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飛
企業之間開展合資合作是“資合”,也具有“人合”特征。
近年來,石油企業之間的合資合作項目越來越多,一方面有效地促進了企業間資源的互動共享,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實現了企業經營效益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利益著眼點差異等原因,在合資合作過程中,合作主體之間或多或少出現部分問題和風險。
企業之間開展合資合作,表面是“資合”,實際卻是股東利益集合體,具有“人合”特征。本文主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具體案例和項目實操經驗,對石油企業合資合作項目常見的風險進行分析,提供初步的防控建議。
合資合作風險多
在合資合作中,常見的風險一般有四類,分別是合作主體風險、出資的風險、公司經營治理的風險和退出的風險。
如果合作方資信不佳、存在債務風險或明顯缺乏投資能力,或存在監管風險等,將會對未來合資公司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和其他法律風險,可能嚴重影響合作項目的正常經營。常見的出資風險則包括合作方以不動產或其他實物出資引發的風險。
此前,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和某民營企業就曾因股東出資糾紛發生訴訟,主要就集中在合作主體和出資上。某民營企業系個人獨資企業,王某系投資人。2015年,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作為乙方)與某民營企業(作為甲方)簽訂《合作經營協議書》,約定組建合資公司,約定某民營企業的出資方式為土地投入。2016年合資公司注冊登記成立,登記股東為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的總公司和某民營企業。
而后,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作為甲方)與某民營企業(作為乙方)簽訂《合資經營合同》設立合資公司,其中合同約定某民營企業應在本合同簽署之日起30工作日內,將220萬元人民幣現金等值的機器設備、房產、土地使用權等資產過戶到合資公司名下。某民營企業承諾合資公司成立后,出讓案涉土地使用權并轉讓至合資公司名下。
但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將出資款211.17萬元轉入合資公司賬戶后,某民營企業卻遲遲未將涉案土地過戶至合資公司名下。不得已,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只好向法院起訴。而某民營企業主張某石油分公司作為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財產,不能獨立地承擔責任,且某民營企業其法定代表人王某不識字,簽訂合同時某石油分公司拿材料給簽字就簽了,合資公司根本沒有實際經營運營。
但實際上,某民營企業的主張站不住腳。
法院認為,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經總公司授權后,雖然合資公司的股東之一為總公司,但合資公司系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經授權后與某民營企業共同出資設立,故某國有石油企業分公司在本案中有權以自己名義就案涉糾紛提起訴訟。
從全案來看,雙方合作、合資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案涉土地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雙方亦在案涉《合作經營協議書》《合資經營合同》均約定了某民營企業的出資方式為土地投入。上述事實足以證明案涉土地使用權是雙方合作、合資的核心。雖然2016年5月24日的合資公司章程載明了某民營企業的出資方式為貨幣出資,但雙方在2016年7月22日形成的公司章程中再次明確了某民營企業的出資方式為土地投入。最后,法院判決即某民營企業應將案涉土地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過戶至合資公司名下。
重視前期調研
事實上,要防控風險,首要注意的是前期調研論證、主體審核階段。
合資合作項目的事先的盡職調查非常重要。需要多渠道考察合作方資金實力、履約能力、誠信情況、行為模式等,這對于合資合作項目的成敗與否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在項目啟動前,有必要對于合資合作項目的合作方開展盡職調查。此類盡職調查可以委托專業的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合作方進行盡職調查,一般包括法律盡職調查和財務盡職調查,也可以由企業法務人員通過專業軟件進行查詢。查詢的范圍包括對合作方企業的股東、股權穿透關系、注冊資本、涉訴情況、對外投資、招投標、專利商標等內容,特別是對于違法處罰、失信被執行人、土地抵押、經營異常等情況需要引起特別重視,從而對合資合作對象全面判讀,為以后的合資合作項目順利進行打下基礎。
另外,外部的合規審查也很重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帶來的平臺經濟發展,國家監管部門加大對市場公平交易秩序的維護。根據《反壟斷法》的要求,大型企業進行吸收、合并等行為應當事先向監管部門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并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對交易結構、交易數據、市場信息、業務重疊等情況進行說明。
用法律規避風險
進入合資合作協議、公司章程等文件的審核及簽訂階段后,更要用法律來規避風險。
比如出資比例的設計就大有講究。股東的出資比例是決定未來公司控制權的最重要因素。從財務投資者的視角來看,一般情況下出資比例越高,意味通過分紅獲得的資產權益越高。反之,一旦公司運營不善,承擔的資金風險也就越大。因此,從戰略投資角度來看,并不是出資越高越好,而是通過合適的出資比例設計獲得相應的控制權以達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筆者認為要獲得對公司的相對控制權,51%的出資比例是較為有利的,當然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對于出資方式的約定,也需謹慎。一般而言,貨幣出資是公司股東最常見的出資方式,此外股東還可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方式進行出資。比如前述案例中,就涉及了土地使用權的出資。
需要提醒的是,對于貨幣以外的出資方式,應該由雙方選定的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作價,核實財產的真實價值情況。對于不動產或動產出資的,要關注是否有抵押、質押等權利瑕疵或負擔存在;對于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出資的,尤其要關注權利所屬以及許可使用等情況,防止出現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風險。
股東分紅是合作方在公司經營過程中關注的核心問題。在分紅比例的設計方面,為減少分歧和糾紛,對于不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利潤分配的情況,需要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確。除此之外,其他公司控制權的約定,關聯交易的約定、退出機制的設計也是需要注意風險的地方。根據《公司法》和新《公司法》的規定,在合資合作協議中約定。
最后,在公司設立后的經營管理階段,也要注意規避風險。根據新《公司法》規定,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并依法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因此,股東可以通過委托第三方機構定期就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審計,確保就公司的經營情況實時監控,出現問題及時整改。
綜上所述,在合資合作項目推進過程中,只有做好前期調研、項目論證、合同談判、簽署、執行監督,做好重大項目閉環管理,實現風險防控與項目管理的深度融合,構筑合規管理體系,才能促進合資合作項目有效有序、合規穩健開展,以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趙 玥
zhaoyue695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