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釗
(百色工業園區科創服務有限公司,廣西 百色 5330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項目日益增多,建設單位在項目管理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然而,項目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質量、進度和成本方面的控制不當。因此,建設單位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各項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項目管理的涉及范圍廣泛,除了項目質量、進度和成本等方面,還包括項目安全、合同管理、風險管理、溝通與協調等多個方面。在項目質量方面,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需要制定詳細的質量計劃,并監督實施,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標準[1]。例如,在項目進度方面,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需要制定合理的進度計劃,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工程按計劃進行,確保項目按時交付。在項目成本方面,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需要制定詳細的預算計劃,并控制成本,確保項目不超出預算。在項目安全方面,建筑施工現場是高風險工作場所,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計劃,并監督實施,確保工程安全。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還需要制定應急預案,應對突發事件,保障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在合同管理方面,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需要與各方簽訂合同,并監督履行,確保合同條款得到遵守。在風險管理方面,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需要識別和評估項目風險,并采取措施降低風險,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在溝通與協調方面,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需要與各方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協調,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建設單位應按照項目管理的四個階段,即項目前期、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開展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在項目前期階段,建設單位應該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包括對項目目標、規模、預算、投資回報等方面的分析和評估,以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時,還需要制訂項目計劃和項目管理計劃,明確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職責分工、工作流程、時間節點和資源配置等,為后續的項目管理提供指導和依據。在設計階段,建設單位應該組織專業設計人員進行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水電暖通設計等工作,并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設計方案的評審和審批。同時,還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經濟性和技術性地分析和評估,以確保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施工階段,建設單位應該組織專業的施工隊伍進行工程施工,并按照施工圖紙和相關規范進行施工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同時,還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管理和環境保護,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和環境的衛生。在竣工驗收階段,建設單位應該組織專業的驗收隊伍進行工程驗收,對工程質量、工程安全、環保等方面進行評估和檢測,以確保工程符合相關規范和標準,達到工程設計要求和建設單位的要求。
建筑工程建設單位在項目立項階段應進行詳細的規劃,以確保項目能夠按計劃順利進行。首先,建設單位應充分了解項目背景、建設目的和預期成果,明確項目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其次,建設單位需要對項目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競爭態勢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為項目提供有力支持。此外,立項規劃還應包括項目預算、資金籌措方式、項目實施周期、建設規模和用地等方面的內容。通過詳細的立項規劃,建設單位可以為項目的后續實施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標[2]。
建筑工程建設單位在項目管理中應加強對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單位的履職約束力度,確保各單位按照合同要求履行自己的職責。首先,建設單位應與設計單位充分溝通,明確設計要求和技術標準,確保設計質量。其次,建設單位要選擇具備相應資質和實力的施工單位,對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進度等方面進行嚴格監控,確保施工順利進行。同時,建設單位還應加強對監理、檢測單位的協調,確保監理、檢測單位獨立、公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為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建筑工程建設單位在項目管理中應采取針對性的質量、安全、進度、成本保證措施,確保項目順利進行。首先,建設單位應制定詳細的質量標準和驗收程序,對項目質量進行嚴格把控。同時,建設單位還需關注項目的安全問題,制定安全制度和應急預案,提高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其次,建設單位要制定合理的項目進度計劃,確保項目按照計劃進行。此外,建設單位還應關注項目的成本控制,通過合理的預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措施,實現項目成本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本項目為市重點項目,主要建設文化中心、圖書館、檔案館、規劃展示館等,利用建筑圍合一個開放的劇場,面向市民開放,能夠容納多種多樣的市民活動,使其成為一個為民所享、為民所用的民生工程。本項目占地43 333m2,總建筑面積5萬多m2,地上建筑面積26 000m2。建設內容包括:文化中心8 544m2(含會議中心,2 619m2)、規劃展覽館4 778m2、檔案館5 299m2、圖書館5 635m2(含書店3 000m2)、配套服務1 814m2。地下室面積:30 900m2,主要包括地下停車場18 675m2,其他配套服務12 225m2,項目總投資為32 000萬元。
