學理念;該評價體系還給出了評價形式和評價標準,有助于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和評價的進行;加入了同伴互評和學生自評,體現了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可以更綜合地評價學生素養的達成情況。
本次實踐活動的評價將在課堂上進行,評價表采用匿名填寫的形式,并在表中給出詳細的評價標準,以確保收集到的評價結果較為真實、準確。表3是參考相關文獻并結合實踐活動的特征而設計的評價標準[5]。
四、教學活動的設計
完成了前兩個階段的任務之后,接著進入第三階段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參考了UbD理念中的WHERETO要素[6](如圖2)。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如表4所示。
教學活動以調查和討論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和支持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活動和討論過程中獲得知識,在做中學,既能夠學習知識,又能夠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教學活動設計中融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案例,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是化學,學習化學知識對解決真實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從物質組成的角度分析燃料的使用,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社會問題,讓學生體會化學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合作、實踐、創新等素養,又提升了學生調動多學科知識、通過技術手段獲取信息、運用技術和工程方法設計方案的能力。
五、總結與反思
本研究以“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為例,基于UbD理論開展初中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的研究。筆者對跨學科實踐活動的實施有以下幾方面體會:首先,在進行跨學科實踐活動設計時,要對項目內涵進行剖析,分解出多個圍繞項目價值的具體任務;其次,在課堂實踐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問題的創設者對學生的活動起支持作用;最后,在課程評價方面,跨學科實踐活動要發揮過程性評價的作用,建立學生素養評價體系。
化學課程的跨學科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社會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跨學科實踐活動的全面育人價值是當今教育研究的重點。在更深入的研究中,教師需思考如何在活動中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頻率,如何落實實踐活動的社會價值以及如何在師生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評價主體,建立跨學科實踐活動的家校評價體系。
[? ?參? ?考? ?文? ?獻? ?]
[1]? 錢揚義.《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J].化學教育(中英文), 2022(21):13-20.
[2]? 房喻,王磊.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 王春.基于UbD理論的化學教學設計研究:以“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9):46-50.
[4]? 威金斯,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5]? 劉美辰,李光.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評價:問題檢視、原因分析與改進策略[J].中國考試,2021(12):46-55,74.
[6]? 倪勝軍,付紹武,艾進達.逆向、整體、可操作:UbD理論視角下化學單元教學設計:以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為例[J].化學教學,2021(12):48-51,64.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