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蓁居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文娜
河北蓁居商貿有限公司創立于2008年,創業之初,主營小家電代理業務,重點是做縣鄉渠道市場,當時正值小家電行業發展高峰期,網點拓展相對順利。
2010年時,看到廚電市場需求上漲,開始涉足廚電領域,抓住了廚電市場高速發展的機遇,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合作縣鄉網點的發展。2019年時,我們明顯感受到客戶成交單值在降低,終端用戶的購買力在降低,開始重點布局成套化,形成廚電、熱水器為主的品類布局,推動經銷商從賣一件、到兩件、三件、五件套升級。現在,終端門店客單值從1萬+、2萬+,甚至3萬+、4萬+,不斷創新高。
目前,蓁居商貿代理品類包括萬和廚電/熱水器/凈水機、小松鼠壁掛爐、齊田集成灶/廚電、九陽水家電。多年來,基于保證縣級經銷商門店利潤為出發點,一直保持“一縣一鄉一鎮一店”的原則在縣鄉渠道發展縣鄉聯合專賣店和鄉鎮聯合專賣店。目前石家莊地區共發展有170家網點,其中,合作5年以上的為120家,合作10年以上的也有幾十家,也是多年精耕細作渠道的收獲。
在做渠道的同時,蓁居商貿也在布局市區市場,一是進入KA賣場,二是在建材家居市場建品牌專賣店和旗艦店,三是拓展裝飾公司渠道及開小區店。
隨著家電家居一體化的發展,廚電產品的銷售渠道越來越前置,高大上的門店、好的購物環境,對于開拓設計師公司以及裝飾公司會有很大的幫助。畢竟,如果沒有好店的托舉,對于裝飾公司、設計師來講,在帶單銷售時是不能加分的。因此,蓁居商貿在紅星美凱龍開出160多平方米的旗艦店。在石家莊的建材市場開160平的旗艦店,門店一年的費用約在60萬元左右,在2022年蓁居商貿投入門店升級后,僅裝修公司就開拓出40多家,當年,裝飾公司的帶單額度就近120萬元。2023年時的帶單量就更多。因此,盡管大店的投入很大,但是它對整體合作渠道的影響,所帶來的效益遠遠超過預期。
在2022年時,蓁居商貿經歷了一次極大的危機事件,公司整體經營中占據主要份額的廚電品牌因戰略調整,將廚電項目下馬,致使公司的廚電品類經營出現危機。而此事件一出,很多廚電同行看到機會,紛紛加緊收割我們的渠道網點,基本所有公司的廚電客戶都掃了一遍,但最終卻沒有挖走一個客戶。2023年,蓁居商貿廚電品類引入萬和品牌,99%的渠道客戶跟著公司做了新品牌。這就是公司多年深耕渠道所形成的渠道粘性,源于對公司的信任,蓁居商貿是為他們打造的平臺,而不是簡單的代理商和渠道客戶的關系,這也成為公司能否發展長久以及活多久的最大優勢。

張文娜在第十三屆中國家電營銷年會中分享渠道拓展理念
但客觀而言,在經營渠道上,也并沒有什么特殊的秘訣,就是扎扎實實做好基礎工作。
雖然各路勢力都在搶占下沉渠道,但并不代理商就沒有生存空間,想要成交客單值高的產品一定是線下門店。因此,代理商要提供適合渠道銷售的產品,并能夠發現未來有市場的品類,提前布局。
蓁居商貿公司引入品牌時,不是先去找品牌,而是由20%的主力客戶參與開品牌研討會,一起商討希望選擇什么樣的品牌,覺得什么品牌不錯,能否找這樣的品牌合作,并探討如果引入以后,是否能做好等。最終,與客戶達成共識,認為可以做好的,蓁居商貿再去找品牌談合作。目前來看,此項目做得也是很好。
動銷,動則銷,特別是在市場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不動更加沒有銷量。
蓁居商貿要求每個業務必須有比門店老板強的賣貨能力,每個月必須做一次綜合性培訓,每一周展開單品培訓,如果線下做不了培訓,就在線上做,多年堅持不變。每個月針對客戶要有主題活動、每個季度要展開渠道大聯動活動。
比如,在進入采暖季前,為客戶規劃壁掛爐促銷活動,做得好的客戶,在一個小區里做一個月的活動,銷售出50臺壁掛爐,實現近30萬元的銷售額。
