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微降至52.5,仍位于擴張區間;4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為51.4,續創2023年3月來新高;4月綜合PMI為52.8,刷新2023年6月來最高紀錄。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2024年一季度經濟增速超市場預期,制造業穩健增長,消費逐步回升,經濟開局良好。4月服務業較制造業恢復更好,投資品制造行業產銷兩旺,景氣度自下游向中上游傳導跡象顯現。他表示,當前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仍在于預期偏弱,進而導致就業壓力增加和通縮風險提升。展望未來,政策層面還應繼續保持一貫性和連續性,推動前期政策盡快落地見效,通過維持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逐步改善市場預期。
4 月份全球制造業PMI 為49.9%,較上月下降0.4 個百分點。其中,亞洲制造業PMI 為51.5%,較上月微幅下降0.1 個百分點;非洲制造業PMI 為50.7%,較上月上升1.4 個百分點;歐洲制造業PMI 為47.7%,較上月下降0.7 個百分點;美洲制造業PMI 為49.7%,較上月下降0.9 個百分點。分析師表示,綜合指數變化,4 月份全球經濟增速雖較上月放緩,但基本延續溫和復蘇走勢,亞洲仍是全球經濟穩定復蘇的重要支撐力量,亞洲制造業保持溫和復蘇,非洲制造業恢復力度較上月有所提升,歐洲和美洲制造業恢復力度較上月有所減弱,恢復的穩定性較亞洲相對較弱。
4月30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核規則》,完善了吸收合并政策。作為并購重組的類型之一,上市公司間吸收合并在A 股市場實際上十分少見,尤其非同一控制下“A吸收合并A”尚未見成功實施案例。今年以來證監會罕見多次發聲鼓勵吸收合并。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這主要因為吸收合并有助于產業整合,同時是低質低效“小老樹”上市公司“主動退市”的方式之一,在監管看來可以實現退市“軟著陸”。不過,另有投行人士也談到,相比近年來出現的“A控A”模式而言,吸收合并的復雜程度更高,相關方的支付成本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