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舒



當十幾個時隔四十多年沒見面的發小兒在當年的向陽院里重聚一堂時,郁金香問喉嚨草:“還能認得出我嗎?”喉嚨草說:“啊喲,你可沒咋變樣,還像當年的小雪花一樣白凈、漂亮!”
看來喉嚨草把當年因為稱呼郁金香外號,而被她“斷交”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凈了。
在那個精神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在看了無數遍樣板戲,出現審美疲勞之后,電影《向陽院的故事》如一縷春風,吹進了祖國的各個角落。影片上映不久后,街道也成立了“向陽院”,把放學后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專門由一位有文化、高素質的陳老師來管理。
陳老師不但指導孩子們做作業、講故事、做游戲,還承擔著思想教育的任務,鼓勵小伙伴們多做好事。那些年,經常有外國人來參觀學習。大一點兒的小伙伴最常做的好事,就是穿戴整齊、手拿塑料花,跟著大人們一遍一遍地高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夾道迎接來訪的外賓。
郁金香和小伙伴們最愛干的好事,是去幼兒園幫阿姨帶孩子。因為郁金香的媽媽在幼兒園當園長。她們一放學就跑到那里跟小朋友一塊玩。一個又白又胖的寶寶經常被她們搶過來、抱過去的,有時候,寶寶被“搶”得哇哇哭。幼兒園的阿姨嫌她們越幫越忙,就讓她們掃院子、整理內務……
小雪花是《向陽院的故事》里的一個小女孩的名字。這部當時風靡一時的電影講的是:退休工人石爺爺帶領向陽院的紅領巾鐵柱、黑旦、小雪花……利用暑假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暗藏的階級敵人胡守禮則用小恩小惠拉攏腐蝕青少年,向他們灌輸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小雪花就是其中的受拉攏對象之一。
由于爸爸媽媽工作忙,郁金香小的時候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上小學的時候才被接回來。那時,小伙伴之間互相起外號是司空見慣的事。好聽一點的什么“潘東子”“小蘿卜頭”……難聽點的什么“糞簍子”“屁驢子”……因為當時郁金香的發型和長相跟影片里的小雪花很像,所以小伙伴們都叫她“小雪花”。
可是,影片里的小雪花嬌生慣養,不是小伙伴喜歡和學習的好榜樣。生活中的小雪花卻很勤快、懂事。郁金香家里共有三個孩子,她最小,吃東西時,她都挑最小的。她還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活,可不想當嬌生慣養的小雪花。所以郁金香從心里不喜歡這個稱謂。小伙伴一般也多在背后叫她的外號,從不當面說。
可是,喉嚨草就偏偏愛在郁金香面前喊:“小雪花,小雪花……”終于有一天,郁金香被氣哭了,她說:“我們斷交吧!”喉嚨草很意外,聽后半天沒回過神兒來……
當年的向陽院跟如今的小飯桌、托管班有點兒雷同,不同的是過去在向陽院里,學習、活動全都是免費的,老師也是義務的。
向陽院里的故事有很多,可惜,我能記起的已經不多了。