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潔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
新媒體時代,在技術賦能背景下,各類網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快手、抖音、微博、微信、斗魚、虎牙等平臺為社會個體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一些網友憑借“一技之長”成為網紅,在新媒體平臺上吸引粉絲和受眾的關注,這些活躍在公眾視野中的網紅引領網紅文化的發展。在宏大的數據網絡中,各類網紅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標簽,即“人設”,而實際上這些“人設”多是有意設計和包裝形成的,通過包裝塑造出來的“人設”與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新媒體語境下的網紅文化盛行,如何塑造、維護、利用好“人設”成為一項重要的現實課題。
網紅是某一領域或某一商業形象的“代言人”。憑借鮮明的個性特征得以快速被人們熟識。在新媒體場域中,網紅“人設”形象日益多元化[1]。伴隨網紅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其工具性、商業化特征更加顯著。
首先,網紅“人設”具有工具性特征,是獲得社會支持的重要工具。近年來,外部環境也呈現出一些新特征,網紅“人設”的基本構成和功能也在發生改變[2]。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提出“擬劇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通常會將社會中的個體看作舞臺上的“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他們會提前預設場景。即人們在表演過程中既需要向外界展示獨特的身份特征,也要向外界表達出契合外部期望的形象[3]。網紅“人設”是經過修飾的,含有表演的成分。網紅“人設”的形成需要精心打造,隱藏真實的一面,偽裝出更理想化的“自我”,更容易吸引受眾關注,獲得受眾的支持。從網紅“人設”形成的動機和過程來看,其本身是持有一定目的性的,網紅是實現這一目的的載體,亦是一種工具。
其次,網紅“人設”具有商業化屬性,打造“人設”是獲得經濟利益的一種手段。積極正向的“人設”能夠為網紅帶來眾多粉絲,而在流量變現的現實背景下,打造網紅“人設”也逐漸成為人們獲取利益的一種途徑。在網紅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各類文化商業化行為的目標雖然有所不同,但獲取經濟利益是一個重要目標。網紅“人設”的商業屬性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從目標指向上來看,塑造網紅“人設”的初衷就夾雜著一定的商業氣息,甚至可以說是在經濟利益驅使下催生的;其二,從結果導向層面來看,網紅“人設”一旦具有一定的熱度,就同時具備了經濟價值。新媒體時代是流量可以變現的時代,網紅“人設”能夠為其帶來一定的關注度,持續的關注則能夠給網紅及其團隊帶來可觀的收益。
再次,網紅“人設”具有個性化特征。網紅“人設”通常是專屬于某個個體的個性化“標簽”。網紅“人設”主要通過網紅的外在行為表現得以展示,之所以能夠成為網紅,主要源于其具有鮮明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外化為某些個性化的標簽、詞語,既代表了網紅個人的形象,也在網紅文化傳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網紅“人設”的個性化具體表現:一是形象鮮明。網紅能夠成為典型或在短時間內被人們記住,主要在于其個性化的“人設”形象通常對大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二是個性突出。網紅“人設”是網紅自身部分特質的呈現,且是極其富有個性化特征的部分,在傳播過程中逐漸放大,“人設”形象也逐漸成為網紅個人的代名詞,“人設”與網紅之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三是延續性特征。網紅“人設”形象一旦形成,就會固定下來,輕易不發生改變?!叭嗽O”形象的穩定性對網紅來說十分重要,也是網紅之所以能夠流行的關鍵因素。如果“人設”發生變化,與受眾預知的不同,那么網紅也將面臨較多的質疑,進而也會面臨“人設”崩塌的危機。
新媒體背景下網紅“人設”的形成包含主觀和客觀兩種情形。主觀推動下形成的網紅“人設”,是指團隊或個人預先設計好“人設”形象,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人設”塑造;客觀助力下形成的網紅“人設”,是指由于某一特殊事件引發的,在短時間內成為新媒體受眾關注的熱點人物,在與受眾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人設”形象。
首先,人為打造網紅“人設”的直接原因是要發揮網紅“人設”的商業價值,實行“網紅+商業”的發展模式。比如很多網紅一戰成名之后迅速成為直播賣貨主播,其打造的“人設”成為變現的工具。網紅在新媒體平臺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因而網紅的“人設”形象便具有了超高的價值。實際上,網紅“人設”屬于虛構敘述的生成物,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人設”的生成會受到網紅自身經濟狀況、公司團隊包裝、粉絲群體及大眾媒體評價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多元主體的共同作用下,才會形成具象化的“人設”[4]。而一旦形成了較為固定的“人設”形象,其商業價值也會逐漸顯現出來。其次,人為打造助推網紅“人設”,其深層次的動機實際上是順應了網絡時代虛擬身份符號化特征,借此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實現“網紅”的信息傳播價值。除追逐經濟收益之外,人為打造的“網紅”能夠滿足其實現信息傳播和擴大影響力的需要。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誘因。網紅可以借助自身的專業優勢或特長等,整合相關資源,實現個人價值。這種情況下打造的“網紅”多是在價值引領、方向引導、思想傳播等方面發揮作用,具有較高的感召力和親和力[5]。
