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婷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1]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一進程中孕育形成的偉大精神,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精神基因。石油精神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工業化發展進程中行業精神的典范,既體現了對石油行業規律性認識的高度總結,也是推進中國石油行業創新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石油精神是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寶貴財富,什么時候都不能丟。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大力弘揚以‘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蘊含的時代內涵,凝聚新時期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2]依托這一現實發展背景,本研究以石油精神形成與發展的一個典型地區入手,探究石油精神在這一地區的傳播情況,從其自身發展軌跡出發,以石油精神主題報道為研究對象,在對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演進規律形成清楚認知的基礎上,探究其宣傳報道形式的創新路徑。從新聞敘事結構角度出發探究石油精神主題報道“變與不變”的發展規律,旨在驗證一切事物都是由內在要素和外在形式共同構成的這一規律。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演進軌跡也是其自身內容與形式各結構要素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不僅體現了主題報道敘事結構的創新路徑,也為主題報道進一步發揮特殊宣傳作用、強化宣傳報道效果提供了幫助。
克拉瑪依油田作為“共和國石油長子”,在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不出油、不死心”的黑油山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軍旅文化、當地民族文化相結合,淬煉成了以“愛國奉獻、艱苦創業、民族團結、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為核心的克拉瑪依精神,并逐漸發展成為城市文化靈魂為城市各族干部群眾所認同。究其原因,離不開大眾傳播媒介的宣傳引導。《克拉瑪依日報》作為新疆克拉瑪依市委機關報,同時是傳播石油精神的主要渠道,記錄了石油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內涵與實踐特征,注重與地方發展戰略和地域特色相結合,塑造著石油人以及城市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價值追求。
本研究以《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自2005年2月1日創辦至2023年12月31日以來在敘事結構層面所體現的演進軌跡與發展特征,探究不同歷史時期對這一精神理論內涵的闡釋與實踐。
為了進一步增強研究的準確性,體現研究方法使用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要求,本文以2005年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為時間范圍,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進行人工樣本篩選,得到符合要求的報道篇數共983篇,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合成周抽樣。由于樣本并非覆蓋全部研究時間范圍的每一天,因此合成周的數值選擇不能過少,以每年抽取10個合成周、50篇樣本為數量進行抽樣,得到最終樣本總量為492篇,以此作為研究數據進行分析。
新聞敘事結構也叫作新聞文本的結構形式,分為內結構和外結構兩個方面。內結構指通過語句而推理得到的被敘述內容,并且由被敘述的內容以命題為中心為線索來安排外結構的方式[3]176。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敘事內結構演進特征進行分析,旨在把握主題統籌下新聞傳播者的生產意圖與宣傳思想。
3.1.1 敘事主題:石油精神主題表達的“集中度”特征日益明顯
敘事主題是敘事內容及意義的核心呈現,就構成來看,其并非事實的簡單堆砌,而是本身形成一種層次分明的等級結構。新聞敘事主題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其通過標題的形式進行表達和呈現,標題是新聞文本的綱要性概述。更進一步來看,新聞主題由命題構成,命題是新聞主題的最小意義組成單位,每一級命題歸屬更高一級命題,最終形成新聞敘事的宏觀命題,即主題。在較長篇幅的新聞文本中,命題常常表現為小標題的形式。
