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澤慧(1914.3.5—2011.6.20),出生于江蘇蘇州(原籍山西省靈石縣),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高能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1940年在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攻讀“實驗彈道學”專業,獲工程博士學位;1946—1948年在法國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工作,在約里奧·居里夫婦的指導下,與錢三強一起發現并研究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1948年回國參與創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成功研制出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子核乳膠;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參與了反應堆與加速器的建設與實驗,并承擔原子彈與氫彈研制中的基礎性科研任務;1964年起擔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1973年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199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1年6月20日,一位97歲的老人在北京病逝。老人去世后,兒子來到母親的住處,看著眼前的家具、書柜和一些生活用品,想到了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不過,當旁人看到這間屋子時,都會忍不住說一聲:“真的太破了!”屋內的裝修還停留在上世紀50年代,泛黃的墻壁、掉皮的沙發、木質的窗戶框等等,都給人一種寒酸的感覺。
或許你會覺得,去世的老人是一位生活窮苦的老太太。
其實不然,她是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第一代核物理學家,還是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
在她生前,有人要給她立傳,她堅決的拒絕,她就是何澤慧,也被稱作是中國的居里夫人。
對于何澤慧院士,大多數人知之甚少,如果提到他的丈夫,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相信很多人都會如雷貫耳了。何澤慧與錢三強這對院士夫婦,一生扎根于中國的科研事業,在生活上也是十分簡樸。晚年的何澤慧院士雖然享受著國家津貼,但仍然堅持工作。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不少巾幗女英雄的事跡廣為流傳。替父從軍的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等,在小說中也有不少女英雄的身影,比如說水滸中的扈三娘,三國里的孫尚香。古代女性的主要任務往往都是相夫教子,照顧好家庭就可以了。于是,能夠擁有一定武力,甚至還能夠上陣殺敵的女性就顯得極為特殊。
到了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部分女性以其縝密的思維和頭腦也在科研事業上有所斬獲,何澤慧院士就是其中一位。而問起何澤慧何以能夠在科研中上獲得巨大殊榮的原因,就不得不從她的學習經歷上說起。



何澤慧1914年3月5日出生在風景秀麗、風雅成群的蘇州,祖籍山西靈石。何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靈石縣志》中記載著他們家族的傳奇和興盛。在清朝300年間,光是進士何家就出了15位,舉人、貢生等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在當地流傳著“無何不開科”的說法。
何澤慧的父親何澄是同盟會會員,他的身上也有很多“第一”,他是山西剪辮子的第一人,也是山西第一個到日本留學的人。
何澤慧的父親后來在蘇州開辦了工廠,實業救國的同時,也為子女創造了富足的生活。何澤慧從小衣食無憂,父母也重視教育,在那個女性還要綁小腳的年代,何澤慧卻在學堂自由出入,享受著知識的饋贈。開明、崇尚教育的的家風,使得何澤慧同她的兄弟姐妹們個個都非常有出息,何家光是這一輩就出了四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一位植物學家,一位醫學家。
這已經能夠媲美梁啟超家“一門九子三院士”的成就了。
何澤慧自小就在讀書上展現出不同尋常的天賦,1932年高中畢業之后,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物理系錄取。雖然當時的大學對招收學生條件比較寬松,但畢業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在經過幾年的學習之后,清華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畢業的人寥寥無幾,
與何澤慧同期畢業的人僅有十個而已,何澤慧的畢業成績在十個人中排行第一,而第二就是她未來的丈夫錢三強。
畢業之后,何澤慧來到德國留學,在柏林工業大學繼續攻讀物理學期間,她繼續展現了她在學習上的極高天賦。因為彼時的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出于一腔報國熱情,也為了能夠讓自己所學能夠在中國抗日事業上能起到一些作用,何澤慧選擇了實驗彈道學的研究。何澤慧來到這個專業,也算是打破了柏林工業大學的這個專業從來沒有招過外國學生,更沒有招過女學生的先例。
1940年,26歲的何澤慧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之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何澤慧無法回國,便只能滯留在德國。為了掌握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期能夠為國家提供一些幫助,她在畢業同年進入實驗室工作。
1943年的時候,轉到核物理研究所的何澤慧,在恩師波特教授的指點下,她開始踏入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領域,而這個研究領域在當時僅僅是剛開始展現出可以被應用的前景。眼光深遠的何澤慧嗅到了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氣息,開始著手進行研究,
果然沒有過多久,她就觀測到了原子核正負電子碰撞這一重大現象,這一發現被西方世界傳為佳話,為核物理研究的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46年二戰結束,何澤慧終于能離開德國,離開德國之后隨即來到法國巴黎,錢三強此時正在巴黎。沒過多久,何澤慧便在巴黎與錢三強結婚,她們的婚禮還是由居里夫人主持的。兩人結婚之后,并沒有立即回國,而是繼續留在巴黎大學的居里夫人實驗室中繼續進行科學研究。
同年,在夫妻二人的合作之下,他們發現了被稱為二戰之后世界物理學界巨大發現的鈾核的三分裂變和四分裂變現象,這幾乎震驚了當時的物理學界。
因為是何澤慧最先發現了三裂變現象,所以她也被人們尊敬的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在當時,這項震驚世界的發現完全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
可是由于當時西方世界對于中國的普遍歧視,認為僅靠中國人不可能做出如此巨大的科研成就,因此并沒有考慮到給何澤慧參加諾貝爾物理學獎參評的機會,也沒有公平的發放獎章,這足以見得,科學雖然說是沒有國家與國家之分,但一個科學家的背后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十分重要,這也讓何澤慧明白,要將自己所學貢獻給國家,讓國家能夠強大起來是自己從事科研工作的最終目的,也是必行之事。