網絡空間的虛擬特性使得“人設”打造門檻更低,可塑性更強。除人為打造和精心設計好的網紅“人設”形象之外,也有一些“隨機”出現的網紅“人設”。粉絲互動助推形成網紅“人設”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粉絲可以通過評論、點贊和轉發等方式與網紅互動,這種互動為網紅提供了即時反饋,使得網紅能夠了解粉絲的喜好和需求。粉絲參與度的提高意味著網紅可以更加精準地定位自己的內容,從而在粉絲心中形成一個清晰、穩定的形象[6]。其次,當網紅分享的內容與粉絲的價值觀相契合時,粉絲會產生強烈的共鳴,這種共鳴增強了粉絲對網紅的認同感。共同的價值觀使得粉絲在心理上與網紅建立起了一種緊密的聯系,這種聯系有助于網紅“人設”的穩固。再次,網紅通過分享個人生活、情感經歷等,與粉絲建立起情感上的聯系,這種情感聯系是粉絲對網紅“人設”認可的重要因素。情感連接使得粉絲對網紅的關注不僅僅是表面的,而是深入情感層面,這種深度聯系是非常難以替代的[7]。與人為設計形成的網紅“人設”相比,粉絲互動助推下形成的網紅“人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如前所述,“人設”的形成有兩種途徑:一是經紀公司精心策劃而成;二是利用粉絲群體的情感傳播力,模糊角色和現實人之間的邊界,在共情的作用下,將某部作品中的影視形象嫁接到現實中來,并結合作品中的影視形象打造現實中的“人設”,從而形成混合式“人設”。但不論是何種途徑形成的網紅“人設”,都需要精心維護,如果出現與現有“人設”不相符的形象,則會使原有形象遭到破壞。新媒體背景下,網紅“人設”的塑造關系著網紅文化建設,應通過多種方式,引導網紅打造正向的“人設”,增強網紅的媒介責任意識。
網紅“人設”的建立需要運用更合理的方式和方法來實現,過度強調網紅“人設”的工具性,可能會導致網紅文化偏重經濟利益,忽視網絡文化傳播本身的職責與使命。為此,應堅持將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結合,發揮好網紅“人設”在文化傳播中的引導作用。具體而言,首先,網紅“人設”的塑造要符合道德規范與準則?!叭嗽O”本身具有一定的符號價值,從網紅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人設”形象也是網紅文化的一種具體體現,因而,樹立正向、積極的網紅“人設”,是網紅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其參與網紅文化建設的具體方式。網紅“人設”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為公眾傳遞正能量,給人以積極的暗示。網紅“人設”要避免融入泛娛樂化的、淺層次的標簽,在不違背法律規范和道德標準的基礎上,要注重“人設”的內涵和價值的輸出。其次,網紅應自覺承擔自身在社會文化建設方面的責任,發揮自身的價值引領功能,不能將經濟價值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8]。人為推動下形成的網紅“人設”更多是因為經濟利益驅動,而單一商業價值追求實際上會縮短網紅“人設”形象的“壽命”,因而,網紅“人設”的打造要注重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公益價值等,網紅要不斷充實自身,將“人設”形象維持得更加持久。再次,打造好網紅“人設”之后需要持續維護,進而才能不斷輸出。網紅需要遵循網絡傳播的一般規律,不斷推陳出新,在保持“形象”的同時,運用新的呈現方式或表達方式,創造出具有特色和持久吸引力的文化作品,增強“人設”的生命力和持久影響力。
網紅“人設”的形成原因不同,為避免消極的網紅“人設”給社會和公眾造成不良影響,需要不斷提高網紅的整體素質,并借助平臺監督、大眾監督等方式規范網紅文化傳播。
第一,網紅的自我提升。網紅“人設”打造的過程,也是網紅個人特質塑造的過程,會受到網紅個性、品格、觀念等的影響。網紅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實際上也是價值觀、思想、意識等傳遞的過程。因此,網紅形象的打造要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這是判斷網紅“人設”價值的標準[9]。在此基礎上,為了維持良好“人設”形象,網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包括思想道德素養、知識文化素養、專業技術能力等。網絡中不斷涌現出新的事物,網紅“人設”的打造要因時、因勢而新,與時代發展和文明發展的腳步同步。
一方面,網紅要向粉絲群體傳遞正能量,做到遵紀守法,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網紅作為新媒體時代涌現出的一批網絡形象,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夠為網絡文明建設貢獻積極力量。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專長,打造核心優勢。網紅“人設”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才能夠被人們所認識、記住,進而發揮影響力。因此,網紅在自我提升過程重要打造核心競爭力,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興趣特長,并將優勢逐漸放大,為“人設”的打造提供持續的支撐。
第二,多方主體的有效監督。新媒體背景下,網紅“人設”的塑造要與社會精神文明、網絡文化相符合。一方面,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文化背景下網絡“人設”的塑造和網絡文化傳播理應受到外部監督;另一方面,網紅“人設”要符合大眾審美,不以刻意丑化等方式吸引關注。外部監督與引導具體可以從制度建設、行業規范、大眾監督三方面展開。網紅人設的塑造不能偏離正軌。人為打造形成的網紅“人設”曾出現審丑化、泛娛樂化現象,因而網紅“人設”的塑造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進行監督和引導。具體而言,首先,相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制度規范,特別是要對網絡平臺進行有效監管,防止因網絡平臺疏忽或故意培養一些傳播負能量的網紅[10]。其次,提升行業準入門檻,制定更為完善的監督和懲戒機制,有效識別偏離正向價值觀的網紅“人設”形象,遏制競爭對手之間的惡意競爭行為。再次,大眾要發揮好監督作用。對于通過刻意扮丑或虛假事件來博得平臺受眾關注的行為,受眾要積極反饋、舉報,為網絡空間的凈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而言之,新媒體帶動了網絡文化傳播的創新發展,網紅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流行文化備受關注。網紅“人設”的形成、塑造和維護關系著其在新媒體中能否持續發揮影響力。賦予網紅“人設”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減少淺表化、泛娛樂化的網紅“人設”形象,借助制度約束、平臺引領和大眾監督等多主體力量,有利于塑造更多優質的網紅“人設”形象,形成更豐富、全面、立體的網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