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近19年來的新聞標題高頻詞進行統計與篩選,以5年為一個時間階段,得到4個時期標題高頻詞出現頻次前5名的詞匯,分布情況如下:2005—2009年為“精神”“油田”“油城”“群英譜”“開發”;2010—2014年為“精神”“油田”“石油”“克拉瑪依精神”“民族團結”;2015—2019年為“石油精神”“勘探”“油田”“克拉瑪依精神”“民族團結”;2020—2023年為“石油精神”“文化”“克拉瑪依”“傳承”。可以發現,在主題高頻詞的演進歷程中,逐漸呈現出詞匯表達的“集中度”特征,即從分散化的“精神”表達逐漸向“克拉瑪依精神”聚焦,進而在與地方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相融合的進程中不斷推動“克拉瑪依精神”向“石油精神”歸并表達。在此基礎之上,對主題統籌下的小標題高頻詞進行進一步統計與篩選,得到出現頻次前10的詞匯分別是“石油”“創新”“文化”“團結”“克拉瑪依精神”“發展”“開發”“技術”“勞模”“堅守”。綜合前述分析,說明在敘事主題層面主要圍繞石油精神在克拉瑪依的發展歷程,突顯克拉瑪依精神向石油精神及石油文化融合歸并的發展特征。在這一過程中,這些主題報道高頻詞不僅向讀者呈現了石油精神在克拉瑪依的傳播演進趨勢,也增強了讀者對于石油精神與克拉瑪依精神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同時為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
3.1.2 敘事結構:由空間敘事向時空相結合的結構方向轉變
敘事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轉換,轉換的過程即敘事主體運用語言、文字、圖像等轉換工具對事件本身進行轉述。就各事件之間的連接關系來看,一個完整的故事至少要包括兩個事件,事件與事件之間構成了帶有連續意義的序列,這種連續性的序列必須通過某種要素或關系進行連接[4]。一般將事件序列之間的連接關系分為時間要素連接和空間要素連接兩種形式,前者是以事件發生發展時間為順序展開的排列,后者是以人物本身及其關系為順序進行的組合。
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內部事件序列的連接關系進行分析,發現按空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呈減少趨勢,按時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呈增加趨勢(見圖1)。以2011年為劃分界限,2011年以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按空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均高于按時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二者之間篇數占比差值的最大值為30.6%;自2011年起,獲獎作品按時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開始出現高于按空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之后有8次占比高于按空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有1次與按空間要素連接的篇數占比持平,說明二者之間的占比差值縮小。結合兩個階段報道的具體內容來看,2011年以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更加突出體現各油田企業精神及其基本內涵要素的集中表達,以反映石油人具體實踐為主要內容,并挖掘這一實踐過程中所展現的精神風貌,因此更具共時性特征。2011年及此后的《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更加突出體現以克拉瑪依精神為核心的石油精神的繼承性與創新性特征,反映這一傳承歷程的發展軌跡,因此更具歷時性特征,在此之上輔之以共時性內容呈現,從而共同體現克拉瑪依精神與石油精神傳承與弘揚的重要性。

圖1 《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內部事件序列連接關系占比圖
新聞敘事的外結構是新聞文本所呈現出的言語表達的常規范疇和常規程式,具體表現為文本的構成、段落的銜接和語句的銜接等[3]176。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敘事外結構演進特征的分析聚焦新聞文本的表現形式,探究新聞文本中詞法和句法的使用及其語義特征,把握不同時期石油精神主題報道敘事結構在言語表達層面的變化軌跡,進而形成對其言語使用與意義呈現的整體認知。
3.2.1 修辭手法:增加比喻修辭手法的使用頻率,強化主題報道可讀性
修辭是人們在運用語言等形式表達思想情感的活動中用來提高表達效果的一種規律[5]。比喻作為新聞文本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種修辭手法,是指根據聯想用人們所熟悉的事物描述人們未知事物的表現手段,能夠增強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和易讀性。筆者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不同發展階段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篇數及其占比變化趨勢進行分析,以2013年為時間界限進行劃分,研究結果顯示,在2005年至2012年間,《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篇數普遍較少,篇數最高值為2008年的6篇,與篇數最低值之間的差值為5篇。就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篇數占總篇數的比值情況來看,無明顯規律可循。自2013年起至2023年間,《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篇數不斷增加,其篇數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值為24篇,說明篇數增加幅度較大;就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篇數占總篇數的比值情況來看,其占比變化呈穩步上升趨勢(見圖2)。綜合前述分析,說明《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在修辭使用方面逐漸趨向于便于讀者閱讀和理解的方向轉變,旨在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提高主題報道的可讀性。

