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發明與創新》雜志相識30多年了。《發明與創新》是一本特色鮮明的高質量青少年科普期刊,刊發的文章內容新穎、見解獨到,頗有趣味性,每期讀完,我們都意猶未盡。
初識雜志,留下美好回憶
回憶往事,與《發明與創新》相識的場景仿佛發生在昨日。1985年,我們開始訂閱《發明與創新》,其清新的風格、靈動的設計一下子就打動了我們,活潑的文字、獨特的視角更是令我們沉醉其中。從此之后,《發明與創新》成了我們的朋友。
在我們的影響和推薦下,借閱、訂閱《發明與創新》的師生越來越多。從2010年至今,我們學校堅持訂閱《發明與創新》,分享雜志上的好文章成為習慣。
稿件刊發,激發創作熱情
2010年,我們試著指導學生向《發明與創新》投稿。第一個投稿的石佳同學收到了秦銀銀編輯熱情洋溢的回信,她暖心鼓勵,精心指導修改。不久,石佳同學的習作《放飛年輕的夢》刊發在《發明與創新》(中學時代)2010年第12期。
同學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創作熱情被激發。老師們也加入投稿的行列,從此驚喜連連。
賴晨曦同學發表文章《碳族大聚會》后收到編輯部寄來的匯款單,歡呼雀躍:“我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馮東山、孫文英、陳玥、龍睿郅、徐朗月等數十位師生在雜志上發表文章達70余篇。
比賽獲獎,爭當封面“明星”
“老師,殘障兒童情感如何表達?如何解讀他們的心靈密碼?”吳亦隆同學提出疑問。我們覺得“殘障孩子思維情感解讀”是個愛心課題,便指導他查資料、做設計。經過反復修改和完善,最終他在第三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一等獎。《發明與創新》記者專門采訪吳亦隆同學,他也成為2016年第2期的封面人物。
這在學校引起轟動,全校掀起了爭當“科創小明星”的熱潮,登上《發明與創新》封面成為眾多學生向往的事情。
迄今為止,陳維、馮卓玲、黃鼎超、周子騫等6名學生被專訪,并登上雜志封面,創新興趣提升。封面人物謝雅蘭2023年考入清華大學,她曾發表感言:“《發明與創新》雜志對我的成長大有裨益。”
《發明與創新》把發明與創新的種子撒向師生的心田,點亮了學生的創新之路,幫助他們實現自我成長。借助《發明與創新》平臺,赤壁市實驗中學科技教育喜結碩果——11個創新成果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項,300多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獲省、市創新獎項;華師元一赤壁學校2023年度有148項創新成果獲省市一、二、三等獎。
衷心感謝《發明與創新》,祝雜志越辦越好!
(欄目編輯" 陽丹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