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任何競技比賽中運動員自身表現、對手發揮水平和競賽規則是影響最終比賽結果的三個因素。2018年國際射聯(International Shooting Sport Federation)更新了兩條射擊比賽規則,最值得女子射手關注的就是女子氣手槍和氣步槍項目在資格賽中射擊次數從40發增加到60發,本文通過對比第31屆和32屆奧運會女子和男子氣手槍運動員資格賽成績,探討規則改變以及性別差異對于射擊運動員成績的影響。
關鍵詞:競賽規則? 氣手槍運動員? 運動成績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4-034-3-JF
1、前言
隨著射擊項目的不斷發展,規則也在不斷地變化,2018年國際射聯(International Shooting Sport Federation)更新了兩條射擊比賽規則:第一,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制定了新的混合團體項目的規則;第二,女子射擊項目比賽射擊次數從40發增加到60發。這是首次女子項目和男子項目在比賽中完成同樣的射擊次數,這對于女子射擊運動員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一般來說,由于遺傳和荷爾蒙差異的影響,性別被認為是影響運動表現的主要決定因素,主要是通過身高、體重、體脂、肌肉質量、有氧能力或無氧閾值表現出來的。射擊項目是一項要求高度精準的運動,射擊成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據以往研究發現年齡并不是局限運動表現的因素,身體保持平衡的能力、呼吸耐力和持槍臂與核心力量是至關重要的。
影響運動表現的重要因素就是身體穩定性。運動員的身體重心穩定性也可以理解為運動員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人體在維持平衡的過程中,不可能是絕對靜止的。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存在造成了人體重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肌肉的張力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恒定,因此身體姿勢的維持不可能嚴格的不變,當平衡維持的時間較長,肌肉出現疲勞時,這種不穩定就更加明顯。這次規則修改也是對運動員特別是女性選手身體穩定性的考驗,在長時間高壓的狀態下,不僅要集中精力完成射擊動作,還要克服身體和心理的疲勞。我國學者盧德明研究表明立射穩定性的測試結果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射手的競技狀態,因而可在一定程度預測射手在近期比賽中技術水平的發揮。他們在第10屆亞運會前,對國家集訓隊6名男子步槍選手的立射進行了測試,發現湖北選手邱波身體的穩定性最好,他在這次亞運會上獲得了4枚金牌。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多更專業的足底壓力平衡測試儀器出現了,研究者提出了COP(Centre Of Pressure)的概念,用以描述射擊運動員身體搖擺的最大位移、最大和最小平均速度、旋轉角度和總面積。有研究者對比了步槍運動員和手槍運動員之間的身體搖擺情況,發現步槍運動員的運動表現普遍優于手槍運動員,但是手槍運動員的身體搖擺卻是最小的,進而發現僅在手槍運動員中的運動表現與COP位移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手槍運動員的身體搖擺與重心控制是除技術以外對于成績至關重要,比賽時間和射擊次數的增加會引起疲勞,這種疲勞也會使成績產生波動。
因此,現將2016年第31屆奧運會和2021年第32屆奧運會10m氣手槍女子和男子運動員的資格賽比賽成績轉換為平均射擊環數APS(Average Points Per Shoot)探究。第一,女子運動員是否會因為規則的改變而影響射擊成績,第二,同樣是完成60發射擊次數,女子與男子運動員的APS差異是否顯著。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2016年第31屆奧運會和2021年第32屆奧運會10m氣手槍女子和男子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谷歌學術等中文數據庫,通過檢索“競賽規則”“射擊”“氣手槍”“奧運會”等關鍵詞;在PubMed、EBSCO等外文數據庫,通過搜索“air pistol”“shooting regulations”“Olympic shooter”“shoot performance”等主題詞,同時對符合本研究內容文章進行整理歸納,以期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2)數據統計法。
運用SPSS 2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M±SD)表示,統一采用95%置信區間。Shapiro-Wilk檢驗用以檢驗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采用獨立樣本和配對樣本t檢驗確定運動成績之間的差異,檢驗效能以 P<0.05有顯著性差異,P>0.05為沒有顯著性差異。Cohen's d效應量(effect size,ES)為低效應(0.200)、中效應(0.500)和大效應(0.800),用以估計具有統計學意義差異的效應大小。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氣手槍運動員成績描述性分析。
由于兩屆奧運會女子氣手槍項目規定的射擊次數不相同,所以將所有運動員的成績轉化為平均射擊環數APS(average points per shoot)進行數據分析。排除極端值后將178名運動員的APS數據按奧運會和性別分為四組進行Shapiro-Wilk檢驗(見表1),組1為2016年奧運會女子氣手槍組,組2為2016年奧運會男子氣手槍組,組3為2021年奧運會女子氣手槍組,組4為2021年奧運會男子氣手槍組。
(2)新規則前后女子、男子氣手槍運動員成績比較。
2016年與2021年奧運會女子氣手槍APS成績相比在統計學上并無差異。此外,2016年與2021年奧運會男子氣手槍APS成績在統計學上也并無差異。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規則改變前后,女子和男子之間一直存在差異。2016年奧運會女子氣手槍組的APS低于男子組的APS,t(88)=-4.37,P<0.001,ES=0.922,具有較強的顯著性差異。2021年奧運會女子組的APS低于男子組的APS,t(86)=-3.013,P=0.003<0.005,ES=0.653具有較強的顯著性差(見表2)。
(3)新規則前后兩次參加奧運會氣手槍運動員成績比較。