2023年蓁居商貿還積極探索通過抖音和視頻號推廣,為線下門店引流,也取得一定效果。比如,庫房的抖音號做同城引流,也安裝出12臺壁掛爐。目前,抖音可以做定位5公里、10公里以內的人群精準傳播,因此,做線下渠道一定要配合做線上同城,讓線上工具幫助線下去成交、幫助線下經銷商把生意做大做強,這已經是最基礎的營銷活動。2024年,蓁居商貿還要加大布局視頻號以及同城抖音。
對于與渠道客戶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利他思維”,利他就是利己。在2016年以前,蓁居商貿一直是在做各種單店活動,一個鄉鎮店面一場活動銷售15萬元、10萬元是很正常的事。但單店活動規模提升太慢,2016年時啟動了一場全渠道大型活動,現場成交350萬元,活動前后整體成交約為500萬元。
活動的成功,也讓我們反思,做活動,做動銷只是戰術層面的落地動作,是什么讓渠道客戶、上游品牌和門店離不開蓁居商貿的核心戰略。就回歸到作為代理商的核心價值在哪里。最終分析認為,是服務能力。因此,基于誠信共贏,提出“三省一更”的戰略,即讓合作客戶省心、省時、省錢,同時跟蓁居商貿合作比和別人合作更掙錢,并展開相應布局。
在很多縣城、鄉鎮的店面都是夫妻店或者是做雜貨的店面,店老板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學不會家電的售后。能夠做到讓客戶長久和蓁居商貿保持離不開的關系,重點就是解決縣鄉鎮網點在售后方面的痛點,因此,下決心把整體縣鄉鎮的售后體系打通。
第一,提供48小時上門一次性修好,讓縣鄉鎮市場享受一二線城市的服務。公司所代理的品牌產品,不管廠家是什么樣的售后對接,蓁居商貿都一律達到同樣的服務標準。一旦服務上沒有后顧之憂,無論公司經營哪個品牌,渠道客戶都愿意跟著做。

第二,出現顧客換退機器,蓁居商貿全部收回,盡最大可能不給渠道客戶添麻煩。比如,一個經銷商客戶給我打電話,訴苦說因為熱水器安裝師傅操作不當,給用戶安裝機器以后出現漏水,自己賠償了用戶3000元,又和售后師傅協商不通,很頭痛。盡管這一事故與蓁居商貿沒有關系,但我認為,客戶把電話打到她這里,肯定是遇到了難處,特別是一個縣鄉門店,要賣多少臺熱水器才能夠賺到3000元。因此,在通話過程中,就給經銷商微信轉去3000元。經銷商很感動,表示2024年一定要多賣貨,把損失補回來。
其實,做渠道最終做的還是人心,做的是和客戶的黏性,在患難時能否見真情,是否坦誠對待渠道客戶。而我的手機和微信對經銷商客戶24小時開放,只要是售后服務問題,她這里就是終點,給出解決方案,不讓客戶再找任何人去解決。
第三,每年的經銷商大會中,專門召開售后服務吐槽大會,一定要讓客戶把問題講出來,講清楚。在我看來,沒有什么問題是不能公開說的,蓁居商貿與客戶都是十幾年的合作關系,如果連說真話的信任都沒有,更談不上與客戶有粘性。很多客戶從最開始不愿意說,到現在的吐槽大會暢所欲言,效果越來越好。而客戶反饋的問題,也讓看到公司的問題所在,及時改進,不留問題暴雷的隱患。
當然,區域代理商的資源有限,有限的資源就更需要聚焦。因此,將“三省一更”服務的重點,鎖定縣城聯合店達到90%以上、鄉鎮達到65%以上經營蓁居商貿產品的客戶,并且有同品類排他性,重點給予相應扶持。
“銷售團隊決定一個公司活下去,售后團隊決定一個公司能活多久”,在蓁居商貿售后團隊人員比業務端工資要高,而且更加穩定。服務也成為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所在。雖然經歷了動蕩,經營2023年的積極調整與品牌補充,預計2024年比2023年業績會翻一倍,能達到過去10年的最高峰規模,而未來三年也將預計有30%的業績增長。
作為代理服務商,是工廠和門店之間的連接,如何做到上下游間的不可替代,競爭品牌不會替代,這是需要代理商反思,也是代理服務商可以做到長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