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底以來,A 股主要寬基指數表現強勢,北上資金持續大幅流入。節前5 個交易日(4 月24 日-4 月30 日),上證指數累計漲2.7%,站上3100 點,創業板指累計漲6.0%,Wind 全A 指數漲4.2%,滬深300 指數漲2.8%,中證500 和中證1000 指數分別漲4.5%、5.3%。北上資金期間累計凈流入297 億元,并一度在4 月26 日單日凈流入超200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我們認為當下行情有這樣幾點線索:
第一,當前市場處在盈利周期底部,A 股上市公司業績底大概率已經出現,今年上市公司盈利上行有望。從歷史數據看,PPI 同比增速與A 股企業盈利高度相關,隨著PPI 同比增速的回升,價格因素對于企業盈利的壓制逐步減弱,A股上市公司盈利上行有望。
第二,流動性寬松,宏觀利率處在歷史低位,有望催化分母端行情。截至4 月30 日,我國1 年期和10 年期國債利率分別為1.69% 和2.30%,比去年底分別下行39bp 和25bp,且當前處于2010年來歷史低位,宏觀流動性寬松環境下有望催化A股市場分母端行情。
第三,政策強調高質量發展,聚焦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值得重點關注。“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我們認為從歷史比較角度看,當下行情與2014-2015年、2019年行情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從市場環境看,2014-2015 年市場同樣處于盈利周期底部,國債利率自2014 年開始出現大幅回落,流動性環境同樣寬松。從行情特征來看,2014 年一帶一路、“中字頭”行情以及2015 年中小創為代表的科創行情也是反映了在盈利底部、流動性寬松的行情特征,與當前市場密切關注的紅利以及中小盤成長行情邏輯上存在共通之處。
展望未來,在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們認為行情仍有向上空間。產業政策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是貫穿今年全年的首要工作目標。財政政策上,今年的主基調將是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今年我國預算赤字規模4.06 萬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 億元。擬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3.9 萬億人民幣,較2023年增加1000億元等等。貨幣政策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我們認為后續貨幣政策總量上仍將保持適度寬松,存在進一步降準降息的可能。
結構上,二季度我們建議更加關注科技創新相關的成長板塊。今年來政策基調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將持續構成年內的主旋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此外AI 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半導體周期見底回升,同樣為TMT 板塊提供產業和周期邏輯雙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