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分析新規則前后連續兩次均參加奧運會氣手槍運動員的成績,組A為2016、2021年兩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子氣手槍運動員,組B為2016、2021年連續兩次參加奧運會的男子氣手槍運動員(見表3)。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兩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子氣手槍運動員和男子氣手槍運動員APS成績在統計學上基本一致。但2016年女子氣手槍運動員APS成績低于2016年男子氣手槍運動員APS成績,t(15)=-6.083,P<0.001,ES=1.521,具有較強的顯著性差異(見表4)。
本研究主要發現了ISSF發布新規則后,2021年第32屆奧運會女子氣手槍運動員的成績并沒有受到規則改變的影響,值得引起注意的是2021年女子和男子運動員APS成績在統計學上都沒有差異,這也表明這次規則的改變也拉近了女子和男子成績的差距,促進了女性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提高。
3.2、建議
(1)細化技術訓練,鞏固射擊質量。
射擊技術是整個射擊過程的核心部分,其中舉槍穩定性、食指單獨正直用力扣動扳機這兩個部分環環相扣,最后達到自然擊發的目的。同時,在每一次舉槍練習中體會視力回收和精力回收,而是在自然晃動中穩定擊發,形成正確的擊發意識。射擊節奏也尤為重要,在比賽中平均75s完成一次射擊動作。在比賽中高壓狀況下時常會發生一發子彈二次舉槍的情況,二次舉槍需要運動員重新調整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克服想扣又不敢扣的畏懼心理。資格賽結束后總環數排名前8名運動員進入決賽,決賽中所有運動員資格賽成績清零,在決賽中更是考驗運動員把握自己射擊節奏的關鍵時刻,只有在日常訓練中貫徹訓練方案,并加以練習,再在考核和模擬比賽中不斷應對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吸取新經驗,進而提高射擊技術和質量,并在比賽中更高質量的展現運動表現。
(2)加強體能訓練,延遲機體疲勞出現時間。
射擊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基礎體能訓練、專項體能訓練、有氧耐力訓練。射擊項目向來沒有激烈的身體對抗,在比賽中也較少受到場上對手的影響,但在長時間單一姿勢和任務的狀態下,機體會出現疲勞的現象,從而影響運動員的判斷。有研究表明,運動員在進行多次重復的上肢訓練后,會對上肢肌肉產生影響而導致肌疲勞,而男子運動員往往相較于女子運動員擁有較好的專項力量以及肌肉耐力。在規則改變后,女性射手加大了體能訓練以適應規則,從2021年奧運會女子和男子氣手槍APS對比就能發現男女差距進一步縮小,這個結果也證明了女子射手的競技表現正在逐步向男子射手靠近。從整體上看,日常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都需要長時間的站立,這對于體力和精力的消耗是巨大的,因此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抗疲勞能力尤為重要。身體耐力訓練最基礎的訓練手段就是長時間、低強度的長跑,有氧耐力的訓練是對射擊運動員提高心肺功能的重要體現,也是順利完成訓練和比賽的有力保障。
(3)以激光測試儀和測力平臺輔助,診斷運動表現及時調整訓練方向。
激光瞄準測試儀能夠接收激光所形成的激光束的信息,并能夠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激光測試儀安裝在手槍槍管下,得到的數據真實準確。激光測試儀的出現使得手槍在靶上的運動軌跡得以具象化,為運動員和教練員提供了便利。其中最核心的數據是擊發前1s到擊發瞬間的槍支晃動軌跡,有研究表明擊發前1s的晃動軌跡對于手槍射擊成績影響至關重大。測力平臺的工作原理是運動員身體搖擺使得足底壓力產生變化從而形成重心移動軌跡、面積和角度等相關數據。有經驗的教練員可以通過肉眼覺察到運動員身體搖擺的情況,但是更加詳細和專業的數據還是需要借助儀器得以實現。在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中,小小的失誤會導致環值和排名的下降。決賽中加入小數點計分后,對于精度和好十環的要求極為嚴格。多年來,國際射聯(ISSF)一直在對射擊規則做出改進,以往對于好十環的要求更多出現在步槍項目上,同時國際國內參賽選手的水平水漲船高,這也促使了競賽規則對于成績的要求更加嚴苛。為了適應規則,教練員和運動員可利用相關儀器設備,掌握運動員的訓練狀態,促進動作的精細化,及時發現運動員的潛在問題并及時調整。
參考文獻:
[1]李若鵬,毛松華,武文強.新規則對男子手槍速射項目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7,39(05).
[2]盧德明,陳偉,黃宗成,等.步槍立姿的穩定性研究[J].體育科學,1989(02).
[3]王駿昇,賀英,鐘秉樞.新規則視域下我國射擊運動員“關鍵發”失穩現象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08).
[4]李齊茹,石玉琴,盧德明.我國高水平手槍慢射運動員瞄準技術的生物力學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6(03).
[5]Mon-López D, de la Rubia A, García-Aliaga A, et al. Optoelectronic analysis of technical factors and performance of elite-level air pistol shooting[J]. PLOS ONE,2022,17(1).
[6]高東旭,苑廷剛,王國杰,程泓人,韓鵬鵬,劉嘉偉,陳超.國家飛碟射擊運動員運動視覺能力與專項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23,59(10).
[7]Mon,D.,Zakynthinaki,M.S.,&Calero,S.Connec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body sway/morphology in juvenile Olympic shooters[J].Journal of Human Sport and Exercise,2019,14(1).
[8]Thibault V, Guillaume M, Berthelot G, Helou NE, Schaal K, Quinquis L, Nassif H, Tafflet M, Escolano S, Hermine O, Toussaint JF. Women and Men in Sport Performance: The Gender Gap has not Evolved since 1983[J].J Sports Sci Med,2010,9(2).
[9]楊培鑫.二級氣手槍運動員持槍穩定性與中樞疲勞的關系探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10]盛浩明.我國優秀男子手槍速射運動員射擊技術的肌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08).
作者簡介:劉霖(1995-),女,漢族,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創新與實踐、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