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經濟”迎來頂層設計。
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從老年助餐、養老照護、文體服務、適老化改造、金融支持等多維度出發,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這是我國首部“銀發經濟”政策文件。
根據《意見》,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簡單來說,銀發經濟就是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產品和服務的經濟。
在需求側,“十四五”時期,老年人口結構、經濟社會條件都發生變化,銀發經濟的發展條件日益成熟——2022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人、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為19.8%,預計2035年左右這一比例將超過30%。與此同時,老年人的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特別是1962年以后的“嬰兒潮”陸續進入老齡化階段,這些新的老年群體物資儲備更加充實、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意愿和能力更強。
銀發經濟不僅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實物消費,也包括長期照護、家政服務、養老金融等服務消費,還包括文化、休閑、娛樂等新型消費,以及科技賦能下的智慧產品和服務、居家和公共場所的適老化改造,可見其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
(據南方Plus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