圖2 《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篇數及其占總篇數比值圖
3.2.2 句式表達:使用多種句式強化讀者認知,增強傳播效果
句子是由詞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進行組織并表達相對完整意思的語法單位,是話語表達的基本運用單位。句子可以通過不同的聯結方式組合成句群,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表達形式劃分為不同的句式。通過對《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不同發展階段的句式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在第一階段更加突出使用排比句的表達形式,在73篇樣本中,出現排比句的篇數為29,占總樣本篇數的39.7%。對排比句的突出使用反映了新聞傳播者對于強化石油精神主題報道表達氣勢的重視,旨在以層層遞進的重復性句式提高讀者關注度,深化中心主題。第二階段更加突出使用判斷句的表達形式,在115篇樣本中,出現判斷句的篇數為33,占總樣本篇數的28.7%。判斷句作為對事物某種狀態和屬性的表達,能夠明確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存在狀態,表達其中所蘊含的現實意義,幫助受眾形成認知。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更加突出使用祈使句的表達形式,在304篇樣本中,出現祈使句的篇數為58篇,占總樣本篇數的19.1%。通過使用祈使句進而提出對石油精神傳承與創新的現實要求,能夠提高讀者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石油精神傳播的重要地位。
3.3.1 多種體裁配合使用,體現主題報道的融合性和適配性特征
《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體裁共7種類型,分別是消息類、通訊類、深度報道類、新聞特寫類、新聞評論類、專訪類、其他類。就《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體裁占比情況來看,通訊類體裁報道篇數占比最大,其次是深度報道類。兩類報道體裁的高比例使用體現了新聞傳播者在報道過程中更加注重對石油精神相關內容的描寫,通過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展現具體細節,從而細化報道內容。消息類體裁因其時效性強、內容簡潔精練、反映最新社會動態等特征在2021—2023年的報道篇數有所增加,反映了社會及新聞媒體對石油精神關注程度的提高,石油精神宣傳與弘揚力度也不斷加大。新聞特寫類、新聞評論類、專訪類、其他類體裁共同發力,進一步豐富了敘事內容的呈現形式。綜合前述分析,說明《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體現了較強的體裁融合性特征,不僅通過多樣化宣傳方式增強了敘事內容的吸引力,也進一步強化了讀者對克拉瑪依精神與石油精神的理解和認知。
3.3.2 積極發揮評論與專訪在引導輿論方面的特殊功能,調動讀者積極性
《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在體現黨媒聲音的基礎上,突出選擇具有權威性的信息源如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以及石油工人典型代表等人物發言、口述或訪談,以此增強石油精神主題話語的公信力。通過明確提出石油精神傳承與弘揚的現實要求,以反映石油精神文化創建與對外交流活動為主要內容,增強讀者在這一過程中對于石油精神與克拉瑪依精神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為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供宣傳平臺。同時,也在更廣泛層面上調動讀者積極性,影響與改變讀者認知、態度和行為,進而發動更多行動者和社會資源參與到石油精神傳承與傳播活動中,以此進一步提煉與展示石油精神的地域發展標識和文化精髓,不斷創新石油精神價值表達與闡釋形式。
3.3.3 “延續性+集中式”的敘事結構安排促進資源整合,形成報道合力
因報道對象的特殊性,石油精神主題報道形式不能局限于短時性的集中報道,也就是說,石油精神綿延不斷的屬性決定了其須以“延續性+集中式”的報道形式深入人心。就石油精神本身而言,其產生與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石油行業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得到豐富的,兼具傳承性與創新性,這就決定了應當將石油精神主題報道置于一種常態視野中去呈現,在潛移默化中推動石油精神深入人心。《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以“延續性+集中式”的敘事結構突破了以往以單篇報道形式呈現宏大敘事主題的局限性。這一敘事結構充分利用版面資源,以延續性報道拉長時間線,從而擴充敘事內容,形成報道合力;以集中式報道促進資源整合,從而深化新聞主題,加深讀者印象。
主題報道不僅是黨媒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整體宣傳報道質量、錘煉新聞工作者隊伍素質與能力、增強黨媒權威性的重要抓手。在這一認知引領下,《克拉瑪依日報》石油精神主題報道在演進歷程中不斷創新敘事結構形式,以多元化形式展現石油精神在克拉瑪依地區的傳承與發展特征,不僅是推動城市精神文化傳播目標實現的有力抓手,也是主題報道進一步增強可讀性和易讀性,進而發揮其在正面宣傳中優勢作用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