1948年,心系祖國的錢三強與何澤慧夫婦毅然決定回國支援祖國的核物理研究工作。回國后,錢三強和何澤慧受命籌建近代物理研究所。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籌建實驗室需要購買大量的設備儀器,但那時根本沒有錢,就算籌到錢,別的國家還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也根本買不來儀器。
何澤慧和錢三強沒有被困難嚇倒,開始著手解決目前面臨的難題。兩個堂堂大物理學家,每天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頭扎進廢品站和二手市場,找尋一切可以用來制作科研設備的五金件。淘回“寶貝”之后,何澤慧憑著在國外操作設備時記憶畫出了圖紙,錢三強再根據圖紙進行制作,最后竟然真的制作出了一批儀器設備。
在錢三強夫婦以及一眾科學家不分日夜的努力之下,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被研制出來,作為原子彈研發領導核心的錢三強被公認為是中國原子彈之父,但很少有人知道,錢三強的妻子何澤慧在背后也默默地為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1984年退休后,她每天一如常人擠公交上班,將全部心思鋪在科學研究和培養人才上。

90歲高齡,她還與學生一起擠長途臥鋪,到處參加學術會議。2011年6月20日,何澤慧長辭于世。為了紀念何澤慧為我國物理學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在2017年中國發射的首顆空間X射線望遠鏡“慧眼”就是以何澤慧院士的姓名所命名。
迄今為止,提到何澤慧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但提起何澤慧的丈夫錢三強,大多數中國人都十分熟悉。
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錢三強院士出身顯赫,他的父親是國學大師錢玄同。錢三強與妻子何澤慧一樣,自小聰明好學,并且因為受父親的影響,打小時候起就熟讀國學經典,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十分廣泛。
何澤慧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愛好學習的何澤慧和錢三強相識。因為在當時的清華食堂,有這么一個規矩,就是男女一起用餐,于是何澤慧就被編入錢三強那一桌,那一桌也僅僅只有何澤慧一個女學生。一段時間之后,何澤慧注意到,錢三強每次在來去之時,都十分彬彬有禮,舉止之間風度翩翩,這讓何澤慧逐漸產生愛慕之心,這也很容易理解,哪個青春期的女生不中意有風度、有氣質的男生呢?
讓何澤慧傾慕的不僅僅只有錢三強的風度,錢三強在學習成績上也能夠與何澤慧相提并論。在清華大學同期畢業的學生中,錢三強的畢業論文在最后的評分結果上雖然不及何澤慧,但何澤慧可是第一名呀!這也讓一向因為學習成績而驕傲的何澤慧不禁對錢三強為之側目。
畢業之后,何澤慧和錢三強雖然都來到歐洲留學,但何澤慧在德國,錢三強在法國,兩人雖然不在一處,但因為是同學,因此少不了一些書信往來,兩人逐漸產生了情愫。

經過幾年時間之后,1945年,錢三強勇敢的寫了一封求婚信,雖然因為戰爭的原因,寫信只允許用25個單詞,但錢三強卻在信中簡單扼要的表達了想要和何澤慧結婚的意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之后,焦慮不安的錢三強終于等來了何澤慧的回信,何澤慧答應了錢三強的求婚,并表示愿意于錢三強婚后一同回國。
1946年,二戰終于結束了,德國和法國也終于能夠正常往來,何澤慧來到法國,數年不見的二人一見面就立即履行了他們在信中的約定,就在浪漫之都巴黎舉辦了他們的婚禮。
婚后的何澤慧也沒有停止她科研的腳步,她與丈夫前三強一起合作研究,并且在1947年共同發現了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后來回國之后,何澤慧一直幫助錢三強進行和物理研究,還從多個領域為新中國的物理學發展做出貢獻。
1992年錢三強去世之后,何澤慧孤身一人繼續從事著他們共同為之奮斗一生的科研事業。直到何澤慧院士去世之時,她家中的陳設和物件都保持著當初錢三強院士逝世時的樣子,無論是書房還是臥室,幾乎都沒有換過東西、變過布置,這或許就是何澤慧用以紀念已經遠離人世的丈夫的方式吧!
何澤慧院士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她與錢三強院士一同為新中國的科學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她們夫妻二人一生的忠誠不離更加令人欽佩!(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