明確管理目標,圍繞目標展開工作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本工程在構建協同管理體系過程中,首先對項目的管理定位,通過前期招標文件及合同等方式明確項目以榮獲安全文明工地、優質結構將等省級獎項為管理目標,推動施工精益管理工作的實施。分工界面明確,責任清晰,以項目工期目標,在建設單位統籌管理下,由總承包單位為牽頭單位的總包管理模式下,根據項目特點及施工內容,劃定各專業公司負責的施工內容,確保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同時,建立管理體系,明確各級管理職責及專業管控目標,確定各施工工序交接時間和交接標準,并嚴格按照合同工期要求制定出總網絡計劃和7項一級控制節點,具體包括:1)網絡設計階段。根據項目需求和要求,制定了網絡設計階段的詳細時間表,包括設計研究、方案制定、審批等環節;2)設備采購階段。在設備采購環節,設定采購計劃、供應商選擇、訂單下達、物流等關鍵節點,以確保設備按時到貨;3)工程施工階段。工程施工是項目的重要部分,為此設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包括施工準備、施工進度、質量控制等環節,確保工程按期完成;4)系統測試階段。在系統測試階段,制定詳細的測試計劃,包括測試準備、測試執行、問題反饋與修復等環節,以確保系統功能正常;5)驗收階段。在驗收階段,設定驗收時間、驗收標準、驗收結果反饋等關鍵節點,以確保項目達到合同要求;6)交付與培訓階段。在交付與培訓階段,明確交付流程、培訓內容、客戶反饋等環節,以確保項目順利交付并得到客戶的滿意;7)后期維護階段。在項目后期,設定維護計劃,包括故障排查、系統升級、客戶反饋等環節,以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
嚴格編制建設單位的項目“精益管理”專項方案,以優化施工標準化手冊為基礎,堅持“現場換市場”和“項目促管理”的現場管理理念,并組織各部門召開專項啟動會。工程部牽頭組織制定了《建設推進“公共建筑現場精益管理”專項工作方案》,并重新修訂了公共類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辦法,增加了現場管理要求。1)規章制度是現場管理的基礎,建設單位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這些制度應涵蓋施工現場的安全、質量、環保、人員管理等方面,以確保施工現場的有序運行;2)標準化流程是實現現場管理常態化的關鍵。建設單位應根據項目特點,制定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標準化流程。這包括招投標、合同簽訂、施工許可、質量驗收等環節,確保各個環節有序、高效地進行;3)全員責任制是現場管理的核心。建設單位應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確保各個環節有專人負責。同時,加強對責任人的考核,將其工作績效與個人獎懲掛鉤,激發員工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4)施工現場安全與質量是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制定嚴格的安全質量檢查制度,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巡查、驗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與質量得到有效保障;5)建設單位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關心員工的生活和成長,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弘揚誠信、創新、共贏的企業價值觀,使企業與合作伙伴、社會各界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為了更好地監控項目進度和質量,采用量化指標對項目過程進行精準考評。量化指標考評是一種以數據為基礎的評價方法,它能幫助項目管理人員對項目進度、質量、成本等各個方面進行實時監控。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將項目過程劃分為多個階段,為每個階段設定相應的量化指標,從而實現對項目過程的精準考評。首先,在項目啟動階段,設定項目目標、明確項目范圍、估算項目成本和制定項目計劃等量化指標,來評估項目的可行性和明確項目的基礎目標。其次,在項目實施階段,關注項目進度、質量、成本等方面的指標。例如,項目進度可以通過設定里程碑節點和時間表來監控;項目質量可以通過設定質量標準、驗收標準等指標來衡量,項目成本可以通過預算控制、成本核算等手段來監測。同時,在項目監控階段,利用項目管理軟件對各項指標進行實時跟蹤,及時發現項目過程中的問題和風險。通過對數據的分析,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項目按照預定的計劃和質量標準順利進行。最后,在項目收尾階段對項目的整體績效進行評估,包括對項目目標的達成程度、項目過程中的問題解決能力、項目團隊的協作效果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通過對項目績效的評估,總結項目經驗教訓,為今后類似項目的管理提供借鑒。在本工程當中,量化指標內容具體包括:制定詳細的項目進度表,實時監控項目進度,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對項目質量進行評估,細分為多個具體的評估指標,如產品質量、使用單位滿意度、工作效率等。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監測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項目質量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在設定KPI時,需要充分考慮項目的特性和需求,確保指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系統化數據收集和分析,更準確地評估項目進度和質量,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同時,數據系統還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幫助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來,隨著BIM技術的廣泛應用,本項目也引入了BIM建模的標準化規范,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精細化模型。首先,針對項目的特點,制定了一套BIM建模的標準化規范,包括區域劃分、流水段、施工順序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各專業開始介入建模工作,包括建筑、結構、機電管線等,提前發現設計圖紙中的問題并進行處理。在專業協同建模過程中,各專業間的配合和協調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精細化模型的多專業協同,可以有效地避免現場返工、窩工等事件的發生,從而提高效率、節省成本。同時,管線綜合設計及碰撞檢查是模型建立之后第一個效益的體現。通過精細化模型的綜合排布、支架選型、管道走位、后期運行維護等需求,項目管道錯綜復雜,需要解決碰撞點約932處。這些碰撞點的解決不僅實現了預留洞口位置、尺寸驗收合格率達到100%,提高了施工標準和質量,還保障了管線圖紙匹配結構圖紙,有效地減少了項目的返工次數,節約了時間和人工成本。此外,根據精細化模型,精確采購管線、管件,嚴格管控材料,輔助項目材料管理,有效為工程建設降低材料成本。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BIM技術的應用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建設行業持續發展過程中,施工企業更加注重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益,若想更好地實現施工建設目的,建設企業就必須將重點放在加強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上,采用科學管理戰略,從而提高建設企業建設綜合效益,推動我國建筑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